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才让,侯娜娜,刘有菊
(1.海北夏格尔藏药开发有限公司,青海 海北 810200;2.青海省海北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青海 海北 810200;3.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3)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一升一降的运动协调,使得食物水谷得以消化、吸收,精微物质能够转输、布散,从而维持人体消化活动的正常运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黄帝内经》首先提出该病,《素问·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痛”,认为痞满的发生与饮食不当,脏腑气机不利有关;倘若脾胃虚弱,运纳无力,升降失常,滞而不行,痞塞于中则发为“痞满”,阻塞不通则发为“胃脘痛”。FD的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主要病因是由于外邪入里,饮食失调,情志不遂,劳逸过度,或脾胃虚弱等所致脾胃功能失常,气机升降不利、中焦运化失司。其病性有虚实之分,病程日久者,一般多见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丹溪心法》云:“饮食痰积,不能施化为痞者;有湿热太甚为痞者”,指出了其病因多样,导致病机不同而致病。
观察病例均来自青海省海北州藏医院消化门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诊断依据:(1)饮食停滞证(积滞内停证):①脘腹痞闷、恶心欲吐、嗳腐吞酸、苔厚腻;②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脉弦滑;(2)脾胃虚弱证(脾胃不和证):①脘腹痞满、饮食减少、疲乏无力;②恶心欲吐、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3)排除有痞满主证,但辨证不明确或有过多兼挟证;排除胃镜检查发现溃疡,胃黏膜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及食管器质性病变。(4)4周内未服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120例FD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4例,其中饮食停滞组41例,脾胃虚弱组43例;对照组27例,其中饮食停滞组13例,脾胃虚弱组14例;性别不限,年龄均在18~7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程度、临床症状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组别例数(n)年龄(岁)饮食停滞证脾胃虚弱证心率(次/分)饮食停滞证脾胃虚弱证呼吸(次/分)饮食停滞证脾胃虚弱证试验组8438.12±10.3539.12±12.2373.00±9.6473.14±9.7117.62±1.3117.84±1.26对照组2739.03±11.2437.03±13.1372.85±9.2972.63±9.3917.58±1.2917.74±1.18
试验组口服六味安消散(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81201),一次3 g,一天2次,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保和颗粒(批号:20080601),一次4.5 g,一天2次。15 d为1个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各消化道症状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中医症状及病情分级。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主症与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n>95%;显效:主症与次症有明显改善,95%>n>70%;有效:主症与次症均有好转70%>n>30%;无效:主症与次症均无改善,n<30%。
两组患者饮食停滞证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改善饮食停滞证疗效相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饮食停滞证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脾胃虚弱证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改善脾胃虚弱证疗效相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脾胃虚弱证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饮食停滞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饮食停滞证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脾胃虚弱中医证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5。
组别例数(n)治疗前(x±s)治疗后(x±s)差值(x±s)组内比较tP组间比较tP试验组对照组411313.56±4.8813.72±4.393.43±2.373.81±2.4110.68±4.4810.74±4.3322.1320.53<0.05<0.051.48>0.05
旦正吉,女,34岁,藏族,工人,2009年8月28日初诊。主诉反复嗳气,反酸1月余,时有恶心,偶有呕吐,食量减少,大便不畅。中医诊断为饮食停滞证。发放六味安消散治疗,每天2次,服药10天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食欲增加,继续服药5天后诸症消失。
六味安消散由藏木香、大黄、山奈、北寒水石(煅)、诃子、碱花6种藏药组成。主要功效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配方中主要以大黄为主,其他药为辅,协同作用加快胃排空、促进肠蠕动。大黄中的番泻甙在肠道内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大黄酸蒽酮,其不仅可抑制平滑肌上Na+、K+、ATP酶。藏木香可以理气止痛,大黄可治疗消化不良、便秘、经闭;山奈可以散寒暖胃,消食,舒胸,止泻止吐;配以众药之王诃子,以达升胃火、助消化之势;辅以助消化的碱花,共奏健脾和胃、导滞消积和行血止痛之功效。有文献报道FD的发病基础在于脾虚,肝郁为其诱因,而其种种临床症状的产生原因则在于胃气不降,治疗上当以健脾、疏肝、降胃为其治则[1]。徐敏等[2]对证候病机进行研究发现,FD的发病多与饮食、精神因素有关系,认为脾虚是其发病的基础,肝郁是发病的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诸症的原因。西药治疗都采用促动力药、H2受体拮抗剂、抗酸药及抗菌药[3],但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多,不宜长服,有时甚至迫使停药,选用药物的范围较窄,兼容性差。中医从整体出发,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对胃肠运动、胃肠激素等进行调节。已有系统评价表明中医药治疗FD具有一定的优势[4]。临床大量研究提示脾虚气滞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主要和基本的证型之一[5-7]。研究通过观察六味安消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方法。
研究通过观察六味安消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试验表明:在治疗饮食停滞证时,试验组(六味安消散组)与对照组(保和颗粒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改善脘腹痞闷、嗳腐吞酸和食欲不振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0.01
0.05),但在改善脘腹痞满和饮食减少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