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全员育人环境建设研究

2019-11-11 12:59刘守君邵飞孙广开孟坤李慧吕菁冉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1期
关键词:育人环境核心素养管理

刘守君 邵飞 孙广开 孟坤 李慧 吕菁 冉屏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有关部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员育人环境建设中的现状,提出了要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以人才成长”为中心的部门协同融合育人环境建设,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的协调发展,探索激励各部门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育人环境;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067-02

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新时代的高校改革发展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开展育人环境建设,凝心聚力练内功,让每位师生都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育人环境建设工作现状

(一)立德树人理念得到全面贯彻,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1.坚持贯穿融入,落实三全育人。一是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精神,推动党政齐抓共管、校内外协同配合。二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举办勤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发挥德、智、体的育人功能,协同育人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学校有关部门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涵养和思想素质。二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教育,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提供了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三是体育教学部门肩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使命,通过所蕴含的运动技能、道德修养、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等育人功能。

(二)利用科研实验室和基地的优势,打造一流育人环境

1.拥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目前,学校拥有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与系统北京实验室、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北京实验室、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光电子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条件。

2.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学生国际交流比例逐年提高。一是学校与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布朗大学、奥克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建立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并持续派出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访问和开展合作研究。二是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美国奥克兰大学签署硕士、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并有计划地推荐研究生参加联合培养项目。三是学校积极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开展合作研究与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聘请院士专家学者为科研和人才培养把脉,规划发展路径,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借鉴先进理念。

(三)校园服务基础条件稳步提升,提供良好的育人服务保障

1.坚持服务育人工作理念,提高育人服务技能。一是后勤部门在学生住宿、餐饮、物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规范岗位工作标准,提升职工服务意识和能力。二是通过服务创新,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组织各类技能比武、志愿服务、师生支部共建、联系服务群众等多种活动,为广大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充分彰显后勤员工的服务精神。

2.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后勤服务管理,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一是通过绿化美化校园、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等服务平台来实现后勤环境育人,利用食堂、宿舍、校园物业、校医院和其他服务窗口,开展育人工作。二是组建大学生节能巡查队、公寓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伙委会,让学生切实参与后勤管理。后勤党支部通过与学生支部开展共建活动,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

二、全员育人环境建设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一)整体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

受办学条件和资源影响,校内资源配置对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出现不足,内部治理体系不科学,优化资源配置相对缓慢,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二)育人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学校对体育育人功能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重文轻体”的现象。后勤育人工作在服务创新、育人举措上有待改善,相关制度和服务保障也需要完善。

(三)教学管理服务不够完善

学科建设不够完善,在促进学生成长、人才培养和就业等重要育人功能制度设计方面仍需加强。

(四)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育人质量难以保证。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年轻教师育人主导作用的发挥。

三、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不断增强协同育人合力

1.加强统筹协调和制度建设。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加强校级统筹,增强各部门各学院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以人才成长”为中心的多部门协同融合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

2.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发校园手机App,及时推送学校及活动信息,宣传优秀文化。

(二)不断提高育人综合管理水平

1.建立综合管理评价体系。建立“德、智、体、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管理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技能的逐步提高、参与社团和志愿服务实践等育人内容纳入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2.完善体育和后勤育人建设。发挥体育育人载体的作用,鼓励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后勤服务育人建设,完善公寓管理、服务质量评价等内容,不断提升育人服务水平。

(三)不断优化教学服务管理模式

1.聚焦学科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理念,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四位一体”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完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管理机制。

2.提高技术产业转化和服务社会能力。学校需要通过学科交叉、多方共建、整合资源等途径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借助优势单位各方资源共建更具有产业转化和应用推广能力的重量级平台,加大产、学、研、用转移转化力度,提升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四)培育、引进、合作多方共举,加快育人人才机制建设

1.优化资源,培养和引进中青年学术骨干。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建立适合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大力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访问交流与合作研究,引进有国外知名高校学历或国外工作经历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学科团队,培养和引进中青年学术骨干;重点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开展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形成有特色的科研方向,培育跨学科、跨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团队。

2.加强体育育人队伍建设。把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作为根本任务,增加经费投入,加强体育育人工作;要充分考虑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计算体育工作量,建立具有体育专业特色的职称晋升评价体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年轻人才,发挥育人主导作用和创新作用,不断推动体育育人工作的开展。

3.完善后勤服务育人建设。建立健全后勤三全育人的各项制度,形成协調统一、可持续的育人局面;抓好后勤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明确三全育人的量化考核内容和指标,促进三全育人制度的落实;根据实际需要引进高学历人员,完善后勤队伍人员结构;加强后勤文化建设,提升后勤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后勤育人水平。

猜你喜欢
育人环境核心素养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君子文化”育人特色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