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达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1102)
作为粮油果蔬之后的第五大栽培产业,我国食用菌栽培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食用菌工厂化比例从2008年的1.37%上升到2018年的6%左右。2005年以后的10年里,产量增长每年超过220多万吨,产值增长每年超过200亿元。从2006年~2012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从不到50家增加到近800家,增幅将近16倍,尽管2012年开始进入缩减期,但是产量从2009年的40万吨上升到2018年的300多万吨,工厂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正在提高。2015年在产业进入平稳期之后,我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高,工厂化生产进入新阶段,技术创新加快,发展环境规范,地区差异明显和六大品种主导的特征[1]。2018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额高达44.54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增加就业、推动食用菌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食用菌的品质,实现出口创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1.1 增加农民收入
食用菌在我国推广有4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大力扶植的农业经济作物,因为食用菌生产能够惠及千千万万农户,尤其是帮助那些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食用菌产业是多个贫困县的主导产业,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菌农获得了很大的政策倾斜、金融支持、知识培训。食用菌栽培是广大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很多家庭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食用菌栽培而非耕地。我国有426个国家级贫困县以食用菌生产为主导产业,占总比例的72%,惠及贫困人口高达几千万,其隐性经济效益不可估量。以食用菌出口额38亿美元计算,就能带动300万农民脱贫,如果食用菌出口额翻10倍,那么就会有3000万农民脱贫。
1.1.2 创造就业机会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催生了农村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对这些社会闲置劳动资源进行转移配置是乡村振兴的重大课题。食用菌产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就业,在出口贸易中创造了无数的经济机会。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口众多,食用菌作为低强度的劳动产业,恰好能够转移这些劳动力。位居我国食用菌出口量前列的香菇、平菇、黑木耳、双孢蘑菇、毛木耳、金针菇等六大菌种都适合广大农民栽培,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1.1.3 繁荣农村经济
食用菌营养丰富,能够大量提供蛋白质供给。从年龄结构上来看,食用菌在未来几十年仍然是欧洲发达国家家庭的主要食品,出口潜力巨大。同时,食用菌还能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补充肉禽类涨价给消费者带来的蛋白质损失。因此,未来食用菌出口将会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引入人才、技术和资金。
食用菌取农林废料为有机原料,就地取材,操作容易,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生产方式。农村秸秆过去采用直接焚烧的方式,会产生大量污染,如果用作食用菌的草辅料就会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食用菌是异养型生物,依靠分解外界有机物获取营养[2]。食用菌生态产业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出口食用菌,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创新,建立绿色、低碳、高效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变废为宝,将所有的农林废弃物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宝贵资源。
食用菌出口对于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形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为了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推动出口,我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产业扶植和技术培训,推动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和工厂化,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升级,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村乡企业,进一步建立了对日本、韩国的食用菌成本出口优势,也实现了标准化作业,提高了食用菌的品质。比如,庆元香菇工厂化从1.84元降到了1.60元,栽培后段产值增加到了0.27元/袋,效益明显提升[3]。
我国食用菌出口到126个国家,目前已经过世界贸易总量的一半,是世界上食用菌第一大出口国[4],见图1。2014年,我国食用菌贸易额占到世界总额的65%,2015年出口菌棒6万吨,是1992年的1000倍,国际贸易市场占有率从2001年的24.925%上升到2015年的78.43%,而荷兰、波兰和爱尔兰出口不断下降。2014年,我国食用菌出口60%以上是罐头,比重有所下降,干品出口量上升,小白蘑菇罐头出口量最大为19.7万吨,最大出口额11.9亿美元。从2005年到2018年食用菌的产值增幅在大部分时间都大于产量增幅,这得益于出口创汇,同时食用菌出口贸易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2001年~2016年,中国食用菌贸易顺差从 4.149 亿美元增长到 30.750 亿美元,长期保持上升趋势[5]。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的统计,2016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出口类别主要包括蘑菇菌丝、鲜或冷藏类食用菌、盐水腌制暂时保藏类食用菌、干货类食、罐头类食用菌和其他菌类。如图1所示,2007年以来,出口创汇产值从17亿增长到44.54亿元,而同期全球进出口总额在48亿元到72亿元之间,这说明我国食用菌出口创造了超过全球一半的产值。
图1 我国食用菌出口创汇产值与全球贸易额对比图Fig.1 Comparison of export value of edible fungi and global trade volume in China
首先,我国菌农小农思想依旧严重,生产模式、栽培技术后,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技术更是严重不足。产品加工上以传统生产和低端加工为主,没有针对欧美市场开发高端的产品,竞争力较弱,替代性较强。小农户缺乏绿色发展意识和资源循环再利用的能力,原材料转化率较低,绿色生产水平有待提高,闲置土地、林木缺乏有效利用,浪费率较高。我国生产排名前十80%都是木腐菌,这大大地增加了环境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成本。其次,科技创新不足,缺乏科技兴农意识,科技人才严重匮乏,基层生产者基本没有科研能力,食用菌研发队伍建设严重之后。这造成菌种品质难以控制,专利保护制度有待提高,原料品质不稳定,技术水平不到位。近年来,产业增幅呈现下降的趋势,比如河南省的产量增幅从2001年的38%下降到2015年的3.9%。第三,食用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产业挖掘力度严重不足,缺乏文化品牌,文化深度没有和产品影响力融合。食用菌综合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创意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地理标志品牌、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效应和影响力,造成出口困境。
我国食用菌出口主要依赖的是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近年来劳动力用工成本上升的降低了我国食用菌出口的竞争力。早期我国菌棒生产成本不足日本的30%,但是近两年来人工成本显著上升,老人、妇女成为菌棒生产的主力,品质把控出现问题,同时受到环境保护的压力近年来原材料成本也上升较快。此外,菌棒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也是成本高企的一个原因。在国际贸易形势日益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2019年上半年干中国食用菌出口仅为9万吨,下降了22.4%,出口额仅为15亿元。调查表明,食用菌企业直接开拓国外市场也需要超过10万美元的成本,多数企业难以负担,而如果出口企业都用低价方式抢占市场,就会导致恶性竞争。
我国食用菌国际市场价格代替性较强,一旦出现涨价,国际竞争力就会大大减弱。亚洲地区是我国食用菌的出口大户,比如对日本的出口量从2012年的32.67万吨增加到了2018 年的53.97 万吨,这是因为我国食用菌出口在价格上具有优势,仅为日本批发价格的三分之一[6]。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食用菌竞争力低于波兰和荷兰,但是强于日本、韩国等大多数国家,不过目前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呈现出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发达国家食用市场菌竞争力在增强,中国的成本优势在逐年减弱。比如美国的鲜食用菌自给率长期在90%左右,食用菌进口主要是加工类产品在70%左右,新鲜或冷藏类食用菌主要从加拿大进口占80%左右,中国仅占4%左右[7]。
对近年来美国市场上的食用菌平均单价进行统计,见表1。
表1 美国市场上食用菌单价Tab.1 Unit price of edible fungi in the U.S. market
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食用菌的单价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在新鲜和冷藏类的食用菌出口上缺乏竞争力,这实质上是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中国食用菌品质的缺乏认同。在效益方面,荷兰和波兰这些产量远远不能和我国比拟的国家,单价却远远高过我国。通过对中国食用菌协会的相关数据摘录研究得到结果显示,中国食用菌出口的单价长期在3美元以下徘徊,最高仅为4.36美元。
出口是拉动食用菌产业的强劲动力,在产业整体进入平稳期,趋于饱和,产值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扩大出口来创造产值。我国食用菌产量和出口量对比见图2。
图2 我国食用菌产量和出口量对比Fig.2 Contrast of edible fungi yield and export amount in China
从图2 中可见,我国食用菌产量常年保持在3000多万吨,近年来近4000万吨,但是出口额最大也不足80万吨,常年出口总量仅为50多万吨左右,不足生产总量的2%左右。可见,食用菌出口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因此要针对这一前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对于欧美市场,可以针对市场需求,开发高端食用菌。我国有超过2000种的野生菌,商品化种类超过60种,有过百种驯化种类。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各异,适合各种珍稀食用菌生长。和日本、韩国以工厂化栽培为主要方式相比,我国食用菌人工为主的方式日照充足,自然生长条件更好,不仅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朵大肉厚口感好,而且野生食用菌也有着多样性的生长环境。因此,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开发优质野生食用菌打入欧美市场。针对发展中国家,依托“一带一路一菇”拓展市场,与沿途167个国家建立食用菌贸易关系。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2016年的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主要集中于东南国家, 10席占7席。贸易额最大的是越南,出口额8.45亿美元,泰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分别是2.4亿、1.7亿和将近1亿美元,其中以色列仅仅为62万美元,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可以在这些国家进一步普及“一荤一素一菌”的饮食观念,在餐饮行业大力进行推广,促进食用菌消费。
菌棒出口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比如2015年,我国每棒出口单价为6.4元,而国内3元就是较高价格了;同年,在日本市场上,进口鲜香菇价格仅为384日元,比国内批发价低了624日元。不完全统计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2018年,我国食用菌在海外市场上每千克获利在24元 ~ 28元。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要进一步提高品质获取单价的提升,生产优质的生态食用菌种,创建国际知名食用菌品牌。比如当前6%的食用菌有药用价值,可以依托这一优势发挥食用菌的药用、保健、食疗、美容功效,向国外出口松茸、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珍贵菌种。同时,针对中国罐头类食用菌出口集中度和依赖程度都比较低的问题,多开发罐头类多元化市场,提升品质。
结合招商引资、精准扶贫等政策,加大对食用菌生产、加工的金融支持,推动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低碳农业的发展,打造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将农村一切生产废料都转变为食用菌的原料。借助出口的红利,发展食用菌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立海外仓,完善冷链和保鲜系统,建立物流信息化系统来降低成本。以农业科技创新来促进生产力提高,建立相对国外食用菌企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的成本优势。以科研技术支持提升食用菌的品质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利用优质新品种打入国际市场。积极应对国外的壁垒,中国食用菌出口数量才能得以提升,因此要强化生态质量标准,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应对国际市场壁垒。要提升生产的规范性,推动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标准化程度,规范发展环境。比如我国有食用菌现行标准有108项,法规较多,而许多食用菌企业和农户对33项现行食用菌国家技术标准还缺乏了解,因此要培养加强农村地区食用菌农药残留新标准贯宣工作,针对各个企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培养专业宣传人员进行长期宣传。最后,要以对外出口拉动我国食用菌加工产业的提升,在创新中突破,提高食用菌制成品的产品附加值,生产能够和法国、荷兰、波兰等国家相匹敌的食用菌产品,一方面扩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拉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总体来说,我国食用菌出口呈现出产量和产值增加,贸易顺差上升,但是增幅下降的趋势。目前,由于食用菌品质和产品深加工都有着较深的提升空间和挖掘潜力,因此未来在国际市场上开拓空间巨大,食用菌出口未来大有可为。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食用菌供需将会达到平衡,因此推动对外出口需求非常迫切,以品质创新、技术革新、科技进步,提升食用菌品质促进单价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来扩大出口数量,促进对外出口来拉动国内食用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