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为为 李宝昌 徐俐琴
摘要: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跨越式大发展,当前的主要课题是推进内涵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可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新方法新工艺的开发应用能力,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实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的需求深度對接,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实践成果;园艺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038-02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也为下一步提高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下企业实践,带着平日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带教老师请教,不仅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还提高了自身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掌握了相关生产工艺流程和新的技术信息,同时对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切实的了解。
一、企业实践成果在园艺专业建设上体现
1.积累教学素材,丰富课堂表现力。由于农业生产具有时效性、果树生长周期较长等特点,好多生产项目如果实的采收与采后处理等都在暑假发生。在为期两个月的企业生产实践中,将生产项目技术要点拍成了多个微课视频,以作为日后上课的素材。
2.增强自身实践能力,把握行业发展动态。通过两个月的阶段性实习,在有机葡萄园区了解了有机果树生产的技术要点、当前设施葡萄栽培常见的树形与架式,参与了扦插苗的修剪、土肥水管理、结果大树的夏季修剪技术、摘袋、采收及采后的生产管理等工作。了解了企业实际生产的具体流程,学习了上海地区常见葡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具体防治措施,掌握了5-8个上海地区主栽葡萄品种及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如阳光玫瑰等)品种特性及生产管理要点。
3.优化教材,增强岗位与实践的针对性。过去我们强调教材的知识系统性,企业实践后,我们更注重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我们更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企业的需求、关注社会的需求。主动改革教材的编排,实训指导的更新,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与企业需求同步。
当前《果树生产》这门课采用的教材基本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需要,但实践项目内容抽象,不能和生产一线相挂钩,其次教学项目编排也不尽合理。通过本次下企业,我对这门课校本教学的编排有以下几点思考:(1)由于农业的季节性较强,应依据果树的年周期管理规律,结合实训基地生产实践开展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项目课程模式,上半年(第一学期)完成果树分类、育苗、花果管理、果树夏季修剪、采收等工作任务,下半年(第二学期)则完成果园清园、土肥水管理、果树冬季修剪等工作任务。(2)增加图表资料,把一些易混淆知识列表对比,如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概念区别,或是增加图片,如果树常见病虫害及缺素危害的症状,使学生有具体感官的认识。(3)增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录制微课与制作三维动画,讲解操作要点与原理,学生通过课本上二维码扫描即可随时学习。(4)增加对国外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例如可增加国外新品种、新的栽培模式的介绍,使学生的知识跟得上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转化案例
1.任务引领、企业参与、学生为主、做学一体。教学过程采用“任务引领、企业参与、学生为主、做学一体”的模式,任务的真实性以及增加企业人员的指导和评价,使课堂更贴近生产实际,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热情。
2.职业素养在课堂中的渗透。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不一定来自“兴趣”,也可以来自“责任”。在企业工作中,往往会被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工作质量的好坏更多取决于对所承担责任的认知,这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设计教案时,对学生布置的任务进行了严格的时间限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这也是团队合作或小组工作的价值所在。
3.企业项目化管理制度在课堂组织中的应用。将企业管理文化、规章制度、部门设置结合班级情况进行有机结合,班级小组变为“生产班组”。每个学生动手能力不同,根据学生情况,在分组时,选基础好、先掌握的同学做“班组长”,把他们分到各组中。员工在班组长统筹安排下开展工作,完成项目要求。这样既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掌握慢的同学,也使班组长得到锻炼,使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
4.鼓励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不是教师简单打个分数,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就如同在企业实践中会反思自己之前的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评价并找到改善关键能力的途径,比获取一个分数更有价值。
5.运用企业数据,补充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通常来自教材,而现有的教材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往往滞后,此次培训帮助我发现实际岗位流程与教材间的差距。实习期间,抓紧机会拍摄生产照片及视频,积累大量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切实的案例,增强了课程与实际的联系。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探索理实结合、工学交替的运行机制,将岗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训中找问题、寻出路、谈原因、总结经验,教师也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质,以免被学生问倒。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1.学生能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30%,70%的时间用于学生实践,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任务导入时强调工作意义,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通过观察和点评,对学生行为结果做及时的反馈,能够找到学生学习的困难,突出教学重点,并以鼓励话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解决教学难点。
2.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实际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本次教学设计以本人在企业实践中收集的真实任务为基础,体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的紧密结合。评价标准也采用企业的生产标准,让学生学以致用。
3.学生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设计中,教师也以身示范,将职业素养和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
五、总结
企业实践对我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计划调整提供了很多启发与借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将企业实践实现片段化和持续化,成为教育教学能力和行业工作经验兼备的“双师型”合格教师。继续积累更多案例与课程素材,探索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开发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能发展”的实用人才,能在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中展现自己的亮点,在同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文平.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学习地点:德国的经验分析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2).
[2]涂三广,楼平,尤源.企业主导的教师企业实践:归因、模式与改进——以高职机电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