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中教师角色的研究

2019-11-11 02:19王继军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研玩具房子

王继军

一、解读幼儿、观察先行

第一步,从区域活动材料入手,引导教师学习观察幼儿游戏表现。

学期初教师们会结合班级幼儿的兴趣点或是幼儿学习需要自制玩教具,班级间还要开展自制玩具评选,由教师评出最受欢迎的玩具、最具教育价值的玩具等不同奖项,然后便投放到班级中让幼儿使用。我们在下班看幼儿游戏时却发现班级中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教师自认为制作的玩具是幼儿喜爱的,而她们判断幼儿是否喜爱的标准多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

让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这次我们调整了自制玩具评比活动的方式,为了让教师明确自制玩具的目的,通过此活动让教师感受到自制玩具是否具有价值要看幼儿的游戏表现。

第二步,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言”孩子游戏表现。

活动一,自制玩具交流。我们在幼儿活动室把全园教师做的自制玩具进行展览,每班两件自制玩具并配有玩法说明。教师们当场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和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并说明原因(要求评选其它班级的玩具)。全园12个班22名教师有15名教师在说明原因时都提到了本班幼儿在操作自己班制作玩具时的表现。

記录本班幼儿在操作玩具时是如何做的,教师看到幼儿的什么表现时介入幼儿的游戏,幼儿对教师的介入又有什么反应?

活动二,请教师们看幼儿区域活动录像,并结合自己本周对本班幼儿的观察,分析录像中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游戏需求,给与适宜的支持。

第三步,参与式教研活动——通过说孩子的表现,“研”教师教育行为

这次教研活动,先是让每位教师“讲讲我班幼儿游戏中最有意思的表现”。

案例一:“老师我不搭桥我想搭圆房子”

教师认为大班幼儿对搭建立交桥感兴趣,并在建筑区提供了大量的搭建桥的辅材,但孩子们并不感兴趣,还在谈论建圆房子的事情。为此班中四位教师很困惑,认为应尊重幼儿的想法,但又不知怎样支持幼儿,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依然搭不出自己想搭的房子。教师找到管理者,大家一起分析:“幼儿想搭什么样的房子吗?对于孩子想撘的圆形房子孩子们搭过吗?”……几个问题的提出,使教师对自己之前的行为产生了思考,教师通过积极与幼儿对话,了解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果真不同式样的圆房在大三班的教室建成了。孩子们欢呼、雀跃!

几次教研活动过后,教师们在日常遇到问题,会不经意间提到孩子的表现,开始结合孩子的日常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教师通过观察幼儿表现来分析自己教育行为,发现自己在工作常态中的教育行为的适宜性。

二、转变视角,读懂幼儿

第一步,从观察体验入手,使教师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转变教育视角

教师在组织活动中,常常出现“我看到孩子就是这个的问题”或“我想孩子应该是这个问题”,于是就想到要这样解决。教师常会这样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所谓的对幼儿的了解、工作经验等来判断。教师当一次幼儿,体验一下孩子的学习,这种换位思考有助于帮助教师理解幼儿,把握学习者的心理、需求。

这次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玩”。我们请大班教师带来三套大班幼儿最喜欢玩的建构玩具《砖房》,让教师分成三组,进行游戏。要求教师们合作搭建,用每套材料搭出自己喜欢的房子造型。教师们欣喜地投入到游戏中,一时间会议室中出现了轰轰烈烈游戏的场景。第一组教师搭建到一半时发现房子的转弯没有衔接,很不结实。第二组的教师还真具有童真,从始至终都在有人说,“别碰我的墙”“你用那块,我还要用这块呢……”当他们发现大家都在注视他们时,大家都会心地笑了。教师们在亲身的搭建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那就是之前教师们一致认为幼儿没有搭好砖房,是幼儿不会合作搭建,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多从交往、合作入手,当教师在搭建时也出现类似的问题时,才发现老师的判断太主观了。

这次体验活动,我们把教学研究与教师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观察指导幼儿活动时,了解幼儿对玩具材料的兴趣和需要,记录幼儿的表现,与幼儿互动、交流中,逐渐有了正确地认识和提高。

第二步,观察幼儿的区域游戏表现,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以教师日常对中班积木区的观察记录为例,分析“如何运用观察记录表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幼儿游戏需求,给予有效支持”。

活动后教师反思:

1、材料的提供及随时添加对提高幼儿原有经验很关键。

2、教师的介入时机与区域目标的确定应有联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3、中班积木区中幼儿的交往也应定为幼儿发展的目标之一。

三、管理者通过教师研讨得出如下思考

教师反思: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的时候,并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发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生成的灵活性,并不完全是计划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计划为基础、为根据的,或者有时候是作为计划的补充同样道理,并不排除少数情况下临时偶发的、或者某些一次性的记录,并且有些不成熟的计划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

近两年的教研活动,教师们经常会说到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要看孩子的表现。”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一种有关教育教学的个人的思考内省,它是教师自我更新发展意识的体现,也是教师自主改革的体现。为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在不断反思中读懂幼儿,从而转变教师教育视角。

通过教研活动的共同探讨,我们对于幼儿的活动安排及活动材料的准备上达成了共识。要注意观察幼儿,善于发现幼儿兴趣,在幼儿的兴趣范围内不断丰富活动的材料,进一步提升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在游戏材料上给幼儿留下了独立发挥的空间,可以提升幼儿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加愉快的游戏体验和更加主动的发展。

如何让教师了解幼儿的日常需求,结合幼儿的需要给予支持,促孩子的发展,在孩子得到发展的同时使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园本教研是“研”教师,更是“言”孩子。

猜你喜欢
教研玩具房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孤独的房子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