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下的城中村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析

2019-11-11 08:02黄龙君
活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城中村家校合作课外阅读

黄龙君

[关键词]家校合作;城中村;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不只是知识的掌握,更大程度上是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越来越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一次访谈中说过这样的话:“我无数次这样表达过我对阅读的意义与价值的基本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阅读对于个人成长、民族进步、学校发展、城市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有其特殊性。它的地域空间相对封闭,资源也较匮乏。在这生活的家庭大多需要为生计奔忙,家长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更不用说培养课外阅读能力。家校合作,教师对课外阅读更加重视,同时也给了家长一个指引,一个方向。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一、以情感为契机,链接阅读起点

心理学上认为,情感态度是影响个人对特定人、事、物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情感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师生之间密切的关系,言传身教,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起点。比如,教师应阅读在前,在平时的课堂上有意无意地分享自己阅读的趣事,阅读带来的啟发或阅读对自己人生的意义。教师这样的“润物细无声”定能首先激发一部分学生的兴趣,他们会追随着老师的脚步,也开始尝试阅读和分享。部分学生的阅读会带动另一部分学生兴趣的激发,形成一个个阅读群体,这就变无意阅读为主动阅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他的阅读趣味必会影响他的学生。师生共读共分享,阅读大门就这样打开,阅读的氛围也就有了。

二、以故事为媒介,维持阅读兴趣

阅读并不总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小学生也并非总是有恒心去坚持阅读。如果他们能从阅读中获得兴趣,先养成习惯,进而再接触更多种类的书籍,那阅读才能成为持久的事。学生们都爱听故事,所以我们就从故事类、小说类开始阅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能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夏洛的网》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友谊,威尔伯要被做成熏火腿,而好朋友夏洛说他要救威尔伯。怎么救呢?一只小小的蜘蛛怎么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救呢?学生被吊起了胃口,自然会去仔细阅读。又比如小说,《将军胡同》全书六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好玩的情节,如捉蛐蛐、斗蛐蛐、养金鱼、看耍猴、去打猎等,这些玩意充满了童趣,学生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继续往下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被吊起了阅读的胃口,好玩的故事能让学生“饱餐一顿”,那么学生也会自己主动去寻找类似的书目来阅读,真正体会到书籍是“精神食粮”。

三、以活动为纽带,连接家校合作

阅读不应只限于静态,可以是更加多样的活动。阅读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通过活动的平台,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在活动中,教师和家长相互交流信息,能对学生在校和在家的阅读情况进行汇总,能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一)借读书节的春风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举行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丰富而有趣,形式多样,有“全校共读一本书”“年级共读一本书”、班级读书分享大会、读书手抄报、做读书书签、给图书画插图等。读书节成了固定的一个常规活动。活动之前,家长们已经开始在向教师询问这次的共读书目是什么,早早地给学生准备好书,希望能借读书节这个活动,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落到实处,能在读书活动中有参与,有收获。每个学期的共读书目也给了家长一个指引:哪些书更适合当前年龄段的学生。共读有利于师生间交流,也有利于亲子互动。

在读书节期间,我们也倡导家长进行“亲子共读”。在家里有固定的读书角,在轻松的环境中,家长可以与学生共读,或谈话,或角色扮演,或激情朗读,或故事复述,用多种形式进行亲子交流,这样也能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阅读需要。而学生的阅读得到父母的认可,更是对学生阅读的最大的鼓励。

(二)读书漂流,打破资源界限

卡尔维诺说:“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一座图书馆。”在班里设立图书角,同时也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充分调动身边的可利用资源,让书籍共享,使阅读的途径变得更加简单。

“图书漂流”,让书“动起来”。学生们各自把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带到学校,在班级里进行好书推荐活动,激发阅读的兴趣,再进行“图书漂流”,学生阅读时就更加有计划和目的。图书资源共享,学生阅读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家长们对书的投资也能相应降低,这是共赢的活动。

(三)妈妈故事进课堂

《朗读手册》引用了这样的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做阅读指导,我们还可以打破界限,邀请妈妈来到课堂,给孩子们讲故事。“妈妈”来到课堂,更加有亲切感,也更有荣誉感。以“妈妈进课堂”这个活动,唤起家长的阅读意识,家长间也能通过QQ或微信进行读书交流。阅读,不仅是教师的引导,还有家长的视角,这样,能让家长有参与感,也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以榜样为引领,掀起阅读狂潮

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能让他人争相模仿,积极进取。阅读,同样需要榜样。

1.班级榜样:阅读之星

我们在班级里设立“阅读之星”的评比,一个月评比一次,以学生平时的阅读态度、阅读速度、阅读数量、阅读收获等为评价标准。我们对“阅读之星”进行授牌和奖励,树立榜样。“阅读之星”要在班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阅读方法,其他学生可以向其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我们以“阅读之星”为引领,定期举行读书会。在读书会上,教师也是听众,一切交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交流。如果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再进行答疑和交流。

2.家长榜样:书香家庭

格雷厄姆·格林说:“一个人日后会成为怎么样一种人,端看他父亲书架上放着哪几本书来决定。”家庭阅读氛围同样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除了对学生个人进行阅读评价,也对家庭进行评比,以家庭的藏书量、家庭阅读次数、亲子阅读心得等为标准评选“书香家庭”,我们邀请对家庭阅读有自己的心得的家长在家长会上与所有家长进行分享,这往往比教师的指导更加有操作性。有了“书香家庭”,家长们请教、询问也就有了对象,他们能自行建立微信群进行深入的交流。除了交流自己的经验外,还能分享各自的藏书、关于阅读的文章等。

从个人、家庭、学校各个角度、全方位地渗透,哪怕是城中村学生,也能创造性地阅读。

结 语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在家校合作中,我们克服现有的城中村客观条件,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语文学习不局限于技能的学习,而是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刘博超.改变,从阅读开始[N]光明日报,2016-04-19(15)

[2]曹莹莹.亲子阅读对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城中村家校合作课外阅读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