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离开这些大山里的孩子

2019-11-11 04:13刘玮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支教科学素养梦想

刘玮

“教师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从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深刻,觉得作为教师,只要工作认真,诲人不倦,就已经是师德高尚了。然而,来到雁翅中学的这几年,我才真的体会到——爱,才是教育的真谛。

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梦想,1996年,从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我回到了门头沟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是爱,让我坚守着这份事业二十余年,让我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对我而言,坚守是幸福的、是甜蜜的,我愿做一株平凡的山丹花,绽放出最美的色彩。

扎根深山教育,用爱撑起教育梦想

2009年,由于山区学校长期缺少专业生物教师,北京市教委号召城镇骨干教师进山支教,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来到了大山深处、距家60公里远的雁翅中学。当我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张张纯真质朴的笑脸时,我被他们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心底里爱着这些纯朴善良的孩子们。

从那天起,我带着这份爱,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开始了支教生活。本来支教时间只有一年,但是学校只有我一名生物老师,我走了,学校就又没有生物教师了。那时候,总感觉到心底在发出一种声音:他们需要我,这里需要我,这里才是实现我最大价值的地方。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来,一干就是6年。其间也动摇过,但最终,是那份爱与责任让我坚持了下来。在这里,我真的体会到“爱,才是教育的真谛”。我要用这份爱,为山里的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科学梦想的大门。

立足学生发展,用心搭建成长平台

生物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山区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经过不断探索,我将研究性学习与生物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尽量让学生去体验、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素养。课上,我教授学生各种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选题,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课余,我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提问,去做调查、做实验,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教他们撰写科技论文,带他们参加科技竞赛,为他们开启一扇通往生活、通往社会的科学之窗。

山里的学生质朴、腼腆,但他们也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几年来,我带领学生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有近50项在市级竞赛中获奖,先后有17名学生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的现场展示,他们第一次站上了北京市最高领奖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

陪伴学生成长,用坚守诠释不离不弃

2015年,随着山区学校学生不断减少,深山区的不少学校被撤并,学校教师也要跟随学生调到城镇校。很多老师借此机会都调到条件更好的城镇学校或优质学校,追求更好的平台和更优厚的待遇。当时,很多优质学校也给出了优厚的待遇聘请我,然而我的内心告诉我,不能离开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我,我会坚守在这些孩子的身边,陪他们成长,帮助他们实现心中的梦想。

“放着好好的重点学校不待,你卻非要到大山里去支教,一去这么多年,是不是太傻了?”“别人都抢着往城里调动,到更好的地方发展,你却偏要留在山里,你是怎么想的?”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只是坦然一笑,也不做任何解释,因为只有我自己才能体会到这种陪伴在山里孩子身边的幸福与甜蜜。

爱,是教育的根本。作为新时代教师,我想我们不应只做红烛,奉献着;只做园丁,耕耘着;爱学生还应不断创新,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飞向梦想的彼岸。

猜你喜欢
支教科学素养梦想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