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诗 李巍 田肖祝
摘 要:该文基于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传统教学手段在人才培养过程实践环节中的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为导向,阐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现阶段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要性,探索“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专业 以赛促教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113-02
在《中国制造2025》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核心领域之一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基于此,全国高职院校开始大力申报和发展工业机器人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不同于传统机电专业,需探讨符合其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该文将围绕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采用“以赛促教”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可行性方案进行探讨。
1 传统教学手段在人才培养过程实践环节的弊端
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为课堂讲授+课外实践。课外实践环节可分为校内课程实践和校外毕业实践。目前高校对校内实践环节的投入建设较为重视,校内实训室、实训工厂已基本能满足日常授课过程中实践环节的要求,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知识点的掌握及深化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高校教材在新技术方面更新较为缓慢,教学实践环节内容已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脚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虽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学生毕业后依然缺乏岗位实践操作能力,或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2 专业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过程实践环节中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
目前高校较为常用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但教学项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不明显。作者所倡导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已在其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所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专业、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制造类专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等在进行“以赛促教”教学改革后,不仅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得到锻炼,更加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在中国制造2025的新形势下,高校专业学科竞赛必然会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力手段。专业学科竞赛是结合综合性问题在实践环节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集中检验和锻炼,并能直接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专业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资料文献的能力、团队协作与协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必要性已显而易见了。
3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3.1 “以賽促教”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在“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不仅是鼓励学生和教师参加各级专业学科竞赛,还应将课程实训内容与竞赛内容相结合,将竞赛模式融入到教学改革中。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机械工程学院的机电专业在PLC技术与实训课程的实训内容安排中,与国赛“现代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比赛相融合。电子专业在电子实训教学结合“电工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大赛”相关内容。
实现“以赛促教”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助于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对提升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有助于教师开阔眼界,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实现“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竞赛环境。教育部自2007年起开始资助影响较大的大学生竞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竞赛中,进而提升自身素养。学校大力倡导学生参与竞赛,对参与竞赛的学生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2)竞赛条件。大部分高校大力投入对实训室的建设,现已具备完善的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教师完全有能力在实训课堂上融入竞赛内容,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3)竞赛参与度。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认同度高,故教师竞赛参与度高涨。在实训课堂融入竞赛内容,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参与度高。虽然实际参加竞赛学生不多,但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有助于其能力的培养,故学生参与度高。实训课程结合竞赛内容,较为完善的比赛方案可在实训课堂上呈现,最终获奖概率大,学校声誉可大幅提高,故学校参与度高。
3.2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1)学校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学生参与专业学科竞赛。
教育部大力支持各级大学生竞赛的举办,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该校校领导、教务处、学工处以及各院系领导对学生参与各级竞赛情况非常重视,出台了各项支持政策。从校赛开始,专业教师积极筹划与准备,校教务处与学工处积极协调比赛场地与比赛时间;到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国赛,校教务处与财务处分别在教师调代课与经费报销方面提供便利服务。学校对参赛学生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根据比赛级别与获奖名次的不同,学校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与奖金奖励,并在奖学金评比、优秀毕业生评比、就业等方面有明显的加分体现。学生参与竞赛热情高涨。
(2)实训条件与实训设备的完善。
组织专业学科竞赛,必然要面临实训条件的建设、实训设备的升级、建设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完善的实训条件是“以赛促教”教学改革的基础,学校在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现实训设备已满足竞赛和日常教学实训项目的需求,给教师和学生实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完善实训条件的同时,实训项目的设置应以竞赛内容为背景,以项目任务为导向,模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程小项目、学期大项目、毕业项目。同时构建专业案例题库,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3)提升教师教学与竞赛能力。
收集工业机器人各级竞赛的案例是“以赛促教”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构建专业案例题库的同时,教师团队应全面分析竞赛章程、竞赛题目,设计解题思路与方法,并融入到实训项目教学中。“以赛促教”教学改革形势下,专业教师在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定期参加企业培训,以便教师了解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现状与方向,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并应用于教学与竞赛中。
(4)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评价体系。
传统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为写实训报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评价体系不应再沿用旧方式,需构建新的更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融入了竞赛内容的实训项目教学,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故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应更注重过程考核,或依据竞赛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环节“以赛促教”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改革,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参与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中越,何海蓉.“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学科竞赛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智库时代,2019(3):184,186.
[2] 谢延楠,史学峰.“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动画课程实践环节中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9(3):125-127.
[3] 林坚,张建嫱.“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在计算机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福建电脑,2019(1):91-92.
[4] 蒋正炎,檀祝平.STEM+P模式: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74-82.
[5] 陈小燕,沈洁.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5):21-22.
[6] 罗庚兴,李大成.基于产业需求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佛山市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6(8):36-40.
[7] 陳周五.基于技能大赛的数控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J].科教文汇,2019(1):121-122.
[8] 梅志敏,周永莲.民办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智库时代,2019(3):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