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儿童保护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和HistCite的图谱量化分析

2019-11-11 10:59赵芳朱宁
社会工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期刊文献

赵芳 朱宁

一、引 言

发展儿童福利是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儿童保护是儿童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紧密相连。198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明确:“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将儿童保护定义为预防或保护儿童免遭暴力、剥削、虐待与疏忽(刘文、刘娟、张文心,2013)。重视并加强儿童保护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

近三十年来,儿童保护研究已得到国内外不同学科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从不同的知识背景出发,对儿童保护进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运用科学计量与分析法对国内外社会科学期刊的儿童保护研究文献进行图谱量化研究,分析总结了中西方儿童保护研究的总体特征和基本发展脉络,并通过阅读部分典型文章,重点评述目前国内外儿童保护研究的关注热点和研究趋势,以加深对儿童保护研究的认识与把握,获得中国儿童保护研究与实践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本文分别对中文期刊和科学引文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近30年儿童保护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概括性的统计与分析,并通过运用HistCite和CiteSpace两种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外文期刊检索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和SSCI数据库,以主题为“Child Protection”或“Children Protection”进行检索,时间限定为1988年至2018年,文献类别限定为“Social Work”“Sociology”以及“Psychology”,类型限定为“Article”,显示共有2203篇文献符合条件。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将检索条件设置主题为“儿童保护”或含“困境儿童保护”的期刊文章,并勾选“同义词扩展”,时间为1988年至2018年间所选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文献来源限于“社会科学”类。检索结果显示共有1334篇符合检索条件。

首先,对收集到文献的发表时间、来源国(地区)、研究机构、题目、作者、期刊等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别得到国内外儿童保护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来源期刊、主要作者与合作网络等,对儿童保护研究领域进行整体上的概括。其次,借用文献统计与分析软件对儿童保护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运用HistCite以图示的方式展示儿童保护领域的发展脉络,运用CiteSpace依据共现原理显示该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研究的课题范围大小不一,文献计量的方法只能用来体现儿童保护研究领域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探索国内外儿童保护研究的具体脉络,本文又根据引文编年图和文献共被引图的提示,阅读了其中近50余篇高引及经典文献,在此基础上对儿童保护研究主要脉络的转换进行梳理和总结。

三、国内外儿童保护研究总体概况

将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检索到的2203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关于儿童保护问题的研究自1990年后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04年之后快速上升(见图1),论文主要发表在Child Abuse and Neglect,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Child and Family Social Work,Child Abuse Review以及Child Welfare等期刊上,其中在Child Abuse and Neglect期刊中发文量最多,共发表363篇,在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和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分别发表了320篇和270篇(见图2)。美国在儿童保护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共发表663篇;其次为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或地区(见图3)。美国成为发文数量榜首,这与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福利直接相关,在研究界也形成了一种导向,即对儿童被虐待与忽视、寄养家庭等的研究是美国儿童福利研究的主流内容(黄晓燕、伍亚超,2017)。相比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随着社会转型,流浪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遭受家庭暴力儿童等现象日益增多(满小欧、李月娥,2014),学术界也加强了儿童保护的研究。但在国际核心期刊中,所检索到的数据显示我国发文量仅为32篇,可见,我国在国际儿童保护领域发表的成果相对较少。

图1 截止2018年底国际SCI/SSCI中儿童保护文章刊文量

图2 截止2018年底SCI/SSCI儿童保护文章刊文量前10名的期刊

图3 截止2018年底SCI/SSCI儿童保护文章主要来源国

从国内儿童保护研究的总体趋势来看,自2003年之后发表的相关期刊文章数量快速攀升(见图4),2018年共发表145篇,较1998年发文数上升近50倍,但文章主要发表于《社会福利》《法制与社会》《中国民政》《青少年犯罪问题》等期刊上,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中仅《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和《当代青年研究》属于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见图5)。运用CiteSpace对儿童保护研究团队进行识别后发现,关于儿童保护的研究中国学术界已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几个研究团队,且研究团队呈现出地域性特征,如北京大学刘继同与熊跃根团队、北京师范大学尚晓援团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童小军团队、南京大学彭华民团队、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赵川芳团队、国务院妇女儿童办公室的宋文珍团队、上海政法学院姚建龙团队等,但总体上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见图6)。

图4 截止2018年底国内儿童保护文章刊文量

图5 截止2018年儿童保护论文在社会科学类中文期刊中的分布,*号是CSSCI来源期刊拓展版核心期刊

四、国内外儿童保护研究脉络

(一)国际研究脉络

HistCite可以在分析文献引用关系的基础上生成引文编年图,通过引文编年图,可以观察到某一研究领域主题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继承关系(刘丽,2014)。因此,本文运用HistCite生成了国际期刊关于儿童保护文献的引证关系图,发现儿童保护国际研究主题总体联系较为密切,也存在较强的相互引证关系(见图7)。

图7 SCI/SSCI儿童保护论文引文编年图

以10年为一组,从引文编年图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近30年来世界儿童保护研究发展的脉络:

(1)1988—1998年:1992年前文献节点显示空白,表明前4年没有出现高被引文献。近30年最早的节点是发表于1992年的文献30,其为Howe D发表于《Sociology Review》上的“Child-abuse and the bureaucratization of social-work”,文中将儿童虐待问题解读为一套司法和官僚程序的过程,并发现以治疗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更胜一筹,见证了社会工作者作为“被动主体”的出现,为虐待儿童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视角(Howe D,1992)。1996—1998年间,出现四个引证节点,分别是144,133,186,204,其中文献144,186是Munro E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上,作者通过对1973年至1994年英国45次公众调查中经常出现的社会工作错误的分析,报告了社会工作者知识屡遭批评的调查结果,认为这些错误非常普遍,并不是社会工作独有的,社会工作者和公众需要对儿童保护中可以避免和不可避免的错误之间的区别有清晰的认识,但也指出应在儿童保护工作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基础知识(Munro E,1996;1998)。文献133和文献204都是讨论儿童保护社会工作服务有效性问题的,Corby B在发表的题为“Parental participation in child protection work:Rethinking the rhetoric”中指出,需要更多地承认父母、专业人员和儿童之间的利益冲突,改变儿童保护会议制度,以确保更多的符合伦理的及有效的参与(Corby B,Millar M&Young L.,1996)。而Healy K在“Participation and child protection: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探讨了儿童保护实践中有关“参与”论述的有效性,认为广为流传的有关“参与”的论述实际上阻碍了儿童保护工作中参与式进程的发展(Healy K.,1998)。总体来说,这十年是社会工作在儿童保护服务中出现,被质疑,进而反复辩论的10年。

(2)1999—2008年:高被引文献增多。其中引证节点文献226、387、392是Munro E分别发表于1999年及2005年的,其中1999年的文章强调了儿童保护工作中专业推理的错误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可以预测的,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些错误并努力有意识地避免它们,这些错误是可以减少的(Munro E.,1999)。2005年的两篇文章借鉴工程学的经验教训,概述了目前儿童保护服务中一些似乎特别有问题和值得进一步分析的因素,并主张将改进儿童保护服务问题的任务视为一个系统任务(Munro E.,2005)。引证节点文献291、355作者为Spratt T,两篇文章探讨了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从儿童保护取向转向儿童福利取向的潜力,研究者认为社会工作者在与家庭接触的同时,在潜在风险监测方面表现出相当高超的技能,然而这种服务涉及的微妙之处并未被官方治理措施所认同,因为其关注的是更为抽象的绩效指标(Spratt T.,2001;2004)。2008年影响力比较大的是Forrester D的文献553和562,分别论述了社会工作者就儿童福利问题如何与父母探讨,以及儿童保护中社会工作者与父母交谈时应注重的沟通技巧等问题(Forrester D,McCambridge J,Waissbein C&Rollnick S,2008;Forrester D,Kershaw S,Moss H,Hughes L,2008)。总之,这段时间研究的关注点是社会工作者应如何改进儿童保护服务,以及儿童保护的儿童福利转向,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力量发挥的作用获得了广泛共识。

(3)2009—2018年:这10年涌现出大量的高被引文献。引证节点文献789是Munro E于2010年发表的“Learning to reduce risk in child protection”,论证了一种提高儿童保护绩效的系统方法,并将儿童保护服务概念化,将其看作是一个复杂且自我适应的系统(Munro E.,2001)。在引证节点文献757和787中,Broadhurst K针对社会工作实务在风险管理与稽核制度下愈趋正规化所带来的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满,批评了社会工作风险管理的工具方法,认为对组织环境中的错误分析应该集中于内在的系统弱点,特别是会增加失败风险的错误的“潜在条件”(Broadhurst K,Hall C,Wastell D,White S,Pithouse A,2010;Broadhurst K,Wastell D,White S,Hall C,Peckover S,et al,2010)。Parton认为,管理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偏见体现在儿童保护服务的现代化中,一方面是特权指标,另一方面是行政权力,使得实务中非正式相关因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形成理论(Parton N,2011)。可见,这十年,在以前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方向,政府不仅将工作重点重新转移到儿童保护上,而且重新将社会工作放在了优先考虑的位置,但与此同时,学界对儿童保护中出现的官僚主义和工具主义也有诸多批判。

图8 SCI/SSCI儿童保护文献共被引图

从CitesSpace文献共被引图中也可以看到(见图8),近30年国际儿童保护研究中,Munro E非常突出,可以被称为奠基性的人物,在他的影响下,很大一部分学者不断地关注着儿童保护中社会工作的服务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针对问题探讨改进策略。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际儿童保护力量的不断强大,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拓展,从图8所示的聚类结果来看,主要有“性虐待预防”“综合评估”“风险评估”“儿童虐待”“沟通技巧”“父母视角”“儿童福利工作”以及“行为问题”等等。可见,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推动着国际儿童保护的发展,但其中有关社会工作服务的研究一直是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

(二)国内研究脉络

因为HistCite只能对英文文献数据生成引证编年图,不支持中文文献分析,所以本文使用CiteSpace做了国内儿童保护文献的关键词时间线图。在关键词时间线图中,相同聚类的文献被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文献的时间置于视图的最上方,越向右时间越近,在时间线视图中,聚类中文献越多代表所得到的聚类领域越重要,还能够看到各个聚类中文献的时间跨度以及某一个特定聚类研究的兴起、繁荣以及衰落过程。以时间线图为例,同样10年为一组,可以发现中国儿童保护研究的基本脉络(见图9):

图9 中国儿童保护关键词时间线图

(1)1988—1998年:这10年中国儿童保护研究处于萌芽阶段,儿童保护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主要关注的是儿童的权利,尤其是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探讨儿童权利的主体地位,以及论证儿童利益最大化等原则,儿童保护研究的法律视角明显。

(2)1998—2008年:这一阶段除了延续以前对儿童权利的关注,主要针对的是特殊儿童群体的研究,困境儿童、流浪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中出现的儿童保护问题被广泛关注,尤其儿童虐待问题开始被关注,学者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在儿童本身,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王思斌,2005)。此阶段,学界开始在儿童福利的框架下论述儿童权利问题,儿童监护权的讨论出现。但学界对儿童保护的对象、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提出的政策过于松散,没有系统的制度构建,更没有形成统一的儿童保护的认识框架。

(3)2008—2018年:近10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再次被关注,困境儿童问题的研究延续,儿童保护开始从法律视角逐渐转向服务的视角,开始尝试将这些问题纳入儿童保护框架内,努力构建儿童保护服务体系,儿童保护中“服务”的视角开始加强。尤其,随着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学者对社会工作在儿童保护中的专业介入做了诸多的探索,强调有序吸纳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进入儿童服务体系,提升儿童保护的服务水平(刘玉兰,彭华民,2017;赵川芳,2014),与此同时,一些有社会工作参与的儿童保护实务研究文献开始出现。

总体来讲,近三十年是中国儿童保护概念逐渐形成的三十年,儿童权利被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多的研究论证了政府和社会在儿童保护中的责任,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开始被研究者强调。

五、国内外儿童保护研究热点与趋势

关键词是一篇文献的精华浓缩,它能够比较准确地展示某一领域的主流研究内容,且便于收集,利用它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罗良针、余正台,2017)。突变性关键词(Burst Detection)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频次突然增加的关键词,它可以进一步反映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借助CiteSpace对国内外儿童保护有关文献的关键词、突变性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如图10、图11、图12与图13所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突变性关键词图。

从图10可以看到,国际儿童保护文献中,最大的关键词节点是“abuse”和“maltreatment”,即关于儿童虐待的研究。除此之外,该领域重要的关键词还包括:风险(risk)、儿童福利(child welfare)、社会工作(social work)、服务(service)、家庭(family)、父母(parent)、家庭寄养或监护人(foster care)、忽视(neglect)、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等,其中虐待、风险、社会工作等出现频次较高,与其他的关键词联系密切。儿童虐待,尤其是儿童性虐待,是国际儿童保护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也是一个儿童保护工作者认为需要干预的严重问题。在儿童保护决策中,结构化的决策工具,特别是风险评估工具,已由世界各国政府实施,对今后发展儿童保护的技术方法以及更广泛的人类服务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社会工作服务的研究,以及对社会工作者本身的关注,是确保儿童保护服务更合伦理、更为有效的关键议题。

从图11可以看出,1988—2018年,国际儿童保护研究领域共检测到35个突显词(见图11),显示了35个关键词的突显强度以及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突显词生命周期持续两年至三年,然后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开始慢慢消退或者被其他的突显词替代。但2014年以前的突显词,如1992—2004年的“性虐待(sexual abuse)”、1992—2006年的“忽视(neglect)”、1994—2007年的“虐待(abuse)”、1995—2010年的“态度(attitude)”以及2000—2014年的“行为(behavior)”,都持续超过10年,这说明性虐待、儿童虐待与忽视、父母在儿童保护中的态度以及儿童行为是国际儿童保护工作中一直被关注的重点议题。2015年之后,突显词主要有“decision-making(决策)”“engagement(参与)”“gender(性)”“disability(残疾)”“policy(政策)”以及“trauma(创伤)”,显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儿童性侵的新形式,国际学者对于被性侵儿童、残疾儿童以及身心受创伤的儿童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在不断地完善相关政策。

观察中国儿童保护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12)发现,社会科学界对于儿童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儿童福利”、“儿童权利”、“救助保护”、“儿童虐待”、“流浪儿童救助”、“农村留守儿童”等。其中“留守儿童”出现频次最高,其次是“困境儿童”。这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紧密相连,有清晰的时代特征。但这也决定了国内儿童保护的研究缺乏统一的概念体系和研究框架,出现了研究对象重合、问题交织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虽然有利于针对不同儿童群体的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分别介入,但却不利于了解问题的全貌,也不利于按照同一标准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尤其是对政策的聚合、介入方法的统一带来了不利影响。

1988—2018年,中国儿童保护的相关文献共检测到18个突变性关键词(见图13),其中,突显强度最高的是“流浪儿童”,除此之外,“流浪儿童救助”“救助保护”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突显度都超过了10.00,从生命强度上来看,最主要的是1996-2003年的“儿童权利保护”、2002—2010年的“救助保护”、2004-2012年的“流浪儿童”以及2010-2014年的“儿童福利政策”。近五年,突显的关键词主要是“儿童福利政策”“救助”“虐待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民政部门”以及“保护工作”。可见近30年来,流浪儿童研究是中国学界的热点,与此相关的救助保护也持续被关注。研究推动政策与实务的发展。根据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社会保护措施着力解决流浪儿童问题,2015年后流浪儿童的数量在急剧减少,已经从最多时候的184000人减少到2017年的52000人(Yunjiao Gao,Sally Atkin-son-Sheppard,Yanping Yu,Guibin Xiong,2018),随着问题的有效解决,未来流浪儿童的突变词应该会发生改变。那么,下一个10年突显强度最高的词会是已经反复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还是一个更有包容性的词“困境儿童”?抑或不再是研究对象视角的“儿童”,而采用问题视角或需求视角的“虐待”“疏忽”“评估”?不得而知,但期待后者的发生。

图11 SCI/SSCI儿童保护相关文献突变性关键词

图12 中国儿童保护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图13 中国儿童保护相关文献突变性关键词

六、结论与展望

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以来一直注重儿童保护的研究。由于有关儿童保护的伦理及实践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加上文化与社会福利体系的差异,各国针对儿童保护的政策与社会服务在理念、模式与实践方法上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实践和批判性反思,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保护研究已经步入相对稳定和成熟阶段。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儿童保护研究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努力,尤其是在现代儿童福利思想与中国文化、福利体系的整合方面,在理念、概念、法律和政策体系共识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服务模式、流程与方法的进行深入地探讨。

儿童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种提高儿童保护服务质量与效率的系统方法如何建立是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在未来的儿童保护研究中,社会工作研究者要充分利用自己学科的专业优势,将改进儿童保护服务作为一个系统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经验,不断地对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对专业判断中的关键角色、对系统中的循环反馈、对组织内部的风险管理进行总结与反思,研究与实践结合,推动儿童保护工作更符合伦理、更为有效的开展,也将中国的儿童保护研究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期刊文献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