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2019-11-11 13:22蒋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养成成因

蒋慧

【摘 要】幼儿时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很容易使幼儿沾染不良习气,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使孩子能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家庭必须携起手来,通过使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幼儿园的规范和引导,共同为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而努力。

【关键词】幼儿;不良习惯;养成;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1

一、影响不良行为习惯出现的原因

1.家庭因素。①家长的不良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幼儿自出生起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具有终身性、首要性、广泛性。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是在无形中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幼儿在学龄前每天所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父母的所作所为幼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幼儿的模仿能理很强,父母做什么孩子学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幼儿很多的行为都是从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学来的。②父母的文化素养低。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父母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成长坏境,能否满足幼儿的興趣和需要,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是否有利于未来的发展等等都至关重要。而文化素养高的家长会比较关注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对幼儿的反应能给予积极的回应。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会比较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能较好的激发孩子习探索的积极性。2.幼儿园因素。①幼儿园的环境氛围紧张。幼儿园的环境不仅包括教师为幼儿创造的物质环境,而且还包括教师为儿童创造的精神环境。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紧张的环境氛围不仅会遏制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感。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幼儿在学习中应自主的发现,发现问题的所在,并积极思考,自觉的去探索。但紧张的幼儿园的环境不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氛围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②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的保育者。教师不但要提高幼儿的文化水平,还应培养幼儿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高尚的情操。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和纠正,这样幼儿的不良行为才不会恶化。同时教师应运用正当的方式进行指导。如果教师一味运用强制的手段,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只会惩罚、批评甚至体罚,幼儿的主权没有得到尊重,必将会生成一种胆怯的心理。幼儿对教师会有一只陌生感,不能真正的与教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就不能从内心深入的对幼儿进行了解,不知道幼儿的真正的情感世界。这样也就会进一步导致教师对幼儿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没有及时的回应,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就会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

(一)家庭方面

1.树立良好榜样。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应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每日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在孩子面前展现一位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勤劳勇敢的拥有高尚品德的形象。在幼儿面前,家长不仅要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还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

2.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父母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父母在教育幼儿时的教育理念。提升文化素养有利于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文化素养较高的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阶段,给予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相应的教育内容,同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选用良好的教育手段。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倾向,在日常生活之中,选取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教学。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家长能熟练的将游戏和教学完美的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同时在游戏中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创造和睦的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关系能为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尽量在孩子面前展现出一幅和睦的家庭景象,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如果家长之间出现矛盾,也尽量在私下解决。不应在孩子面前狡辩、争吵、说脏话,甚至大打出手。

(二)幼儿园及教师方面

1.幼儿园应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在环境创设上,应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通过美化自然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净化心理环境,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2.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轻松的环境氛围。积极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和共同合作的快感。培养幼儿共同合作的意识和精神。幼儿所学的知识不单是教师传授的,而是通过自我怀疑、自我提问、自我探索发现的。培养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氛围,充分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发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所在,找出问题的答案。

3.教师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作为教师应时刻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学研究,2010,(6):55-57.

[2]蒋俊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J].教育探索,2002,(8):71-73.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养成成因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警惕伤肾的不良习惯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