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伟 杨福馨 雷桥 谢晶 张亚琼 梁建国
摘要:文章开展了基于包装学科竞赛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主要从包装学科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具体实施措施以及应用效果三方面做了分析,为培养包装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竞赛;包装工程;创新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042-02
包装工程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的应用型技术学科,涉及包装材料、工艺、设计等多个分支领域[1]。上海海洋大学包装工程专业设置在食品学院,于2006年申报并获批,2007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专业与食品学院优势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相结合,以食品包装为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2]。近年来,各高校结合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开展了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探索。结果证明,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3]。本文以包装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学科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具体实施措施以及应用效果,为包装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学科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1.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学科竞赛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的初级平台。包装工程是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的学科,涉及知识内容多,竞赛主题通常以工程实践和生活应用为主,强调创新、创意和实用,评审标准包括设计创意性、视觉美观性、工程实用性、技术先进性等因素。因此,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一方面促进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包装作品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广泛调研、学习和吸收,通过团队协作来共同完成整个作品,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
2.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纽带。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習能力提高的过程。虽然每个小组都有指导教师,但是从项目选题、创意方案设计、图纸设计、样品制作等各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的。项目选题和创意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学生观察生活,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分析问题,找到优化的创意设计方案;图纸设计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软件,提升软件设计能力,并结合工艺、美学等要求更好地展示设计作品;样品制作阶段,学生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购买实验材料、到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仪器制作加工。因此,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同时在不断完善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
二、具体实施措施
1.在学校进行赛事立项。在学科赛事组织初期,包装学科竞赛未在学校进行立项。因此,首先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支持,设计作品产生的材料费用、参赛报名费、差旅费等费用都由指导教师直接垫付或相关项目经费支付,年复一年也是一笔开销;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层面不能像其他立项的学科赛事一样可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的认定,同时在奖学金评比、保研推荐加分中均不能作为有效材料,以上均对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有一定影响;最后,对于教师来说,赛事指导均不作为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也有一定负面影响。基于上述因素分析,将学科赛事在学校进行立项一方面可以解决经费来源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保障学科赛事长期有效地开展。
2.构建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离不开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并且与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科研素质、职业素养等相关。由于学科赛事在学校进行立项后,赛事面向全校学生,所以除了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外,还有一些来自本学院和学校的一些设计爱好者。因此,指导、组织以及遴选的工作量相对于原来只针对本专业学生时增加很多,需要合理构建指导教师团队。通过几年的整合,建立了一支以包装工程专业教师为主跨学科、老中青结合、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每年根据校内学生报名参赛情况会有一定的动态调整(1—2名教师),同时根据指导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将指导教师团队分为工程设计类和包装平面设计类两组,全方位为学生参加学科赛事服务。
3.赛事组织和作品遴选。为提高学科赛事的组织指导效率,针对几个大型的包装专业学科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包装结构设计大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指导教师团队会整合竞赛要求,于每年上半年发布校内赛事通知开始进行作品征集。为了提高参赛作品的申报质量,会确定时间进行校内宣讲,进行大赛说明、往届优秀案例展示等,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赛事要求。根据竞赛主题和作品申报情况,将参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3—4名学生组成,包括高、低不同年级学生,同时鼓励跨专业组队。不同年级和跨专业学生的组合,有利于“传、帮、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也有利于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利于作品的创新。
参赛作品指导过程主要分为创意初稿交流讨论、作品设计改善和样品制作三个阶段。在校内作品遴选阶段,学科竞赛指导团队根据赛事评选标准,对申报作品进行评选,筛选出设计创意新颖、结构设计合理、可实现程度高、绿色环保的包装设计作品。同时会对遴选出的参赛作品进行进一步评估,有改进空间的设计作品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完善。整个参赛过程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专业知识实践化,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
三、应用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基于包装学科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学生参与度高。以近五年的包装工程专业学生人数统计,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参与率由原来的约30%增加到70%—85%,学生普遍受益。(2)频获嘉奖。近三年来,以包装工程专业学生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全国包装结构设计大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近100个奖项,更是在2018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真题真做比赛中获得了唯一的一等奖,并得到了3万元的经费奖励。同时以参赛作品为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铜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上海市三等奖、上海市“科创杯”二等奖/三等奖等10余个重量级创新创业赛事奖项,无论是获奖的等级、获奖学生人数、获奖项目覆盖面均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3)参赛作品转化创新创业项目。以优秀的参赛作品为基础,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深入挖掘,申报校/市/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4)助力学生就业。依托包装专业学科竞赛,深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例如,某学生在竞争应聘公司包装工程师岗位时,该学生获得的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作品引起了面试官的强烈兴趣,让学生能够提供作品的设计图纸用于内部考察评估,最终收到了该职位的录用通知,也提供了向用人单位展示专业技术能力的机会。
四、总结
学科竞赛从形式、内容等各个方面都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强化了专业技能训练,发掘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参与竞争的舞台。因此,依托包装学科竞赛,结合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发挥其在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对培养包装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伟.包装工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包装工程,2003,24(4):149-15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刘广君.基于学科竞赛的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