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治发展成就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2019-11-11 05:12孙康泰张建民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活疫苗传染病畜禽

文/孙康泰 张建民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动物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可能造成动物大批死亡和动物性产品的损失,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而且某些人兽共患病还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养殖大国,猪、禽的饲养量都位居世界首位,但我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远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动物传染病引起大量的生产动物死亡,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00亿元以上,加上饲料、药物、人工等的浪费,间接经济损失千亿元以上。动物传染病也严重影响食品与公共卫生安全,现今60%的人类传染病来源于动物,75%的人类新现传染病为人兽共患病,生物恐怖分子所用的生物材料有80%也是人兽共患性病原体。动物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发展成就

建国初期,我国兽医事业基础薄弱、起点低、经验少,牛瘟、牛肺疫、炭疽、猪肺疫、猪瘟和新城疫等畜禽疫病流行猖獗,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兽医科学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使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整体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成绩。其中,以1956年消灭牛瘟等成就最为突出。同时,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还研制了驴白细胞弱化的马传染性贫血弱毒活疫苗,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马传贫弱毒活疫苗,也是人类首个成功预防慢病毒病的弱毒活疫苗。此外,在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流行热、羊痘、牛黏膜病、蓝舌病等疫病的免疫预防和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卓越成果。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具有高度安全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自20世纪50年代起,除在我国广泛投入使用并发挥了有效作用外,还推广到欧亚等很多国家和地区,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控制和消灭猪瘟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是我国兽医工作者的另一大杰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养禽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禽病防控和研究工作快速发展,禽病防控研究规模和水平都已在兽医科学中跃居首位,以禽流感、新城疫为代表的相关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流行病学、致病和传播机制及防控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2003年以来,研制的禽流感灭活疫苗、新城疫灭活疫苗以及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广泛用于家禽疫病的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疫苗产品同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当地禽流感的有效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国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病毒性腹泻病、猪伪狂犬、猪圆环病毒病、猪丹毒、猪气喘病、猪链球菌病等猪传染病,以及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小鹅瘟和鸭瘟等家禽疫病的流行病学、病原特性、诊断方法和免疫预防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此外,我国还在狂犬病、结核、炭疽、血吸虫等重要人兽共患病以及兔病毒性出血症等小动物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控方面做出了众多科技贡献,部分领域居国际先进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完整创新体系。我国科技创新发生了整体性、格局性、历史性变革。同样,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推进,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相关基础保障平台和技术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依靠我国自身力量,重要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得到了有效的防控。比如2013年在我国发生的H7N9人流感疫情,相关流行病学、病原学研究和防控技术研发均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完成,并使疫情得到了有效防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控科技创新领域基本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部分领域达到“领跑”水平,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核心科技支撑。

“十三五”期间,科技部牵头组织和实施了“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专项聚焦畜禽重大疫病防控、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养殖设施设备研发三大领域,贯通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示范科技创新链条,进行一体化设计,突破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应用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产业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实现核心场与示范场在原有基础上,畜禽病死率下降8%~10%,常规污染物排放消减60%,粪污及病死动物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全封闭、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养殖。依据专项总体目标,围绕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的科技创新链条,设计20项任务并分解为60个指南方向,自专项实施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三批共63个项目目前已全面进入一体化实施阶段。按照全链条、一体化总体布局有序推进;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分别在新理论与原理、专利与新技术工艺和成果产值与示范形成重点突破,整体协调达成一体化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新形势下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个别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是“领跑”的转变,但整体疾病防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目前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严重影响下,非洲猪瘟等新病突发,伪狂犬、猪流行性腹泻等老病新传、外来病持续性威胁等对疫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源头创新亟待加强,创制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差距较大。我国目前常规动物疫苗以传统工艺制备为主,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新概念疫苗、新工艺制备的疫苗较少;迫切需要加强绿色和生物药物创制基础理论、前沿技术研究。二是重大产品创制缺乏,多数产品仿制为主,不能适应畜牧业国际竞争需要。目前免疫佐剂大部分依赖进口,化学兽药中95%以上为仿制,兽药创制品种极少、产品竞争力差、市场上占有率低,难以满足我国多区域、多模式、特色化的生产需求。三是疫病防控的科技资源投入不足,经费少、队伍散、平台缺,制约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硕腾(Zoetis)公司2017年研发投入高达43.4亿美元,远超我国“十三五”期间在疫苗、兽药、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我国在研发投入、领军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和跨国企业培育等方面亟待加强。

未来,疫病防控领域迫切需要从以下方面布局着手:一是聚焦疾病防控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病原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解析病原的感染、变异与传播规律;深入解析重要病原的致病与免疫机制及其调控网络,为疾病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建立流行病学数据库和传播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对重要病原的预测与监控,发掘新的药物靶标,发掘新型诊断标识和疫苗抗原,开发新型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等生物制剂,为畜禽疾病的防控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开发重要疾病的快速、高通量、智能前沿诊断新技术;研发基于流行病学、结构疫苗学、合成生物学、反向疫苗学的精准疫苗、高效佐剂及其规模化生产工艺;开发现代中兽药、绿色化药、新型生物制剂等减抗替抗新产品,全面提升我国畜禽疾病的防控能力。四是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和疫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疫病的控制、进化与根除。

猜你喜欢
活疫苗传染病畜禽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Pattern of acute poisoning in Jimma University Specialized Hospital, South West Ethio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