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玉
【摘 要】 英语是初中教学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学业和成长成才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进入21世纪,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英语教学引入了“分层教学”这一理念与模式。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从此出发,浅析初中英语的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实践,以期能够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作用。
【关键词】 英语 分层教学 理论依据 教学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英语的学习,很多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一般的学生和家长。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都是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师生互动很少,有也基本是机械化的师生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回答完毕后课堂又是一片沉寂。学生对此也是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得不到反馈的教师积极性也被打消。在课堂上,教师很难从课堂了解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分层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充分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分层教学与素质教育相契合,从学生角度出发,立足学生的发展。
一、支持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具备扎实的理论依据,这种教学理念早在古代就有并加以应用了,在国外亦有许多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扎实牢固的理论依据是分层教学模式得以运用于当代初中英语的基础与关键。
1. “量体裁衣”的理论
“量体裁衣”这一理论最早出自《墨子·鲁问》一书的一个典故,齐太祖萧道成很喜欢他的一个叫张融的官员,他送给张融一件自己以前穿过了的衣服,告诉他这件衣服是自己穿过的,但是他又特意找裁缝为他量身改过了。张融听过之后不但没有失望,反而非常感到开心和感激,从此更加尽心尽力辅佐齐太祖。在这个典故里,作者不仅仅认为衣服要量身定作,更深层次的是认为我们要先认清对象的性格特征,立足于现实角度,再据此采用不同的方法应对不同的人,循序渐进,逐次递进。这样不仅会达到即想目标,而且事半功倍,更有成效。
2. 各方面配合的理论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多个方面配合学习的效率高于一人学习的效率,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都有助于初中英语的学习。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同学之间成立学习讨论小组,对于问题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很快就能得出解决方案。同时,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同学之间的配合还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增进友谊,提高默契度,有助于学生往后的学习生活。教师也要积极配合学生,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成为他们的朋友。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不能一昧地自己掌控课堂。
3. 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是前苏联的著名的教育家,针对20世纪70年代学生学习情况普遍不好的情况下,他据此提出这个理论。他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他认为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解决某些局部的片面的小问题忽视了某些薄弱的环节,甚至损害其他方面,得不偿失。他指出“最优化”即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而不是片面化的最优。“一定标准”可以是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等。教师通过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最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 掌握学习理论
此理论由美国的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所提出。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工具,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行为把学习分为三个领域,并对教育进行分层。布鲁姆的教育理论超越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具备了一定的超前性,而且他的这一理论也强调了教师不要局限于学生的年龄。他强调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以此来衡量教学,同时,他注重对教学的评价,但是这种评价并不是用来划分学生的等级的,而是借此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帮助他们更高效率地学习技能。
二、应用分层教学的策略
1. 第一目标是学生
以学生为主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被众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所支持。以学生为主就需要我们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处理问题。把学生作文分层教学的首要目标,可以更快更好地实现分层教育模式的既定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任务,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初中英语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 Unit 2的3a “Read the passage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and answer the question”时,教师要学生根据这篇英文短文,通过反复朗读和阅读回答文章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英文阅读水平时,可以先把学生分為三个小组。第一组是学习能力强,英语阅读基础好、口语好且乐意积极表现的学生;把英语基础较好,口语一般,但同样可以自觉学习的学生分为第二组;把英语基础薄弱,阅读理解差,口语差,不愿意开口朗读的分为第三组。然后再在这个分组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组。从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中分别抽出几个同学,重新组合成一个组,最后又再次平均分成了若干组。最终分组完成后,让第一次分配的第一组中的同学担任组长,通过他们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员相互借鉴讨论学习,这样分成的组不仅在数量上得以平均分配,每个组组员的能力也不会有太大悬殊,这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2. 第二目标是教学内容
在初中英语人教版的教材中,每一个unit不会重复,而每个unit里面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是的对话和角色扮演,有的是语法学习,有的是阅读理解等等。内容有差别,内容的难度也会有差别。内容可以分为基础夯实部分和能力拔高部分。对英语不同方面的训练,又可以分为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等。这些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也会有差别。在学习初中英语九年级人教版Unit 1的“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两个人的英文对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既可以让同桌的两个人分别扮演对话内容里的“Jack”和“Annie”,也可以让他们按照这段英文对话表演,并可以自行增加英文对话。正如“一万个读者的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同一段对话不同学生表演会得到不同的诠释,这也更可以体现学生的心中所想。而在学习每单元后面的grammar部分时,教师可以在前一堂课结束后告诉学生下节课即将学到的语法,让学生提前查阅好相关资料做好准备,然后课堂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当堂作为“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这些同学讲解结束后,再让其他同学对他们所讲解的作内容补充,最后教师归纳整理,做课堂内容总结。
3. 第三目标是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很好地契合了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和杰明·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授课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切不可随意制定或者干脆不制定。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要符合实际,而且这种定的目标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要以“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太高可能会达不到老师期盼的效果,学生又感到压力重重,挫败感涌来,师生都要失望。太低学生感到没有挑战性,觉得教师小瞧自己或者不愿意完成,学习太简单反而容易压低学生的积极性。最好的情况是教学目标与教师和学生都相适应,把教学目标分为很多不同种类,并且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也制定不同的目标,体现不同目标的区别性和独特性。
4. 第四目标是课后作业
一堂课结束后,任课教师基本都会多多少少地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但是这样的课后作业基本都是全班统一布置的一模一样的作业,然后教师再统一收上来检查批阅,毫无新颖性可言。要做到作业分层就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让每个同学完成不同的课后作业。就如同“量体裁衣”的理论一样,人变则衣也变。根据上文阐释的这一理论依据,课后作业要因人而异。这一部分很容易被忽视,却是不可少去的一环。要真正做到每个学生布置的作业都不一样,这种可能的可行性不高,但是教师却可以尽最大限度地去做。
课后作业分层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知道自己的这份课后作业是不同于他人,老师特意为他布置的,他会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很可能会非常认真和用心地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的作业,老师自然也会感到欣慰和开心,反过来对学生更加用心。在这一良性循环过程中,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生越来越了解,师生之间相处愈加融洽,学生进步更快。再者,在教与学里,学生喜欢一个科目除了自己喜欢以外,还有很多情况是学生因为喜欢这个科任教师而爱屋及乌喜欢这门学科。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很重要,课后作业分层恰恰可以发挥出这一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是一个科学的、有众多理论依据支撑且可行性很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即具备师生所需要的创新性和新颖性,而且广受社会的认可与好评。当今社会早已与国际密切接轨,与时俱进成为必不可少的时代潮流。初中英語的课堂教学也应该要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水平,为培养一批又一批国家发展壮大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山洪.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思考[J].校园英语, 2017(17):145.
[2] 徐琴.刍议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校园英语, 2018(7):193.
[3] 李伟.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研究[J].校园英语, 2017(24):139.
[4] 王晓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初中英语云课堂分层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 2017(z2):104-108.
[5] 唐益萍.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J].校园英语, 2017(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