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卫红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遇见。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人生都是不断遇见的旅行,犹如我从教的27年,就是与各色风景相遇的过程。期间,无论景色如何,我都乐赏前行。
在一次次选择中坚守教育的初心
199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我被市里一所中学录用。带着这个好消息,我回母校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探望老师,却得知学校急缺语文教师,于是,我毅然放弃了到其他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回到母校的怀抱。
刚工作的那几年,我得到了学校众多前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们慈母良父般的关照和为人师者的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这份情感逐渐蔓延,慢慢化作深入骨髓的热爱与责任,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敢于迎难而上,身处喧嚣时耐得住寂寞。
也许当初的选择带有一丝感恩式的冲动和年轻的任性,但27年来的坚守则是出于一份对教育的责任和深切的情怀。在名校云集的城区,我所在的学校只能算一所普通校。多年来,我已记不清接到过多少名校抛来的“橄榄枝”,面对“诱惑”,坦率地说,我也有过动摇,也有过纠结,但最终我还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名校并不缺少我这样一个老师,而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这里的年轻教师也需要我!
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我的内心更加坚定。面对“诱惑”,保有初心,淡然处之;身處“低谷”,满怀希望,无畏前行。在成长的道路上,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在一次次尝试中追求“理想的课堂”
理想的教学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愿望和期许。在我看来,语文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语文教育不能止于眼前,要将目光投射到学生长远的未来。
我从学情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学生表达能力不佳,我就设计了“行文天下”“乐晒书房”等环节,让学生在上课的前5分钟介绍名著,交流阅读体验,分享假期旅行或参观博物馆的心得;学生阅读积累不够,写作能力弱,我就根据学生兴趣和思维层级推荐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写诗、编剧,并定期交流分享……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名著研学与专题学习结合起来,开展整本书阅读,并尝试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构建线上线下交互学习的立体阅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行走阅读课程”研究,开发了“仲夏品读大观园”“霜秋踏访黄叶村”特色精品课程……
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情,有方法、会指导、能坚持、善等待,学生就一定会有发展,一定会看到更美的风景。有一个男生,曾经是学校的“学霸”,毕业后进入某高校的重点学科金融特优班,有一次,他发给我自己创作的两篇文学作品,请我帮他提些修改建议,我非常欣慰,连夜进行了修改。不久,文章就在他们院系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出来,广受好评。
在“传承”中守护教育的希望
曾经作为新人的我,在工作之初得到了众多前辈的指导和帮助;而今已成为老教师的我,也义不容辞地扛起了“传承”的责任。
作为学校教研组长,我尽心竭力地帮助组内的青年教师,指导他们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帮助他们开展专题教学;为了给他们搭建展示的空间,我还注册了个人微信公众号“流韵芳菲”,推送组内教师的教学思考和成长感悟。为了不增加年轻教师的负担,基本上每篇文章都是我自己撰写、配图、排版。
不仅如此,我还走出学校,走出区域,走出北京。作为东城区景东学区兼职教研员,我积极组织学区教研活动,带动学区内6所学校语文教学研究水平的共同提高。作为一名首都教育工作者,我积极响应号召,到偏远地区送教支教,将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带到这些学校,为当地教师和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选择做一名教师,我是快乐的;身在普通校,但能做一名不断思考发现、学习成长的教师,我是幸福又幸运的。感谢一路上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如香醇甘露,滋养助力,让我的教育之行更加坚实,让我的教育之心愈发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