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脓毒症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由感染引发,是严重感染、烧伤、创伤、手术等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也可引发循环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常规的西医治疗多以抗炎、抗菌、液体复苏为主,可改善患者的病症,但预后较差[2]。脓毒症在中医学中属于“外感热病”,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而中药清热解毒灌肠方可以减轻脓毒症初期症状,有清热解毒功效,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主要观察清热解毒灌肠方对脓毒症初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96例脓毒症初期患者作为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6.05±2.54)岁;入院体温38~39 ℃,平均体温(38.50±0.34)℃;病程1~6 d,平均病程(3.50±0.24)d。研究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6.41±2.48)岁;入院体温38.50~39.50 ℃,平均体温(38.75±0.24)℃;病程1~5 d,平均病程(3.24±0.0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已签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 (2014)》[2]中相关标准:体温在36 ℃以下或38 ℃以上,呼吸频率>20次/min,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0×109/L或高于12.0×109/L②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急诊临床研究》[3]中热毒内盛证,主症:神昏,高热持续,烦躁;次症:痰热壅盛,恶心呕吐,口干欲饮;舌质红绛,脉数。③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确诊为脓毒症初期者;患者已签知情同意书。④排除标准: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无法灌肠者;精神障碍者;极度不配合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采用胶体与晶体1∶2比例输入进行液体复苏,口服抗炎药物头孢拉定胶囊(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106,规格0.25 g)0.5 g/次,6 h/次,严重者可增加至1 g/次,连续治疗7 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清热解毒灌肠方治疗。药用:石膏45 g,柴胡30 g,金银花30 g,知母30 g,丹参30 g。灌肠液温度保持35~37 ℃ ,每次灌肠≤200 mL,2次/d。直肠滴注10~15 min,并叮嘱患者尽量延迟排便1 h,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是根据患者的体温、呼吸、舌质、心率等进行评价。其中未发热为0分,38~38.50 ℃轻度发热记1分,38.60~39 ℃为中度发热记2分,>39 ℃为重度发热记3分。舌头颜色正常为0分,舌红为1分。心率范围在90~119次/min为1分,≥112次/min为2分。呼吸正常为0分,呼吸频率20~25次/min为轻度气促记1分,26~30次/min为中度气促记2分,>30次/min为重度气促记3分。②抽取患者治疗前、治疗7d后的外周静脉血检测炎症因子,包括TNF-α、CRP、PCT。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b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aP<0.05。
2.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TNF-α、PCT、CR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TNF-α、PCT、CRP指标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的TNF-α、PCT、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 TNF-α/ng/L PCT/ng/mL CRP/mg/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8)39.25±4.7823.24±3.22a2.73±0.541.41±0.23a87.31±18.7725.71±5.38a研究组(n=48)40.08±6.6016.38±4.13ab2.58±0.580.77±0.12ab90.11±19.1220.43±5.72ab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脓毒症是危重症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病情凶险,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脓毒症的发生是因为促炎介质在与抗炎介质作用中占据主导地位。TNF-α属于多效的炎症因子,在促炎介质中占据核心地位,由激活的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其水平升高可以反映脓毒症感染的程度[4]。而PCT是一种可以反映炎症反应活跃程度的蛋白质,当患者发生脓毒症时,PCT水平将升高。常规治疗时,脓毒症初期多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但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
脓毒症在中医学属于“外感热病”范畴,病机在于正气不足、络脉瘀滞、毒邪内蕴[5]。该疾病初期多为热毒内盛证,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为主。毒邪内蕴是该疾病发病基础,发生因素在于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不足,脉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毒热、瘀血等内阻,使各脏器受邪损伤,导致脓毒症的发生。本研究遵从三焦辨证理论和阴阳学说,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辨证论治选清热解毒灌肠方进行清毒调血气。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TNF-α、PCT、CRP水平均较低,说明清热解毒灌肠方可以改善脓毒症初期患者的病症,降低炎症因子。分析原因在于清热解毒灌肠方是在《伤寒论》之白虎汤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增减修改而来,具有清热解毒功效[6]。药方中石膏为君药,为辛甘大寒药物,可以解肌退热,有热毒清而津不伤的作用;金银花与知母为臣药,可以滋阴生津、助石膏清热毒;柴胡为辅药,可以帮助退热;佐以丹参可以减少脉络瘀滞、凉血清热。此外,灌肠治疗时直肠吸收清热解毒灌肠方的能力很强,可以促使药物通过肠道内静脉在机体循环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清热解毒灌肠方可以改善脓毒症初期患者的病症,降低炎症因子,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