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韩凝春 李馥佳 王兰顺
“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陞,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是清代及民国年间北京城家喻户晓的关于生活服务的俗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时尚风向标。这里的马聚源指马聚源帽店,内联陞为内联陞鞋店, 四大恒是四家信誉卓著的钱铺2关于“四大恒”有三种说法,一说为恒和、恒利、恒源、恒裕;一说为恒和、恒利、恒源、恒兴(据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M].北京出版社.1985);一说为恒和、恒肇等四家(据夏仁虎(清).旧京琐记[M].卷九.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都是声誉卓著的字号。而“八大祥”则指八家经营绸缎呢绒布匹等的店铺,均由山东省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孟氏家族经营,章丘孟氏具有齐鲁商人典型的忠厚传家,诚信经商的特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八大祥”成为历史上北京最重要的绸布专业店群体。
关于 “八大祥”至少有三种较权威的提法,据《北京大栅栏》3王永斌.北京大栅栏[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一书记载,“八大祥”指瑞蚨祥、谦祥益、瑞林祥、瑞增祥、益和祥、瑞生祥、广盛祥、祥义八家店铺;据《北京老字号》4侯式亨.北京老字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一书记载,“八大祥”为瑞蚨祥、谦祥益、瑞林祥、瑞增祥、益和祥、瑞生祥、瑞成祥、庆祥;另据《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北京卷》5李青.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北京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中的记载,当时的“八大祥”为瑞蚨祥、谦祥益、瑞林祥、瑞增祥、益和祥、瑞生祥、瑞成祥、庆祥八家。无论哪一种提法,都绕不开谦祥益和瑞蚨祥,“八大祥”中谦祥益经营时间最长,开山东省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孟姓家族经营布匹之源,瑞蚨祥资金最雄厚是行业公认的。推根溯源,研究谦祥益历史文化,有助于我们传承老字号历史文化精髓,发掘“八大祥”经营管理文化,再现近代民族资本的奋斗历程。
谦祥益源于山东省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现山东省济南章丘市的刁镇旧军村),正是从这个村庄中,走出了闻名全国的“八大祥”。据当地方志记载,旧军历史悠久,汉武帝时有猇城,东汉年间改城为县,属济南郡。宋朝景德年间,“移县北置清平军,后废清平军置军使”,由此称旧清平军镇,简称旧军镇。旧军镇水陆交通便利,北宋初年开凿的运粮河由镇西径流向北,小清河从镇中东西穿过。另有平坦大路与县治、省城相通。清康、雍、乾时期,镇容繁华,商贾云集,物阜民殷,“世族名流、毂击肩摩”,有“小济南”之称。6章丘县志[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当然,孟氏家族的崛起与经营是清朝前期旧军空前繁荣的主要原因。
明洪武二年(1369年),孟子第五十六代孙孟子伦等族人辗转迁徙到这里,从此旧军孟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据章丘孟氏家族传承的《孟子世家流寓章丘支谱》记载:明朝洪武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孟子位、孟子伦自枣强迁至山东旧军镇,同时代迁来的还有孟桂;至五十六代又有孟希贤,到六十一代又有孟宏宽。由此构成旧军镇孟氏北、南、西、东四大支系。子伦为南支,希贤为北支,孟桂为东支,宏宽为西支。自公元1369年迁入至民国21年,已历二十一代,迂六百年。东支传了164人;西支传了174人;南支传了1825人;北支传了2189人。其中北支人丁繁衍兴旺,南支最为发达,成为蜚声齐鲁,名扬四海的巨商望族——“旧军孟家”。(具体如图1所示)
孟氏一族最早的商业活动,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当时章丘及邻县部分地区盛产土布,集散地是章丘北部的辛寨村,故通称“寨子布”。最初在旧军镇设鸿记布庄,收购“寨子布”到周村、济南等地贩卖。传至孟子伦后裔(南支),第六十五代孟衍升时,家业渐兴。至清朝乾隆年间第六十六代孟兴智、孟兴泰兄弟二人时,孟氏已有一定经济实力,由行商变为坐贾,开始有固定的铺号作为经营之所。7据容恕堂少东孟宪铭口述史料。当时孟氏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家族。
当孟子伦南支传到第六十八代孟传珠等“传”字辈子孙时,孟氏后人在前人基业上创立了十大堂号(三恕堂、其恕堂、容恕堂、矜恕堂、学恕堂、进修堂、承恩堂、承训堂、乐余堂、世泽堂),8堂号是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亦称“郡号”或总堂号。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即在同一姓氏之间分立的堂号。孟氏的堂号即自立堂号。经营范围从丝绸布店、茶庄到银号品类繁多,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以丝绸销售为主业,同时所有的铺号中都带有一个“祥”字,老北京妇孺皆知的“八大祥”即来源于此,在其鼎盛时期,八大祥的铺号遍及全国。值得一提的是,经营谦祥益的进修堂由于五代单传,因此从孟传珠后一直继承进修堂的堂号,并无兄弟析产分家带来的家产分割。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谦祥益在众多的“祥字号”中脱颖而出,在我国近代商业史上极具影响力。
由图2可见,旧军孟氏商号同气连枝,第六十五代孟衍升传子孟兴智、孟兴泰(第六十六代),孟兴智“强学堂”有铺号“瑞生祥”,孟兴泰“慎修堂”有铺号“隆祥”,兄弟俩的后人分两脉发展。
其中孟兴智传孟毓瀚、孟毓翀(第六十七代),孟毓瀚“强恕堂”建铺号“阜祥”(银号),孟毓翀“学恕堂”在继承“瑞生祥”基础上,又建了“瑞林祥”;孟毓瀚传人有四(孟传璐、孟传瑗、孟传珽、孟传珊),除孟传瑗“其恕堂”继承“阜祥”(银号)外,孟传璐“三恕堂”创建“瑞增祥”,孟传珽“容恕堂”拥有“瑞和祥”,孟传珊“矜恕堂”拥有“万蚨祥”(瑞蚨祥前身)。孟传璐、孟传瑗、孟传珽、孟传珊四人又各有传承,其中孟传瑗“其恕堂”后人第六十九代孟继逊(“明恕堂”)、孟继蓉(“公恕堂”),由长子孟继逊继承“阜祥”(银号)。孟传璐“三恕堂”传孟继筠(“三恕堂”),建“顺祥”。孟传珽“容恕堂”传孟继筵(“容恕堂”)、孟继箎(“容荫堂”),其中孟继箎后人第七十代孟德明(“善恕堂”)建“春和祥”。孟传珊传孟继符(“克勤堂”)、孟继箴(“克俭堂”)、孟继笙(“克恭堂”),瑞蚨祥由孟继笙“克恭堂”传承。另一脉孟毓翀传孟传玙(第六十八代),其“学恕堂”继承“瑞林祥”家业;孟传玙传孟继珍、孟继垚(第六十九代),其中孟继珍堂号“慎思堂”,孟继垚堂号“居业堂”,由孟继垚“居业堂”传承“瑞林祥”。
图1:旧军孟氏四大支传承情况
图2:旧军孟氏十大堂号
图3:旧军孟氏六十五-七十一代南支谱系及谦祥益五代传承图[《孟子世家流寓章丘支谱》;旧军村孟氏后人口述史料。9《孟子世家流寓章丘支谱》;旧军村孟氏后人口述史料。
图4:章丘孟氏家族传承的《孟子世家流寓章丘支谱》原件
孟兴泰有孟毓溪、孟毓湄二子(第六十七代),其中谦祥益为孟毓溪“进修堂”一支发展而来。自孟毓溪始,该房人丁不旺,五世单传,分别是:第六十七代孟毓溪、第六十八代孟传珠、第六十九代孟继頨、第七十代孟养轩、第七十一代孟乃全,“进修堂”堂号也一直传承下去。孟毓溪时代创立了“恒祥”,孟传珠时代建立了“谦祥益”。孟兴泰另一子孟毓湄(“慎余堂”)有四子,分别创立“承恩堂”、“承训堂”、“乐余堂”、“世泽堂”,其家产分自“恒祥”。
清乾隆年间,当孟氏家业传至第六十六代孟兴智、孟兴泰兄弟二人时,旧军孟氏一族已由原来的行商转为坐贾,开始设立孟氏的铺号。由于在济南和周村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孟兴泰支的主要铺号隆祥、恒祥便设立在这两地。其中周村的铺号(坐落在现周村古街与保安街之间)名为“恒祥”,开始只是一家染店,乾隆末年孟兴泰年事渐高,店务交由其子孟毓溪主持。据族人回忆,在孟毓溪主持店务时期,一位关键人物的加盟使“恒祥”获得了极快的发展。这就是谦祥益历史上有名的大掌柜董连元。董连元是孟毓溪的远房亲戚,因家贫15岁就辍学入店当学徒。10“我的二祖父董连元,是旧军孟家进修堂谦祥益的创始人,兹据本人耳闻目睹,将其所历,属文以记之。二祖父15岁家贫辍学,去周村恒祥染店学生意。……”——董连元嫡孙董寿龄的口述史料——《谦祥益创始人董连元》。他进店仅3天,言谈话语、待人行事,就深为掌柜赏识。他理事干练,且善于助人。店伙如有难事,他总是太热诚地为其出谋划策,倾力相助,深得大家敬重。一年后,掌柜孟毓溪见其胸有城府,处事明决,愿亲之近之,常与其商谈生意之事,董的意见往往被采纳。一次,他建议掌柜在染店中增设布业,建议被采纳后,生意极为顺利,“恒祥”资本当年翻了一番,三年内,盈利胜本数倍。此后孟毓溪对董连元更为倚重,凡事都要与之商量,董连元成为该店经营决策的灵魂人物。
董连元入店后第7年,周村“恒祥”已是本巨业宏,遐迩驰名的铺号,特别是北京、天津一带,慕名前来商洽生意者日益增加。当时的资东孟毓溪与董连元商议,将生意向河北鄚州发展。据《遐迩闻名祥字号》记载,到鄚州开店,也是董连元的主意,“一日,资东孟毓溪亲自找到董连元说:‘自你来店至今,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事业一新,本利俱增,恒祥今日之盛,全赖你的才智。’董连元谦谢道:‘舅父过奖,愚甥愧不敢当。’孟毓溪提出:‘今后咱们的生意可以再向何处发展?’董连元言:‘河北鄚州可行。’”鄚州在河北任丘县,是当时著名的鄚州庙会所在地,由很早的定期庙会,逐渐发展成了固定的市场,商业发达。华北各省的土产品及各都市的工业产品,如布疋(特别是章丘寨子布)、杂货、药材等,有很大一部分在这里集散。
听取董连元的意见后,孟毓溪遂选族人孟某随同董连元同赴鄚州开设恒祥分店,并以孟某为掌柜,董连元为副。在鄚州开业后,因人地生疏,有恶徒骚扰“恒祥”。董连元本着孟氏家族“德能服恶”的儒商思想及“成事在人”的创业精神,以诚恳温良的态度,对骚扰之徒不断明以仁义、晓以大义,使不少人幡然悔悟,即使冥顽不灵者劣行亦有所屏敛。
谦祥益在鄚州开业以后,大批推销周村的染布、漂布、打连布和昌邑、淮县的青、白布。据说淮县的白布在鄚州染成杂色梭布,再运往北京印花,称为印花梭布,专做鞋面用,这种梭布花色鲜亮,经久耐用,在河北、山东各地出了名,特别在农村市场畅销。不到一年,鄚州“恒祥”生意兴隆,数年间积本累万,利益丰厚。东主掌柜(孟毓溪)闻讯而至,结查账底,半点不差。东主掌柜心悦诚服,遂嘱董连元,今后凡店中生意由其全权执掌。11武汉谦祥益衡记绸布店历史资料;董寿龄口述史料。
“隆祥”为孟氏在济南的铺号名称,乾隆年间由孟兴泰开设,最初卖杂货一类商品,后逐渐转为专卖布匹。孟兴泰身后将济南“隆祥”传至其子孟毓溪、孟毓湄共同经营。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修堂”与“慎余堂”分家,“隆祥”重新建账,此后进修堂与慎余堂股份各半经营,济南“隆祥”一直经营至解放初期。12根据济南隆祥账房先生柴象梓的口述史料《济南隆祥》:济南隆祥是章丘孟氏较早开设的一所商店。他最初的资东是孟兴泰,后孟兴泰之子孟毓溪、孟毓湄分家,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新建账。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济南地区的“隆祥”不断发展并增设东号、西号,并最终并入“谦祥益”;而周村地区的“恒祥”则在后来的发展中更名为“谦祥益”,“恒祥”只作为染坊的字号保留下来。
应该说,清乾嘉年间,周村恒祥、济南隆祥与鄚州恒祥三店共同发展,构筑了谦祥益的早期发展基础,为谦祥益日后的扩张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打下了该字号后期大发展的物质基础。
嘉庆末年(1817年前后),孟毓溪卒,其子孟传珠继承孟毓溪进修堂之堂号,与叔孟毓湄“慎余堂”分户而立。当时孟毓湄有四子,而孟毓溪仅有孟传珠一子,且“恒祥”产业大部分由孟毓溪父子经营获得。在分家过程中,孟传珠主张将“恒祥”产业(包括鄚州分店)两户均分,但遭到堂兄弟反对,他们主张将“恒祥”产业一分为五,孟传珠只占其一,双方争执不下,最终诉诸公堂。孟传珠官司失败,仅分得周村“恒祥”母号与白银四万两,鄚州“恒祥”亦在分家过程中被劈废。131817年《隆祥号本银大账》记载了进修堂、慎余堂分户而立的资金分配情况。这场家族变故和财产纠纷使“恒祥”大受打击。
孟传珠分家后,由于是家中独子,因此并未重新创立堂号,而是沿用其父孟毓溪之“进修堂”堂号14“进修”二字语出《周易》:“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业。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分家后,孟传珠并没有因为输了官司而意志消沉。相反更加励精图治,在亲属的劝说下,他将分得的四万两白银尽数投入到“恒祥”的后续发展之中,同时聘请董连元出任“恒祥”的经理,全权掌管进修堂的产业经营。在董连元与资东孟传珠的共同擘划下,道光初年(1821年)恒祥更名为“谦生德祥号”,不久正式定名为“谦祥益”。
从“恒祥”到“谦祥益”,名称的变化体现了该字号品牌核心文化价值的提升。更名前后共有的“祥”字是孟氏资东家族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祥和、富贵、平安的追求。“恒”乃久远之意,体现资东对家族基业世代延续、万年长青的愿望。但是“恒”只是一种结果,是一种主观愿望的体现。“谦”从文化上看有两层含义,一为“敬”(“谦,敬也。”——《说文》),取尊重之意。商家的尊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它支配着一切行为的外在表现。只有对顾客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心悦诚服地为顾客服务;二是“逊让”(“谦,逊让也。”——《玉篇》),即温和谦逊、礼让顾客。无论顾客贫富,在谦祥益均能受到礼遇,这是谦祥益的服务宗旨。以谦致祥则得益(“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书·大禹谟》;“谦得益。”——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谦祥益”之名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内蕴,也体现了儒商之道。由“恒”更名为“谦”,也体现了孟传珠家族对家族基业长青的主观愿望上升为主观能动,给出了如何实现“恒祥”的答案,同时也确立了“谦祥益”品牌的文化内涵——即以“谦”为核心,谦能生德、谦而致祥,最终“受益广之”的品牌文化内涵。此后百余年中,谦祥益作为店名及其所售部分商品的品牌名称一直沿用下去,成为国内遐迩闻名的老字号品牌。
孟传珠“进修堂”人丁始终不旺,甚至于孟传珠死后无子嗣继承,需要过继嗣子延续香火(后孟传珠遗孀冯氏孟传珠堂兄之子——世泽堂孟继頨为子嗣)。但因祸得福的是,“进修堂”堂号在谦祥益孟氏五世单传的过程中,得以沿用百年,进修堂的产业也因为一脉相承、无家产分析而逐渐从旧军孟氏其它堂号中脱颖而出,谦祥益也成为了“八大祥”中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品牌。
表1:谦祥益早期发展历程
道光初年(1821年后),董连元受命开拓北京市场,创立了北京谦祥益,第一家北京谦祥益门店位于前门瓮城外东侧荷包巷内,初名“谦祥益洋货店”。(关于北京谦祥益创立的时间,有多种说法。据族谱及口述史料等家族史料看,北京谦祥益创立于道光初年,由董连元创立的说法是比较可靠的。北京民俗学家王永斌亦认为:“北京最早的八大祥是瑞林祥和谦祥益,当时瑞林祥在瓮城外的西荷包巷中,而谦祥益是在东荷包巷又称帽巷里。”15王永斌访谈记录。)
谦祥益从山东走向北京,是孟氏这个实力雄厚、规模日益扩大的布业经营世家的必由选择。北京作为清代国都之地,也是天下财货集散之地,市面宏伟而繁华,顾客众多且消费层次高,在北京开店打开局面,是谦祥益战略经营的关键一步,也是谦祥益从地域性品牌转为全国性品牌的关键一步。
应该说谦祥益在北京的初创时期经营一度是非常困难的,董连元作为掌柜,充分显示了他的经营管理才能。他礼聘京中有名的商业首脑人物,共辅谦祥益;他尊贤礼士,待伙友如兄弟,使得北京谦祥益上下一心,伙友都愿倾力效劳;董连元还善于结交各界朋友,不论王府部院还是工农学商,进店买货者均热情相待,如同家人。于是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生意兴隆,架无过夜货,栈无日存品。
正当谦祥益在北京的事业开始兴旺之时,东主孟传珠病故。女东主冯氏命董连元速归,交代亡夫遗嘱。因孟传珠身后无子嗣,因此孟于临终之时将遗嘱传给冯氏,冯氏再命董连元接嘱。(冯氏见董连元如逢亲人,乃泣告曰:“先夫遗嘱我家三个商号,只有北京谦祥益为生财之源,董某如能治理,嗣后必有大发迹”。董连元含泪而答:“我兄弟熟人,均受恩于东主,太太如用,肝脑涂地誓死相报”。16详见《孟子世家流寓章丘支谱》。)董连元接受孟传珠遗嘱,将谦祥益经营重心转移北京。自此谦祥益走上了以北京为经营重心、辐射全国、连锁经营的道路。此后北京一直是谦祥益经营重心所在。董连元50余岁时,已将北京谦祥益治理得如同当年鄚州“恒祥”之盛。1909年,谦祥益总店迁至北京。
表2:谦祥益鼎盛时期铺号一览
董连元大掌柜是谦祥益前期历史上做出了最卓越贡献的人,他15岁进入“恒祥”,为谦祥益字号事业奉献了一生;他与资东孟传珠一起创立了“谦祥益”,后又将“谦祥益”发扬光大;他两次受命于危难,一次是孟传珠家族分产,董连元帮助孟传珠集中精力发展“恒祥”,并创立了谦祥益品牌,一次是孟传珠身故后,他辅佐女东主和幼主,大力开拓北京市场,创造了经营盛举;他始终忠心耿耿,为资东家族出谋划策,竭诚尽智,据说女东主能顺利过继世泽堂孟继頨为子嗣,也得力于董连元(董连元与同仁堂乐印川结为知交,在乐引荐下得识亲王,助冯氏顺利完成家族交接)。为此,孟传珠后人深感其恩义,孟氏第七十三代传人、谦祥益最后一任资东孟乃泉长孙孟涛说:“董掌柜对进修堂有恩,没有董掌柜,就没有谦祥益。”
在谦祥益五世单传中,两代女东主也在字号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两代女东主为孟传珠妻冯氏和孟继頨之妻耿氏。据家族史料记载,孟传珠亡故后,其妻冯氏费尽周折过继世泽堂四子孟继頨为子嗣,使得进修堂一脉得以延续。孟继頨长大后,娶恒台耿传芳为妻。在耿氏促成下孟继頨娶尹氏为妾,育有一子孟养轩。孟继頨壮年而夭,耿氏将稚子孟养轩抚养成人,并扩大、发展了谦祥益,使得谦祥益的零售店和住庄分布到武汉、烟台、青岛、日本等多个地区。据后人回忆:女东耿氏,不仅知人善任命而且奖罚分明。年终写账,长款者赏,亏损者问明情由,当场结论。无正当理由者轻则批评,重则调迁降职或撮份股。违反铺规者出号,从不姑息。因此,各号管理人员都是谨谨慎慎,兢兢业业。对那些治店有方,生财有道者,不光在物质上(如钱或物)奖赏,而且在精神上还给以特殊的鼓励。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下,冯氏、耿氏婆媳独自抚养幼子,经营偌大家业,坚持不懈发展谦祥益,使这个地域性字号发展为全国性知名字号,为谦祥益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和同仁堂历史上掌舵家族企业27年的许老夫人(许叶芬)一样,都是中华商业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表3:谦祥益在北京发展的历史轨迹(道光初年——1951年)
图5:迄今保存完好的北京谦祥益历史建筑及当年建筑手绘图纸
图6:迄今保存完好的天津谦祥益历史建筑
也是在两代女东主的执掌下,这一阶段谦祥益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零售店铺由北京向全国迅速铺开,住庄(采购庄)甚至延伸至日本,形成了全国(乃至日本)采购、全国销售的商号连锁经营模式。
1920年前后,耿氏去世,此时其子孟养轩(字广宦)已长大成人,但谦祥益事务仍把持在“恒台帮”(耿氏掌权时任命)手中。其岳父陈建侯(曾督造谦祥益保记)提醒孟养轩提防家权不要落在外戚之手。此后,孟养轩在族叔孟雒川(瑞蚨祥资东)相助下撤换“恒台帮”,将李仰山等人出号,任命史子鸿为总理,孟树生为副理。
1928年章鸣九祸乱章丘,随后孙殿英以剿匪之名大肆抢掠,使得谦祥益等其他“祥”字号资东纷纷搬离章丘,孟养轩携家眷定居天津,并将天津作为谦祥益新的重点发展地区(此后孟养轩嫡系就一直住在天津)。
在孟养轩及史子鸿、孟树生等人的努力下,谦祥益在民国中期(1937年前)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发展的主要地区武汉、天津、济南、北京等地,当时一个大城市中有3~6家谦祥益的铺号。
资本雄厚的谦祥益的经营也突破了布业范畴,向更多领域扩张。
民国十八年(1929年)孟养轩看准茶叶市场机会,在济南开设鸿祥茶庄,开始了多品牌集团化发展道路的探索。由于鸿祥茶庄开业资金雄厚,又有隆祥和谦祥益为后盾,一开业就成了当时最知名的“泉祥”茶庄的有力竞争对手。此后,又在普利门里开设鸿祥西号;三年之后,周村谦祥益在周村大街上的门面撤销,开设鸿祥茶庄周村分号,专营茶叶,设门面三间,有店员40余人。货品充足,品种齐全,质优价廉。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又在天津旧意租界六马路开设“斌记”工厂,专织呢绒;1951年,在北京前门外长巷头条开设谦祥织布厂,生产面纱等。至此,谦祥益已经形成以“谦祥益”为主品牌,“鸿祥”(茶叶品牌)、“益和祥”、“隆祥”(绸布经营品牌)以及“斌记”、“谦祥”等生产商为副品牌的品牌体系。
图7:发现于旧军村的孟氏《重修祠堂记》两块残碑
解放后北京谦祥益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1955年9月,北京谦祥益纳入公私合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二是1978年,原商业部、纺织工业部鉴于我国丝绸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北京特有的地理位置,也考虑到谦祥益地处前门繁华闹市,又靠近天安门广场,具有经营丝绸的百年经验,于是将其更名为“北京丝绸商店”,作为我国在北京传扬丝绸文化,展示丝绸精萃的一个窗口;三是2000年,谦祥益经过股份制改造后,考虑到历史因素及谦祥益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再次将“北京丝绸商店”恢复为“谦祥益”,字号品牌得以恢复。恢复名称后的北京谦祥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的丝绸专业店之一,北京谦祥益店址也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村“恒祥”为谦祥益的前身,是谦祥益家族发家从商之本源。据家族及后人介绍周村“恒祥”为孟毓溪、孟毓湄之父孟兴泰(第六十六代)所创。
我们在对谦祥益历史文化的追溯调查过程中,分别在周村地区、旧军地区发现了多处与谦祥益历史相关的石碑,这些石碑准确记录下当时所存在的铺号名称以及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明晰谦祥益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不容置疑的一手证据。在周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三块石碑,记载了“恒祥”早期发展的历史痕迹:
1.发现于旧军村农家的《重修祠堂记》两块残碑记录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非常幸运地在旧军村亚圣支祠附近的农户家里找到的两块残损的石碑,从其中一块石碑碑文中可以看出,其题名是《重修祠堂记》,题写时间是嘉庆十四年岁次巳己年,即公元1809年。在石碑反面结尾处记载:“又筹钱三千恒祥添利办订十对”这是目前我们所见的最早的关于周村“恒祥”的记载,可见周村“恒祥”的创办时间应早于1809年。
在第二块石碑碑文中记载了对1809年孟氏重修祠堂有功的族人名字及事迹,在碑文中有“……云溪、云阶、云庄诸孙……或参谋议或买木材或监工匠”字样。而根据《孟子世家流寓章丘支谱》记载,孟毓溪族名云溪,即为谦祥益资东孟毓溪,而依碑文所载,此时孟毓溪能够参与重修祠堂工作,应处其壮年时期。
2.周村古街关帝庙石碑记录
周村古街南面的关帝庙内的一块石碑也有“恒祥”的历史痕迹。该石碑分为上下两阙,分别镶嵌于关帝庙内进门处的东、西两侧。石碑题名为《关帝庙重修碑记》,在石碑右侧,记载了石碑题写年代是道光四年(1824年),石碑上清楚地镌刻着“恒祥号钱五百三十三千”,可见“恒祥”号曾为周村关帝庙重修捐资,从这条记录也可看出1824年,“恒祥”已经在周村大街上开业经营。
3.董连元后人董寿龄的口述史料
据对历史上谦祥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董连元后人董寿龄的口述:“我的二祖父董连元15岁辍学,去周村恒祥染店学生意。当时恒祥的资东是孟毓溪之父孟兴泰,主持店务的是东家孟毓溪。”据董寿龄口述资料,恒祥最初的资东是孟兴泰,而主持店务的则是东家孟毓溪。
据对董连元一生(15岁进店学徒;40岁孟毓溪卒,资东分家,恒祥解体;50余岁将北京谦祥益治理如鄚州之盛;70余岁先于冯氏卒)及孟毓溪卒年(嘉庆末年,1817年前后)的考察,董连元进入“恒祥”当学徒时应为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左右,其时孟毓溪正主持店务,由此可见周村“恒祥”的创办时间应远早于1809年(嘉庆十四年)。
图8:周村古街关帝庙石碑,碑文中有“恒祥号钱五百三十三千”字样
图9:周村古街现存的魁星阁庙宇及石碑
济南“隆祥”老号,又称济南隆祥布店(早期兼卖杂货),是孟氏南支在周村外开的第一家门店。明清时期,济南府一直为山东的治所所在地,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商业城市。清代济南城内和城外关厢商业发达,19世纪80年代后,西关成为新的商业中心,“西关五大行”,即国药、杂货、绸布、鞋帽、钱业名重一时。1904年,济南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17(韩)金亨洌.近代济南经济社会研究——以近代济南商业发展为中心(1895~1937)[D].南京大学学位论文,2006.以济南为目标开设“隆祥”店铺,也体现了旧军孟氏的战略眼光。
关于济南“隆祥”老号创立于乾隆年间的历史记录主要有三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指示,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如果一个学生每天只沉浸在艰苦的学习中,他的思维就会受限制,并且他的大脑使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会逐渐退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需求更倾向于全面和实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观察,主题调查和访问,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风俗习惯以及国内外重要事件。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世界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运用的喜悦并由此热爱学校生活,热爱语文学习。同时,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1.“隆祥”老账房柴象梓的口述史料
关于济南“隆祥”老号创立于乾隆年间最早的文字记述见于济南隆祥账房先生柴象梓的口述史料——《济南隆祥》18口述史料,来源于济南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一文中,文中指出:“济南隆祥是章丘孟氏较早的一所商店。它开设于乾隆年间……”
2.族谱中对孟兴泰诰命的记载
在《孟子世家流寓章丘支谱》中,对孟兴泰之诰命记载如下:“……以尔子克襄王事赠尔为武翼都尉……(道光元年<1821>十二月十五日)”由此可以推断,1821年孟兴泰已经去世。因此可以推断出,孟兴泰其壮年时期应是在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可以推断济南隆祥老号在乾隆年间已经创建。
3.魁星阁石碑关于“隆祥”老号的记载
魁星阁石碑镶嵌在周村古街北面名为魁星阁的庙宇的外墙上,石碑名为《创建魁星阁记》,石碑记录了为修建魁星阁而捐赠的铺号,其中包括:“谦祥益 钱十五千”、“济南隆祥号钱五千”、“隆祥号”字样,在石碑左端,即碑文结尾处记载了此石碑的镌刻时间为:“大清咸丰二年岁次壬子仲夏(即公元1852年)。”从该石碑记载可见,当年为修建魁星阁而捐赠的铺号中,“谦祥益”、“隆祥号”和济南“隆祥”号均榜上有名,谦祥益和隆祥号分别指的是周村本地的铺号,而济南隆祥号则特别加上济南二字,可以看出,此时隆祥号在济南、周村均有铺号。此碑设立时间是1852年,同时也证明了在1852年谦祥益品牌已经创立。
调研史料:
1.档案史料
本次谦祥益历史文化溯源研究共查访、搜集相关历史档案40 份,其中北京档案馆藏档案9 份;天津档案馆藏档案10 余份;济南档案馆藏档案20 余份。
2.口述史料
(1)孟涛,谦祥益最后一代资东孟昭斌(字乃全)长孙,生于1976 年,其父孟宪龙行三,现与其父居住天津。
(2)尹寿明,北京谦祥益老店员,15 岁进北京谦祥益学徒,85 岁。
(3)王永斌,北京著名民俗学家,著有多本关于北京老 字号的专著。
(4)孟昭润,济南谦祥益伙计,口述年83 岁。
(5)郭济生,周村区政协委员,对周村地区老字号历史有较深入研究,出版过《济南老字号》等书籍。
3.原始口述史料——济南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提供。
(1)《谦祥益创始人董连元》作者:董寿龄——谦祥益创始人董连元嫡孙。
(2)《谦祥益总理孟树生》作者:孟昭懿(女)、孟昭方——是亲姊弟,是谦祥益总理孟树生的子女。
(3)《谦祥益的女东主》作者:孟昭进——1909年生,女东主耿氏族孙;孟昭钺——1906年生,女东主耿氏族孙;孟宪铭——1910 年生,女东主耿氏族曾孙;孟宪垤——1916年生,女东主耿氏族曾孙;耿锡年——1897 年生,女东主耿氏娘家侄孙;耿玉贞——1916年生,女东主耿氏娘家侄孙;王仙舟——1892年生,谦祥益经理;张菊友——1914年生,谦祥益伙计;刘焕庭——1899年生,瑞蚨祥经理。
(4)《进修堂所经营的谦祥益等祥字号》作者:王春云——天津谦祥益辰记经理。
(5)《天津谦祥益》作者:宋广林——天津谦祥益保记账房先生。
(6)《北京谦祥益》作者:谢元璋,孟宪节——北京谦祥益伙计。
(7)《汉口谦祥益》作者:李曰钧——汉口谦祥益西号伙计。
(8)《青岛谦祥益片断》作者:孟宪挃——青岛谦祥益大伙计。
4.参考书目
(1)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遐迩闻名的祥字号[M].济南出版社.1991,4.
(2)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志编纂委员会.周村区志[Z].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
(3)董明斋,赵少三.济南绸布业的历史概况[Z].济南工商史料-第二辑.
(4)李永清.述论“祥”字号商业家族的概况及其性质转化 [Z].济南市志资料-第五辑.
(5)景甦,罗嵛.清代山东经营地主底社会性质[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6)罗嵛,景甦.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5.
(7)徐华东.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M].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8)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济南老字号[M].济南出版社.l990,8.
(9)政协章丘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章丘旧军孟[M].1987,4.
(10)北平市社会局.北平市工商业概况[M].1932,12.
(11)孙健,刘娟.北京经济史资料(近代北京商业部分)[M].燕山出版社,1990.
(12)周村文史委.百年商埠周村史料[Z].
平台项目:
北京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京商文化和首都流通现代化研究科技创新平台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