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与实践路径

2019-11-11 12:59董万鹏何建丽张莹吴文云刘淑梅廖秋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1期
关键词:一流学科课程设置专业学位

董万鹏 何建丽 张莹 吴文云 刘淑梅 廖秋慧

摘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对标诊断式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更新研究生课程体系,修正专业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坚持以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拓展并践行相应的实践路径,着力夯实研究生的学术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科研素养创造条件。

关键词:一流学科;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163-02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1],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要求的具体化,决定了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2]。目前,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写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以及《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制定的,结合《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我们认为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课程结构设置与目标定位不尽相配,课程更新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部分课程内容存在学科前沿性知识缺失的现象。基于此,构建较为科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生教育课程体系,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深入讨论并拓展实践路径,继而明确课程设置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积极推进课程更新体系的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课程设置需要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特性及教学方法论有深刻的认识,其逻辑起点是对专业学位课程教学的本质与行为的思考;其实践路径可以从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以及发展趋势出发,在满足研究生相关学位所应有的基本要求(包括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结构、学术素质和道德、学术能力等)的基础之上,结合本学科培养目标定位、基本的培养条件以及人才培养特色来科学规划和设置。依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从属于工学門类的一级学科[3],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性质、合成加工以及使役性能等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研究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其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材料的合成和制备,无论是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还是复合材料,或者是结构材料还是功能材料。材料科学首先要揭示相的生成和相间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各相多层次结构的形成过程和演变机理,以及不同相共存配置的问题。其次,材料科学需要解决材料各层次结构的表征和测定,解决外场作用下材料做出的反应(材料性能)的描述和测试,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和物理等基本原理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适合材料状态的理论和方法。最后,材料的工程应用研究,包括材料在服役环境下结构以及性能的变化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反作用,材料生产工艺规范化、产品性能的同一化和规模化等[4]。

由此可以引申概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需要以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科学为根基,以成形、加工、设计、制造、生产规划以及运营、管理等工程学科为服务和支撑对象,多学科交叉融合。其课程体系主要涉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工程学。

研究生教育需要突出对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重视,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与此同时,应当要求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内容完备,更新速度快,特别重视学科前沿知识的讲解。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物理方法、结构化学、固体物理等,专业知识根据学科方向不同,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体系有:材料现代研究方法、金属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无机材料学、硅酸盐物理化学等,并熟练掌握晶体学、计算材料学、材料力学、断裂力学、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表面与界面等[5]。根据知识体系结构和学术能力的培养要求,一般将相关课程分为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研讨课、学术报告会以及个性化研究课程等。

依照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根据现有研究生培养的特色,即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主体,联合同城高校、企业及研究所协同建设了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中心,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现代材料和制造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船舶、航天、高铁、核能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与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上海电气集团、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国核电站、振华重工等战略合作单位联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或成功申报国家级和上海市重大项目,形成以工程教育为重点、以培养现代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特色,在学科上形成了以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技术研究和新材料研究为核心的特色研究方向。借鉴国内外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确立学科基础、核心课程,注重本学科课程与跨学科课程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学术论文外语写作能力[6]。

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非学位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五类。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共开设了五门学位基础课: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焊接物理及冶金、纳米材料学和有限单元法。学位专业课分为三个模块,分别对应三个学科方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

(1)材料物理与化学模块开设了四门课: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材料与器件分析测试、半导体材料。

(2)材料学模块开设了五门课:材料的扩散与相变、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材料性能及测试、固体物理学。

(3)材料加工工程模块开设了十门课:计算机辅助材料成形理论、材料先进加工技术、模具先进制造技术、材料成形CAD/CAE/CAM、材料设计计算、焊接结构断裂力学、金属增材制造原理及技术、微纳制造原理及技术、智能化焊接设备技术、焊接数值模拟。

其他课程数达到60门,总计超过1600学时。

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为顺应历史使命,我们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明确了专业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以及学科发展前沿出发,对照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结构、学术素质和道德、学术能力等,结合学科培养目标定位、基本的培养条件以及人才培养特色来科学规划和设置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着力夯实研究生的学术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科研素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志民.如何理解“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意义?[EB/OL].2017-09-25.http://www.edu.cn/rd/special_topic/zbwjt/201709/t20170925_1556603.shtml.

[2]宋新莉,贾涓,沈冬冬,刘静,甘章华.材料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促进科研创新能力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08):130-1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EB/OL].2018-04.http://www.moe.gov.cn/s78/A22/xwb_left/moe_833/201804/t20180419_333655.html.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庄晓媛.发达国家职业能力培养对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31(04):60-62+69.

[6]高明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加强与职业领域的有效衔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9):105-106.

猜你喜欢
一流学科课程设置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基于ESI与SCI—E的高校学科发展分析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