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海光
下沉市场与假货的故事,像是一则唤醒寓言,反映出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长足动力。
当前,中美经贸磋商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敢说自己从未接触过“假货”。
曾经,线上线下,假货泛滥,俨然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困扰。连马云都说,“消灭阿里容易,消灭假货难。”然而,在中国,最新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表明,假货似乎正日渐退出人们的生活。
这一切不是因为打假措施忽然变得多么严厉,而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发生巨大变化。正所谓,治标不如治本。不期然之间,假货生存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
一方面,内需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已从2007年的约10%大幅降至2018年的0.4%,中国外部头寸已基本符合中期经济基本面,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
过去,中国是把最好的商品出口到国际市场,拿去与世界顶尖企业产品竞争,“出口转内销”成为“货真价实”的另类说法。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把重心放回中国市场,优先满足国人的需求。比如小米格力都在力推国货良品,而华为OV的手机,则是把最高端的型号优先在内地销售,拿低端产品在全球市场放量。
企业越来越重视,真货和国货渗透到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中,与人们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假货生存的空间则日益减少。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使假货逐渐失去其原本最大的市场,这始料未及的异军突起,极大地加速了假货消失的进程。
中国近300個地级市、3000个县城、4万个乡镇、66万个村庄都是下沉市场,去掉—二线城市的3.9亿人,三线以下城市及农村地区共有约10亿人,相当于3个美国的总人口规模,他们又被称为“五环外人群”。
过去,在中国的农村乡镇、在四五六线市场,由于人们消费力有限、正品渗透到基层成本太高、打假力度不够等的种种原因,企业的优质商品与服务往往难以下乡,市场往往被假冒伪劣商品侵占。尤其是各地的小商品城、市集聚集着大量假货商品。但随着下沉市场的快速进化,多年的顽疾逐渐有了消失迹象。
技术进步、互联网普及、电商发展、内需扩张、企业重视……种种原因叠加。下沉市场忽然自沉睡中苏醒。面对下沉市场的诱惑,中国的互联网电商企业首先发力,打掉层层中间商,重建供应链,把更便宜的优质商品送到了“五环外人群”面前,挤压了假货市场。
这一过程中,中国互联网力量不再仅仅是做营销,提供流量人口,它还在创造了新的供给。这在全世界都属创新。
企业聚焦下沉市场也并不是纯粹扶贫或者做贡献,背后的驱动力来自对实现持续增长的渴望。和中国经济一样,单靠外贸或者“五环内人群”已经不足以支撑高增长,必须发现新的市场。
当然,它们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比如阿里发布的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整个2019财年,阿里核心电商用户增长近1亿,其中77%来自下沉市场。阿里CEO张勇对此解释说,淘宝对下沉市场的加速渗透,已经成为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长期以来,由于下沉市场没有被激活、内需跟不上产能,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只能坐集装箱货轮出口到海外,成为Costco等洋超市的支撑力量。现在看来,这一现象正在逐渐改观,下沉市场就是个巨大入口。它为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回家而敞开,成为国货良品的最大拥趸群体,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我们期待假货真正消失的那一天,因为这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深刻相关,仓廪实而知礼节,钱包鼓而拒假货,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逻辑是成立的。当假货不再成为社会问题,中国经济的一大短板则被补上。
而对于看空中国经济者来说。下沉市场与假货的故事更像一则唤醒寓言,它反映出中国经济仍具有长足动力,或许只是你没有关注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