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6月9日至13日,全国对外友协副会长户思社应邀率团访问以色列,我有幸作为团员随行,第一次去以色列,心里不免多了几分期待和兴奋。9日凌晨从首都机场出发,经过十几个小时漫长的飞行和转机,我们终于赶在日落前抵达本,古里安机场。
创新在左,传统在右
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之行的前两站,对于这两座城市,一位以色列朋友如是说:“特拉维夫人认为耶路撒冷过于守旧,而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则认为特拉维夫已经抛弃了犹太传统。”
特拉维夫位于地中海东岸,建城历史不过百余年,其英文名称Tel-Aviv,实际上由两个词汇组成,
"Tel"有“遗迹堆积的土丘”之意,
"Aviv"则是春天,所以特拉维夫的字面意思就是春天的山丘,暗指古老犹太文明生长出的新土地。对于这座摩登之城,这个命名十分贴切。作为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是该国毫无疑问的科创中心。6月10日早上,我们在特拉维夫拜访一家以创新闻名的先锋公司。首席执行官纳法塔利·施皮泽尔是希伯来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做了多年的广告设计和市场营销工作,之后创立了这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设计公司。以色列第七大城市霍隆即是施皮泽尔的得意之作,这座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经过他的品牌设计和重新规划,已经建设成为以色列著名的“儿童之城”,在收获城市美誉度的同时,居民幸福指数和城市竞争力也随之提升。户副会长对施皮泽尔的工作很赞赏,邀请他明年来华参加国际友城大会,施皮泽尔欣然应邀,表示非常期待自己的理念和创意未来能在中国落地开花。
有人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如果此言成立,耶路撒冷的九分之美必在其历史传统。耶路撒冷老城被高大的城墙围绕,城内商铺林立、熙熙攘攘,面积虽仅有一平方公里,却代表了犹太、基督和伊斯兰三大宗教无可比拟的信仰。位于西耶路撒冷的哭墙是犹太人心中的圣地,也是外来人到耶路撒冷的必去之地。到哭墙祷告和参观非常有仪式感,男女须经不同的安检门进入哭墙广场,墙壁也被分隔成两部分,男女分在北南两段祈祷。走近哭墙前,我们被要求洗净双手、戴上帽子,犹太人相信哭墙的上空即是上帝所在,若让脑袋直面上帝是为不敬。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帽子,只能在入口处自取简易圆形小帽戴上,之后再归还于此。哭墙下的场景庄重肅穆,最引人注目的是身着黑色衣帽鬓发修长的犹太拉比,他们或以额手紧贴墙壁,点头低声祷告,或面墙而坐,手捧《圣经》吟诵,虔诚之心溢于言表。而对于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最流行的方式就是把愿望写在纸条上然后塞到墙壁的石缝里,据说这样上帝就能听到你的心声。近代以来,因为政治问题和领土纠纷,耶路撒冷地位变得特殊和敏感。但是抛开这些争端,耶路撒冷毫无疑问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马萨达永不再陷落
除了哭墙之外,犹太人还有一处圣地,那就是马萨达。马萨达山面朝死海,背靠茱地亚沙漠,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被视为天然屏障。上顶有座古堡遗址,古堡建成于古犹太王国希律王时期,公元6年被罗马帝国占领。几十年后,犹太人重新夺回马萨达作为抗击罗马的大本营。之后马萨达被罗马军队包围,守城的犹太将士在苦苦抵抗数月后,终因寡不敌众面临溃败。危难时刻,守城司令官本·雅尔以抽签的方式从960人中选出10名勇士,命令他们杀死其他同胞后再自决。其中两名妇女和五个孩子因藏在山顶蓄水池中而逃过一劫,他们将守城将士的故事告于世人,从此马萨达便成为犹太民族精神的象征。
据说,以色列国防军每年都会在马萨达举行庄严的仪式,以念英烈。新兵人伍后的第一课就是到马萨达,每一名新兵必须从山脚下沿着那条令人望之生畏的蛇形石道,以最快速度爬到山顶,然后对着飘扬的国旗宣誓,誓词就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
今日“人民公社”
在以色列这块流淌着蜜和奶的神奇国度,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有独居特色的集体社区——基布兹(kibbutz)。基布兹是一个来源于希伯来语的音译词,原意为“集体”、“聚合”。它原本是20世纪初犹太人回归潮的产物,后来发展成为以色列国内独具特色的社会经济组织,与我国曾流行的人民公社类似。一个多世纪以来,基布兹依靠公有化的组织形式和集体主义的力量推动农业和工业生产,为犹太民族复兴和以色列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日,我们乘车赶往以色列之行的最后一站——埃恩格第基布兹。接待我们的是罗恩女士,她是塔玛市国际关系事务负责人,也是同行的贾伶副主任的老朋友。见面来不及太多寒暄,罗恩女士就把我们带到社区的大食堂用餐。食堂装修简单实用,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就餐,菜品丰富,食材均产自社区农场。排队取餐后,罗恩女士招呼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为我们讲述埃恩格第基布兹的前世今生。上世纪50年代,一群热血犹太青年筚路蓝缕来到这里,没有食物就自己种,没有水就自己引,整个农庄施行社会主义制度,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生活用品统一分配,孩子由社区学校抚养,有事大家商量投票,彼此分享财富和劳动物资,就这样在死海边的荒漠里凭空拔起一片家园。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布兹社区虽一直保留着固有属性,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在生活资料的分配方式上,基本上由平均分配变为按劳分配,人们开始根据劳动获得相应的薪水并自由支配。除此之外,基布兹还面临着社员流失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去城市生活,基布兹的可持续发展难免受到影响。罗恩女士开玩笑说,这里有一座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奇花异草的植物园,只要有这座大花园在,埃恩格第就不会衰落……
三天的以色列之旅即将结束,在机场依依惜别之际,我对送行的以色列朋友说:“来以色列之前,国内的一些朋友担心我们的安全问题,他们听说这里还在打仗。”以色列朋友大笑回应道:“看来这些中国朋友对以色列的了解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我们笑着握手告别。其实何止是对以色列,了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只靠“旧书本”和道听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