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杨志成,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对新时代我国普通高中变革发展的统领性文件。文件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成为所有高中学校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发展契机。如何在新的变革中找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逻辑起点和基本定位,是做好新时代高中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新版高中课程方案明确高中的育人定位是,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因此,高中教育成为每一名学生清晰规划人生未来生活、学习、职业发展方向的第一次真实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我国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必须面对的课题。《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由此可见,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正成为引领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成为统领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有效策略。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准确把握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核心目标和实践策略。
当前,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中,存在着理论逻辑不够清晰、教育目标指向不明确、实践操作比较混乱,缺少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具体操作指导等问题。比如在各级政策文件中涉及生涯规划的概念繁多,如生涯规划、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学业规划、学生指导、选课指导等都是和生涯规划相关的学术和实践概念,但这些概念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在高中课程与教学中如何定位这些课程的功能?如何组织实施?如何与现有高中课程有效整合?这些问题都是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开发和实施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通过高中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课程实施生涯规划教育。这种方式虽然会对高中学生规划生涯或职业有一定帮助,但不能满足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具体而直接的需求。因此,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必须落实新高考改革政策,与高中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精神,形成基于高中学段目标、有针对性的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新时代高中学生发展定位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构建的基本逻辑是什么?生涯规划是指结合人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结合当前学习,规划未来职业和人生发展的教育过程。当这一过程课程化后,成为生涯规划课程。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指导学生构建人生愿景,激励当下的学习态度,明确当下的学习目标,进而促进未来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的实现。因此,生涯规划课程往往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借助心理学人格分析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较为科学地分析自我、理解自我、规划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生涯教育是高中阶段学生发展指导政策的上位课程概念,凡是与学生发展指导相关的课程概念都是生涯规划课程的下位概念。
要做好高中生涯规划课程首先要厘清生涯规划系列概念的本质和目标指向,进而科学精准用好不同概念的功能。首先,生涯规划是系列概念的上位概念,其内涵包含了对人的一生全过程的发展规划指导,具体包括了人的自我分析、职业分析和规划、学业分析与规划、人生意义的自我认知与规划等。职业规划主要侧重对人的未来职业或专业方向的规划,涉及对自我职业匹配度的了解、对职业所需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对职业特色和价值等的分析,目的是研究自我职业匹配度和明确职业方向等。学业规划是指根据自己未来职业或专业方向选择,结合所在学段和学校的课程要求,进行阶段性和跨学段学习安排的规划,包括学业课程进度规划、学业辅助研究或专业准备规划等,其目标指向学习安排与计划。选课指导是学业规划的下位概念,是结合学业规划具体指导学生课程修读选择,但选课前一般也需要对学生职业方向和学业基础进行分析。人生规划是较为宏观长远的生涯规划概念,主要侧重心理分析、积极心理辅导、幸福人生指导等。学生指导是生涯规划在学校实施的另一种替换概念,其内容涵盖了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学业指导、职业指导等内容。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要准确把握生涯规划系列概念及其内涵指向,有针对性地选择生涯规划下位概念作为高中不同年级生涯规划的侧重课程概念,构建精确、高效、有针对性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北京市海淀區玉渊潭中学通过“优势教育”实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形成了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案例。在名校林立的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完全中学。为了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学校在海淀区新品牌学校建设背景下,提出了“优势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通过发挥学生优势特长,开发生涯规划教育实践课程,统领学生高中发展和高中学习,让课程真正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
首先,学校注重学生的生涯发展初步选择。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发放了2000余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愿望,他们选择的职业方向大约有十二大类几十种职业,他们渴望学校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其次,学校注重发挥所有学科教师的学科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开发形成了基于学科的学科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对学科已有课程进行梳理、研究、规划,建立学科课程群。将学科课程与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选修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规划。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能够发现学生优势、激发学生潜能的三级学科课程群,初步形成了学校课程体系。进入高考改革时间后,学校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新中高考要求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优势教育”理念下,聚焦核心素养,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和结构,形成了“优势、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建立能够夯实基础,培育核心素养,促进优势发展和帮助职业选择的学科课程群,在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础上,开发职业素养课程,如政治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开设了“学生公司”“青年理财”“时政评论”“微电影”“辩论”等职业素养课程,直接服务于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
第三,充分引入校外社会机构资源,融入学校课程发展和育人方式变革,构建开放性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几十个现代化企业、科研院所进行职业体验,结合学科内容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开设职业体验课程。
第四,实施生涯规划实践课程,构建生动的学生职业规划实践课程。学校通过开设“学生公司”课程,为喜欢管理、经济、人力资源、财会、营销的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50多个学生公司,设计了50个策划案,几百人次参与学习,学生在艰难中创业,在历练中成长,连续7年参加全国、北京市中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多次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和最佳人气奖。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使学生学会了沟通与表达、创意与设计,感受到了失败与成功,体验到了团队与合作,使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快速提升。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将是我国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通过生涯规划课程统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正成为高中学校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品质发展的有效渠道。
编辑 _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