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从作业开始

2019-11-11 13:22贾美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多元欣赏对话

贾美贤

【摘 要】一直以来,语文的作业设计大都单一,小学生学生长期做起来就感到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就不自觉地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劲,失去了兴趣。如果能够优化学生的作业设计,小学生自然就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关键词】兴趣;设计;多元;对话;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环节——作业,如果不好好操作,就会悄无声息地降低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实际的作业环节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一、让学生爱上语文,从参与作业的设计开始

以往,我们总是盲目地布置作业,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以及作业难度,是否可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呢?恐怕是很难做到的,也没考虑到。但是能否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呢?回答是肯定的。

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一种固定模式的预习导学案,它以模块化操作的方式,把一篇课文学习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要素呈现出来,这样又会避免出现学生在预习中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让学生的预习行为变成一个自学能力提升的过程。这样的话,为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在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时,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对课文理解中存在的问题。

二、让学生爱上语文,从设计多元作业开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在作业这一重要环节中,很多老师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感官,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事物的过程,结果导致师生之间只是枯燥的文本符号的表达,毫无和谐美好的学习乐趣可言。因此,我将以往形式单调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以采用以绘画、听声音、拍照片、收集报刊、互联网资料的方式,并且自我用手工制作、创作的声乐、摄影的活动、排练的小品或扮演的小剧等来体现,进而鼓励学生以听、看、闻、触、摸、尝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让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例如,教学《小树死因调查报告》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用两天的时间,走访市场附近的大街小巷,通过观察拍照、采访、上网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行道树的生长情况,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结果,由于自己动手,主动参与,学生的作业出人意料的好。

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尊重了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小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的理念。

三、让学生爱上语文,从善于对话作业开始

其实交上来一本看似等同化一的作业中,蕴含着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里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合点,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及时发掘和把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记得一位同学在他作业本中粘了一张折纸,留了言让我打开。打开看是涂满黑黑的铅笔印的纸,模模糊糊可以看到一个硬币的图案。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情景,我也试过调皮地把纸片盖在在硬幣上,用力地用铅笔在纸上使劲儿涂,然后跟同桌比较,看谁的更清楚……想到这儿,于是我就在作业本上写上了我的评语:“如此看来,你花了不少功夫,很用心!”

留下这句就可以盖上本子吧?不是的!教师评语难能可贵的地方,更多在于能引发思考、情感体验。于是我在后面又加了:“老师小时候也试过,不一样的是,我遭了老师的责骂,呜……”结果第二天,作业又交上来了。这下在我的句子后面多了一行小字:“嗯,看来你比以前的老师好多了!”这样不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行的,让学生感受身边老师的宽容与平易近人。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基于兴趣的学习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就让我们从学生的作业环节入手,多花些心思,努力打造学生喜爱而又能巩固学生基础、增长知识的作业环节系统,让学生喜欢上做语文作业,爱上做语文作业,享受做语文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2]张素娟,《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2016年12月).

[3]梁茹雪,《浅谈新课改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2017年9月).

猜你喜欢
多元欣赏对话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