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霞 蒋辉 许璐
[摘 要]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基于科教融合的理念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实践结果表明:以教材为基础,增加本领域内科研进展及前沿发展情况,丰富了教学内容;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课后自学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们进行科研创新活动;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方式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科教融合;对分课堂;创新;观赏植物栽培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10-0067-03
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重点培养拔尖创新型园艺人才。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分别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课程教学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观赏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观赏植物的资源、园林应用、观赏植物栽培的现状以及科研进展、花卉产业发展趋势,为“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提供思路。课程兼具基础性、研究性和前沿性,需及时将学科和产业最新发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产业化的创新思维方式。
基于科教融合视角构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把科学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主动权,将自己的研究专长和科研成果融于课程教学中,丰富教育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因此,在科教融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从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观赏植物分类、繁殖方法、栽培技术及应用现状、科研和产业发展趋势的科学。课程不仅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观赏植物栽培技术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也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科研创新的能力。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的深化和延伸。随着园艺产业的蓬勃发展,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给观赏园艺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观赏园艺产业面临着转型和挑战。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现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现代观赏园艺生产的新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为园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因此在现有园艺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构建了与拔尖创新型园艺人才培养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以紧跟学科前沿、反映产业发展趋势、富有产业特色为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改革。
科教融合理念源于19世纪德国科学家洪堡指导创办的柏林大学,我国起步较晚,从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科教分离、教学科研并重和科教融合三个发展阶段。建国初期,高等院校和科研所分别承担教学和科研的职能,两者并无明显交集。2012年教育部和中科院联合启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率先展开校所结合体制与科教融合体制的实践,强调构建“一校一院”教育体系,推进科教融合。虽然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级人才,科教融合理念一定程度上是模糊科研与教学的界限,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内容中,强化教学效果,使二者协同发展。科教融合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是人才培养的特殊形式之一,是破除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學工作的困局的有效手段。
按照我校拔尖创新园艺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科教融合理念应用于观赏植物栽培学的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状态。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学院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条件,教师设计教学改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科研活动,这样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 科教融合教学理念在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的前身为园林花卉学和观赏树木学两门课程,园艺专业课程改革后将其合并与更名。该门课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产业发展对创新型园艺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本领域科学研究发展前沿为主要依据,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不仅要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主动探索、独立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观赏植物栽培学的课程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增加观赏植物应用、市场信息和科研进展的内容,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增强其创新意识,因此课程结构体系由四个模块组成,即基础知识、拓展性教学、讨论式学习和作业。
课程内容设置为十二个章节,可将其分为四大块,分别为观赏植物资源及应用情况、中国花卉产业现状、观赏植物种植设计技术与美丽乡村建设、中国重要观赏植物栽培技术与科研进展专题,包括了部分十大传统名花、球根花卉、多肉类植物和特色植物。课程内容涵盖了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态势,满足了学生对本专业深层次的认知要求,是学生今后自主创业和从事创新性科研工作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1 对分课堂的设计
对分课堂教学方法自2014年提出之后,在不同学科的课程教学中逐年推广应用。“对分课堂”就是将课堂时间平分给教师和学生,教师主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学习。因此,教学过程依次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化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观赏植物栽培学教学中,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然后是课堂组织与安排,最后是作业提交及课程考核体系。
(1)课前准备工作
课程开始之前,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周历的编写,让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有全面的了解;然后是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方便学生下载阅读资料自主学习;同时需要建立师生及时沟通平台,了解学情和为学生答疑解惑。
(2)课堂组织与安排
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设计的讨论话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对学生讨论中可能涉及的问题要有所准备。成功的课堂组织能使学生围绕讨论话题精心准备,主动交流和积极讨论,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前完成小组划分,约5-7人为一组,并指定组长。然后是选取部分章节实施对分课堂,分别是中国花卉产业现状、植物种植设计技术、梅花栽培及应用研究进展、梅花栽培及应用研究进展、特色观赏植物栽培及应用和美丽乡村建设六个章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分为两部分,第一个学时首先安排学生根据课外阅读过的资料展开20分钟的组内讨论;组内讨论结束后随机抽取2~3组报告讨论结果,然后与其他组一起展开讨论、辩论、完善和补充,从而达到加深对知识点了解的目的;教师再从全局考虑,把控讨论内容和进程,解答讨论中的疑虑,点评各小组讨论结果,并布置作业。第二个学时教师完成新课内容的基础知识讲授,并布置课后需要自學的内容和讨论的话题。
2 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的设计
(1)教师将科研成果融于教学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有资料表明,教学名师在科教融合理念的认同与实践上都高于普通教师,其高度认同感基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科研对教学有非常重要的“间接”促进作用,有利于书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二是准备教学材料的过程也能激发科研灵感。在高校积极推进科教融合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并持续把科研成果知识化和学术化,能为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素材和新资源。
在备课中分别从三方面收集整理资料,一是社会需要和市场情况;二是近期公开发表的相关科研文献;三是将自己的科研进展融于教学内容中。如在讲授中国花卉产业概况时,首先根据参考资料讲述花卉产业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然后引入任课教师近几年的科研方向调整、参与行业调查、产业技术服务等工作内容,让课程内容更详细和生动。
(2)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科教融合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行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育人质量。高校应搭建学生为主体的科教融合育人途径,通过学生利用课余自学,参与本专业话题讨论,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提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在观赏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了创新能力:一是课堂上接触到最新研究成果,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二是课余阅读参考资料,主动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三是以课题组为单元,建立“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的研究团队,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水平,制定培养计划,进行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考核由以往学习成绩为主转变为突出学习效果,因此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考核内容一方面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考查学生收集、查阅和运用资料的能力。考核方式多元化,包括平时签到、在线资料阅读、课堂讨论、作业质量、专题小论文等多阶段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认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课后自学和论文写作等活动中。
通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式改革之后,观赏植物栽培学课堂出勤率显著提高,课堂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的意识加强,课后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总体而言,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得到鼓励。通过对2015级园艺专业学生调查得知,现有58%左右的同学已经进入教师研究团队,3人获得创新性试验项目资助,其中1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
(四)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实施。在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组建了一支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同时聘请企业精英和优秀校友进课堂做专题讲座。在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中,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选派科研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参与企业合作技术研发项目,不仅能开拓教师视野,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定期开展观赏园艺系内教研活动,不断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的研讨,收集本领域科研和教学案例,在教学团队内充分发挥有经验教师的带头作用,带动年轻教师加强对科研融合的理念的认知,提高自身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紧紧围绕科教融合的教学理念,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将最新的市场信息和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齐勇,王崇臣.科教融合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2017(7).
[2]陈海霞,蒋辉,廖奕.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园艺文摘,2017(10).
[3]程堂仁,王佳,王晓娇,于超,张启翔.“美丽中国”背景下花卉产业的机遇与创新[J].林业经济问题,2013(6) .
[4]林彦红.科教融合理念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28) .
[5]邹晓东,韩旭,姚威.科教融合:高校办学新常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6]武荔涵.重点农业大学科教融合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7]叶仁泽.科研融合视角下“准研究生”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
[8]马龙海,蓝宝江. 科教融合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2(3).
[9]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10]包本刚,曾宝成,石循忠,朱湘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
[11]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9(3).
[12]李斌,徐丹丹,王永明,岳兴建,陶敏.对分课堂在鱼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6).
[13]曲霞,宋小舟.高校教学名师的科研融合理念与实践—基于教学名师与普通教师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6).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