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雷 陈良
摘要:为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社会发展需求,文章主要从课外学习、校外实习、毕业设计以及工程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对教学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以支撑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而培养电气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体系;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203-02
一、引言
课程体系应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结合教师、用人单位、行业和企业专家及学生/毕业生反馈意见等进行设置与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设计制造、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生产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修订遵循我校教务部规定的每四年一次较大的优化调整,每年根据专业发展和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微调。本文主要从课外学习、校外实习、毕业设计以及工程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对教学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以支撑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二、本专业教学体系的部分持续改进措施
(一)课外学习的持续改进
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本专业在原有导师制的基础上,从2015级学生开始,试行课外科研导师制。课外科研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外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各类课外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促进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覆盖全体学生的课外科研导师制为起点,以科研基金项目为支持平台,以各类科技竞赛为实践检验的课外科研指导体系,全面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术科技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本专业的课外学习指导,学院还采取了以下措施:制定了学院学生科研立项管理条例,并给每个顺利结题的一般项目配备了专项经费支持;在课外科研导师制、科研基金项目和学术竞赛的带动下,积极开展桥模设计大赛、家电义修、电路设计大赛等具有学院品牌特色的科技文化活动,打造浓厚的科技文化底蕴;选聘优秀的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在班内开展学习指导,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充分了解专业定位和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作为本专业新生班级的助理班主任,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提供学习、生活和课外科研方面的帮助;对科研或竞赛成果突出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认定,通过本人申请、学院(部)审核、教务部认定后获得相应学分;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按照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对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研活动计算科研工作量,并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二)校外实习的持续改进
本专业最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企业认知实习和企业生产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认识,本专业积极争取条件,逐渐增加大一新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大二及大三年级的学生出校到工厂实习的机会。从2011年至今,逐年增加校外实习合作建设基地,目前建有苏州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绿点(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瑞德恩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亚太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实习实训基地,近期与苏州大学科技创业园建立合作基地,不断增加暑期学生到企业走访锻炼、企业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通过去企业实习学生的反馈和企业调查反馈,双方对企业实习效果的评价都很高。下厂实习有助于对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提高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解决效果。本专业将积极争取资源,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和建设,争取逐年提高校外实习的学生比例。
(三)毕业设计的持续改进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专业采用公开答辩和二次答辩制度。公开答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积点和毕业设计工作质量,采用学院指定和指导教师推荐相结合,严守毕业要求底线。公开答辩中未通过的学生,通过两周的时间查漏补缺,进行二次答辩,通过二次答辩后方可毕业。从2010年起,专业引入毕业设计抽查检查重合度要求,抽查超过一定比例的学生采取不得参加当年毕业设计答辩,或修改后再次查重,若仍比例较高,不得参与当年毕业设计答辩的举措。这项举措有效防止了学生论文抄袭、学术不端正的现象,并对毕业设计重合度检查做到100%覆盖。整个流程的质量控制实行网站实时监测。部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学生参与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由校内、校外雙导师负责,校内、校外导师定期沟通,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校内学院督导组定期跟踪检查。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反馈,从2016年起,专业计划在原有中期检查的基础上增加格式抽查、每月抽查等,即由答辩小组负责每月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和毕业设计学生的进展情况,从而加强过程监控,有效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并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此外,学校层面已于2016年12月开始采用本科生毕业设计智能管理系统,用来对毕业论文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高效的管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强毕业论文课题的管理工作,既提高了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又可大大减轻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使得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四)工程化师资队伍的持续改进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保障。本专业从人才引进、中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等多个环节进行改进。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本专业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近3年来引进的3位青年教师各配备了1位资深教师进行指导,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负责对该新教师教学各环节(含课程教学、实验教学、辅导、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的指导和检查。该举措加快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对新教师的满意度也大幅提升。为了紧密结合工程教育,本专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对外的技术咨询、项目开发合作、专题培训、进厂实践等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近3年来,本专业教师成功开展20多项校企工程合作项目。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本专业每学期末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网络测评,并将测评信息整合反馈至个人,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相应的干预,包括书面分析、领导谈话、督导检查等,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总结
本文提出了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措施,通过课外学习的持续改进来强化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校外实习的持续改进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的持续改进来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工程化师资队伍的持续改进来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鹏奎,虞庐松.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633-637.
[2]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2):44-46.
[3]黄云志,张毅.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0(1):25-28.
[4]李拓宇,李飞,张婉滢,张炜,李培根.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机制探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访谈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5-8.
[5]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郝杰.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