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

2019-11-09 13:41韩家戚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点长三角

韩家戚

摘 要: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其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发展。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应率先在全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这是国家赋予长三角区域的重要使命,也是催动区域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战略举措。基于此,就如何构建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粗浅探讨。

关键词:长三角;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7-0053-02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种种问题,发展后遗症也开始逐渐显现。要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更高水平发展生产力、更大力度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作出了精准判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决策,旨在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概述

1.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相对于传统经济体系的概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体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實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以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主线,而非过去强调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质量是主体、效率是主线、动力是基础,三者相互依托,构成了有机联系的整体,必须协调系统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关键所在。

2.特征。相对于传统经济体系而言有其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上。具体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少有五大特征。

第一,经济发展高效益。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人均收入持续增加,但经济发展的效率不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要特征就是实现高效益,即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第二,经济增长高质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粗犷的投入和产出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高增长、低质量的特征。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科技驱动代替要素驱动,通过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牢固树立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扎实推动经济高质发展。

第三,区域发展更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务必优化经济的空间布局,通过建立更加有效的跨地区转移和互助机制、协调发展机制,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和有效配置,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特别是城乡的平衡发展。

第四,市场经济更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尤其重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实现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第五,对外开放更全面。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永远没有终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时代要求,以“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为载体,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构建内外交汇、要素聚集的对外开放新体系。

二、长三角地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

长三角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分别占全国的1/26和1/6;经济总量19.5万亿元,占全国的近1/4,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长三角地区肩负的重要国家使命,必须要找准着力点,有的放矢地进行。

1.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结果就是导致“泡沫经济”。历史不断证明,虚拟经济“玩过火”必将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长三角地区实体经济相对发达,随之衍生出诸多“虚拟经济”。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外市场相对疲软,在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社会资本和企业都出现了脱实向虚的现象,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务必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仅要大力支持传统的实体产业优化升级,而且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格局。

2.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长三角是中国的发达区域,市场经济较其他区域发展较为充分,但问题也不少,唯有通过不断改革、完善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才能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金融体系,充分发挥财政功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多管齐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机制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3.大力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政府职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我国的政府职能整体上拥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影子,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中央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执行者,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是地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制定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进政务公开,引导社会积极参与监督,全方位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服务供给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构建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

长三角的江苏、浙江、上海属于中国发达地区,安徽近年来奋起直追,发展迅猛,整个区域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等有着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率先在全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有着深厚的基础。

1.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之一,比如钢铁、化工、纺织等,此类传统产业大多数处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能耗高、排放大、污染重,新形势下,此类产业不转型升级注定将被市场淘汰,传统产业面临最大问题就是科技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扶持企业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包括自主创新、联合创新,鼓励大型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构建涵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在内的创新系统,整合区域内外各种资源力量,助推长三角区域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2.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长三角区域是全国科教重地,辖区内名校云集,技术科研实力雄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应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谁发展、壮大了新兴产业,谁就掌握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发达的服务业为推进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的重要动力和支撑。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根据各个子区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发达区域如苏南、浙江、上海应采取服务产业高端化发展模式,比如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等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层次和竞争力;欠发达地区如安徽、苏北应对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采取引进战略,以较少的探索时间和支出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4.高质量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农业发展。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原料的源泉,长三角区域不乏农业大省,长久以来,农业的发展是孤立的,未能发挥出农业应有的潜力和价值。实施三产高质融合发展要找准融合点,以第一产业为基础,重点推进农旅、农工、农商和全产融合,做精农业、做强加工业、做特服务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产业融合进程,建立多方利益链接机制,实施利益与风险共享,推进市场参与方共同发展。

5.全面提升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水平。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内外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要以“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为载体,鼓励区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走出国门,突破贸易壁垒,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以参与国际竞争来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大力引进外资,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尤其是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力争走在对外开放的最前列。

6.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互助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整体上属于经济发达区域,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虹吸效应使得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格局,较大的经济发展梯度不利于整体发展。長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一体化不应是简单的区域经济叠加,也不应是产业带重新划分,而是把经济、文化、科教等资源进行科学的全方位整合,从“相敬如宾”到建立“互助组”,最后实现“大融合”,尤其是发达区域对不发达区域的产业发展要实施“帮助”,江浙沪发达区域应着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安徽和苏北地区则可以通过“协调互助”机制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的发展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木桶效应”,实现长三角经济、社会的一体化。

猜你喜欢
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点长三角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浅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培育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质技能人力资源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新发展理念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