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艳杰 陈叶秀 贾薇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会因某个具体生活领域上的满意度的高低程度而有所提升或者下降,而住房满意度是人们关于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和条件的评价,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受住房满意度的影响。伴随我国城市化进入了稳定加速发展的阶段,2017年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8.2 %。城市化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人们更加青睐于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化带了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对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向往,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越来越迫切。2018年“两会”强调,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环境更优美、城市更宜居,居民的出行更方便。近年来,幸福感、幸福指数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1]。社区是居民生活、居住、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环境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环境遭受破坏,居民的健康状况会下降,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受到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北京市这样的超级大都市,人们对住房是否感到满意会影响到社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对住房的满意程度,进而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根据林左鸣博士(2010)[2]的《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一书,广义虚拟经济是指“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往往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主导,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社区环境,是以居住在某一特定社区居民为主体,这一领域大多从居民心理需求对社区环境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居民对于社区环境满意程度的因素,如袁浩、万腾[3]指出社区环境满意度主要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宁艳杰[4]认为个人社会/精神上的满意情况是影响社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Goudy[5]发现社会维度,包括社区的人际关系、社区参与、社区自豪感等,在决定居民的社区满意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构建社区环境评价体系也是研究的重点,如谯苗苗[1]构建了灾害及重建特殊背景下的社区环境评价体系,并选取典型社区开展实证调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主观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心理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6],是评价者个人对其现状生活的整体评价[7],丛艳国和夏斌[8]认为收入是影响社区环境满意度高低的关键因素。关于幸福感受到何种因素影响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一方面,个体和家庭因素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8-10],例如年龄、教育、种族、收入水平、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等;另一方面,区域或国家层面的地理因素也对幸福感有重要作用,如党云晓、张文忠等[7]通过研究北京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得出社会经济属性、制度因素、工作时间和通勤时间、迁居情况都对个体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环境质量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包括研究气候、噪声和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对幸福感的作用,如van Praag和Baarsma[11]研究了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附近的飞机噪声,发现知觉到的噪声和幸福感呈负相关;李佳[12]通过构建城市生态化水平与居民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天津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住房条件和空气质量年达标数对居民幸福感影响很大;黄永明、何凌云[13]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评估环境污染对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出空气污染会显著降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的结论。学者们普遍发现,高质量的自然环境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作用,相比之下,从社区环境角度关注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研究为数不多。张聪和慈勤英[14]通过研究社区环境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社区周边便民设施和社区基础设施每上升1单位,老年人感到幸福的发生比就平均增加16%和7%;黎晓玲等[15]以广州为例,探讨保障房社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发现住房条件、社区建设(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社区周围环境(与周围社区的融合度、社区空间区位)以及自我评定的健康状况共同作用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住房满意度是居民拥有的实际居住条件与所需要或期望的居住条件之间的差距或者满足感[16],是居民对目前住房条件的一种主观感知。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构建住房环境评价体系,如陈昊[17]选取19个指标,构建城市居民住房满意度评价体系,以上海的居民为调查对象,探究影响小区居民满意度的因素;二是住房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如周瑞雪等[18]基于感知质量理论,选取房屋感知质量、政府服务质量、住房满意度等作为潜在变量,构建保障房满意度的概念模型,用SEM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房屋感知质量、政府服务质量对住房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李志刚[19]对“北上广”三地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社区归属感、所在城市管治强度、居民收入和设施条件是其决定因素。
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来探究社区环境、住房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高红莉等[20]采用定序Logistic回归方法,以居民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住房面积、住房环境等为自变量,探索住房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住房面积、居住环境与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韩璨璨[21]把住房环境、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用三个维度(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和安全关注)来测量住房环境,以城市中低收入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探究这三者的关系和影响路径。现有的关于幸福感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收入、人口统计变量、人格特征、社会关系等因素进行研究,有关社区环境的定义尚未统一,有关社区环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却很少有研究者探讨,尤其是有关社区环境、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相关关系的探讨。本文旨在研究北京市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的主观感受、对住房的满意程度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通过自陈的社区环境量表、住房满意度量表和Diener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利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社区环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路径,得出社区环境、社区居民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研究,结合课题调研经验和社区居民的反映情况,本文选取影响社区环境的5个重要因素:景观绿化、环境安全、配套设施、邻里关系、社区互动;影响住房满意度的2个重要因素:住房条件和物业管理,提出关于社区环境对住房满意度影响的相关假设,其中住房条件指社区居民对住房地理位置、周边配套设施、住房本身质量、户型结构等住房因素的主观评价和感受,物业管理指居民对物业服务的总体情况、社区治安、卫生等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感受。本文假设社区环境通过影响住房满意度从而对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
景观绿化指社区环境中的景观绿化状况,具体体现在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绿植养护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和感受。社区景观绿化状况良好,说明社区及周边景观优美、绿化养护到位,居民易对周边的配套设施等住房条件感到满意。此外,物业管理的清洁维护等工作对社区内景观绿化的作用较大[22],良好的景观绿化易使居民对相关的物业服务感到满意。因此,提出假设:
H1-1:景观绿化对住房条件有正向影响。
H1-2:景观绿化对物业管理有正向影响。
环境安全指社区环境中的环境安全状况,具体体现在社区居民对社区的空气、噪声、卫生、车辆停放、道路规划、车行安全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和感受。因此,提出假设:
H2-1:环境安全对住房条件有正向影响。
H2-2:环境安全对物业管理有正向影响。
配套设施指企业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为满足居住需要而与开发项目配套建设的各种服务性设施,具体体现在居民对社区及周边的购物、教育、医疗、交通、娱乐健身等方面的设施的主观评价和感受。配套设施状况是衡量居民生活方便程度与舒适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居住区附近拥有良好的医疗教育、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可以显著改善居民住房满意度[23]。因此,提出假设:
H3-1:配套设施对住房条件有正向影响。
H3-2:配套设施对物业管理有正向影响。
邻里关系指社区居民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关系,具体体现在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助、信任等方面的主观感受。居住环境不仅包括居住小区“硬”环境,还包括居住小区“软”环境,居住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品质高低,努力改善居住小区物质环境和文化邻里环境,有助于提高居民住房满意度[23]。关于老年人住房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还发现,邻里关系在所有影响老年人住房满意度的因素中最为重要[24]。因此,提出假设:
H4-1:邻里关系对住房条件有正向影响
H4-2:邻里关系对物业管理有正向影响。
社区互动指在社区活动中,社区居民与物业公司或居委会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互动情况。社区居民互动适度且有效,说明社区的健身娱乐设施分布合理,利于开展社区活动,对物业服务感到满意,社区居民愿意多参加活动,支持社区居委会或物业公司的工作。因此,提出假设:
H5-1:社区互动对住房条件有正向影响。
H5-2:社区互动对物业管理有正向影响。
社区环境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普遍需要,如购物需要、出行需要、交往需要等,进而让人们感到幸福。本文假设主观感受的社区环境质量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作用。
景观绿化能够满足人们对宜居的、优美的生活环境的需要,进而让人们感到幸福。绿化覆盖率对提升居民绿色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即随着绿化覆盖率的提高,居民绿色幸福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25]。因此,提出假设:
H6:景观绿化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环境安全能够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安全需要、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的需要等,进而让人们感到幸福。Jasmin Honold通过研究柏林市民自我报告的健康程度与多重压力之间的关系,指出交通噪声、空气污染、缺少公共绿地会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26]。因此,提出假设:
H7:环境安全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配套设施能够满足人们对出行、购物、上学、娱乐健身、医疗等方面的需要,进而让人们感到幸福。因此,提出假设:
H8:配套设施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邻里关系会影响主观幸福感,Kubzansky[27]指出居民通过加强与社会网络成员的社会联系以及地方性的社会融合来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社区内部良好的社会关系强烈作用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28]。因此,提出假设:
H9:邻里关系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社区建设,尤其是社区公共服务以及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对居民主观幸福感起显著的正向作用[15]。因此,提出假设:
H10:社区互动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会因某个具体生活领域上的满意度的高低程度而有所提升或者下降,而住房满意度是人们关于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和条件的评价,也是对住房需求的一种反应,住房面积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居住环境越好,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20]。本文假设住房条件会影响主观幸福感。
H11-1:住房条件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作用。
物业管理是人们对所居住小区的物业服务质量的一种主观评价,是对物业总体服务、小区卫生状况、治安状况、车辆管理等方面需求的一种反应,本文假设物业管理会影响主观幸福感。
H11-2:物业管理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作用。
1.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影响社区环境的5个重要因素:景观绿化、环境安全、配套设施、邻里关系、社区互动;影响住房满意度的2个重要因素:住房条件和物业管理,以期构建社区环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路径;生活满意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潜变量景观绿化通过公共绿地、植物多样、养护得当、景观优美、休息场所进行观测;环境安全通过空气清新、没有噪声、卫生整洁、车行不扰、道路规划、车辆停放、没有积水进行观测;配套设施通过健身设施、出行方便、购物方便、看病方便、上学方便进行观测;邻里关系通过邻居交流、邻居关系、邻里信任、获得帮助进程观测;社区互动通过经常组织活动、活动适合居民、经常参加活动进行观测;住房条件通过住房地理位置、周边配套设施、住房面积、房屋质量、户型结构进行观测;物业管理通过物业综合服务、治安状况、卫生状况、公共设施维护情况、车辆管理情况进行观测;主观幸福感通过生活接近理想、生活条件好、感到生活满意、得到重要东西、肯定今后生活进行观测。
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北京市城六区的10个社区的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主要采取本人现场讲解指导、社区居民现场填写并现场回收的方式填答问卷,共发放50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为457份,问卷有效率为91.40%。调查样本基本情况:(1)性别:男204人,女 253人;(2)年龄:18~24岁31人,25~34岁144人,35~44岁109人,45~54岁66人,55岁及以上107人;(3)婚姻状况:已婚375人,未婚68人,其他14人;(4)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1人,高中(含中专、职高73人,大专78人,本科162人,研究生及以上83;(5)职业:公务员12人,企业人员120人,事业单位人员101,务工人员30人,自由职业者48人,学生7人,无业16人,离退休97人,其他26人;(6)个人月收入:1500元以下40人,1501~3000元93人,3001~4500元 118人,4501~6000元 85人,6000元以上121人;(7)居住时间:1年以下52人,1~3年80人,3~5年150人,5年及以上175人。
1.信度检验
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对数据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采用SPSS18.0进行信度分析,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1的结果,三个分量表的基于标准项的 Cronbach’s α 系数在 0.877~0.935 之间,均大于0.8,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整体量表的基于标准项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57,大于 0.9,通过信度检验,说明本文的整体量表的信度是可靠的。
表1 量表的可靠性统计量
在SPSS中,通常用KOM(取样适当性量数)和Bartlett检验来测量量表的信度。KMO是用来比较变量间相关系数的大小的。如果KMO接近1,则相关性很强,表示适合做因子分子,如果KMO低于最小可接受值0.5,则表示不适合做因子分子。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来验证,应用Bartlett球形检验,并观测KMO值,结果见表2。计算结果表明,三个分量表及总体量表在0.85~0.95之间,通过了巴特利特球形检验(p< 0.000)。
表2 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
2.效度检验
效度分析包含收敛效度检验和区别效度检验。收敛效度检验是指同一潜变量不同条目间的相关程度,可以通过考察因子载荷的显著性和潜变量的平均提炼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这两项指标进行判断。利用Amos20.0计算社区环境、住房满意度、主观幸福感量表各变量的因子载荷,进而对各潜变量的平均提炼方差进行检验所有变量的标准因子载荷均大于最低接受值0.5,说明可以较好地反映各个变量;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大于临界值0.7;除了配套设施各指标的AVE值(0.462)稍微低于0.5,其他各潜变量的AVE值均大于最低接受值0.5,检验结果表明各分量表的收敛效度较好。
根据Fornell和Larcker(1981)的研究结论,各个构念AVE的平方根应大于该构念与其它构念的相关系数,也就是说,各个构念之间存在着内涵和实证方面的差异。用SPSS18.0计算出社区环境、住房满意度量表各潜变量的相关系数,整理后如表3、表4所示。计算结果表明,对角线上的数字大于对角线下该潜变量与其他潜变量的相关系数,从而景观绿化、环境安全、配套设施、邻里关系、社区互动之间存在本质差异,住房条件和物业管理之间存在本质差异。另外,各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0.80,说明各变量间的相关水平是合宜的。以上结果表明测量模型的区别效度得到支持。
3.路径分析
(1)模型的检验
根据本文提出问题和研究假设,本文利用Amos20.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以探讨社区环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理,探索社区环境、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各路径的路径系数及显著性结果,如表5所示。
表3 社区环境量表的相关系数矩阵与平均提炼方差(AVE)的平方根
表4 住房满意度量表的相关系数矩阵与平均提炼方差(AVE)的平方根
根据表5的结果,景观绿化对住房条件、物业管理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216和0.320,说明景观绿化对住房满意度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且对物业管理的影响略高于住房条件。环境安全对住房条件、物业管理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231和0.486,说明环境安全对住房满意度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且对物业管理的影响略高于住房条件。配套设施对住房条件、物业管理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292和0.086,对住房条件、物业管理的正向影响递减,且对物业管理的影响较弱。邻里关系对住房条件、物业管理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196和0.055,对住房条件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对物业管理的影响不显著。社区互动对住房条件、物业管理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180和0.122,对住房条件、物业管理的正向影响递减,对住房条件的影响显著,对物业管理的影响比较显著。景观绿化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路径系数是0.088,影响较弱。环境安全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路径系数是0.109,影响比较显著。配套设施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路径系数是0.085,影响较弱。邻里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路径系数是0.245,影响显著。社区互动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路径系数是0.142,影响显著。住房条件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路径系数是0.389,影响显著;物业管理对幸福感的标准路径系数是0.206,影响显著,说明住房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
表5 模型的路径系数及显著性
(2)模型的修正
图1 社区环境、住房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表7 假设检验结果
根据表5的结果,剔除不显著的影响因素,修正关系模型,重新进行验证,最终得到社区环境、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路径和影响程度,如图1所示。这十二条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达到0.05的显著水平。
4.假设检验结果
根据图1,在本文十七个假设中,有五个假设检验不通过,有十二个假设检验通过,假设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5.讨论
由图1可知,在直接影响住房条件的5个社区环境因素中,配套设施的影响最大(路经系数是0.292),其次是环境安全和景观绿化(路经系数分别是0.231和0.216)的影响程度相当,排在后面的是邻里关系和社区互动(路经系数分别是0.196和0.180),这结果符合居住需求理论,满足了生活环境需求(配套设施、环境安全)、生态环境需求(景观绿化)和心理需求(邻里关系、社区互动),从而影响住房满意度。居民在购房时,先考虑社区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配套设施是否便于出行、购物、健身和娱乐等,然后考虑社区内部的规划是否合理,社区治安状况如何,小区景观绿化情况等,最后考虑社区文化氛围、社区和谐状况等,谁都不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和邻里冲突的社区。
在直接影响物业管理的3个社区环境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环境安全(0.486)、景观绿化(0.320)和社区互动(0.122)。社区的秩序维护、安全状况、卫生整洁离不开物业公司的保安保洁,社区的景观绿化需要园林工人的修剪和养护,举办社区活动需要物业公司牵头组织等,所以这三个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从而影响住房满意度。
在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四个因素中,住房满意度的两个维度(物业管理和住房条件)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这结果也符合前人的研究,即某个具体的生活领域会影响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其中住房条件的影响程度(0.463)高于物业管理的影响程度(0.297),因为住房条件更能体现住房作为家庭的最大财富,从而影响家庭成员的主观幸福感;社区环境中,仅有社区互动和邻里关系这两个因素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这两个维度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也符合前人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其中邻里关系的影响程度(0.224)略高于社区互动的的影响程度(0.116),因为邻里关系良好,彼此比较熟悉,才会乐意一起参加社区活动。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自下而上模型,即主观幸福感受社区环境的影响。
社区环境中的景观绿化、环境安全通过住房满意度中的住房条件和物业管理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住房满意度起到了中介作用,这是因为景观绿化、环境安全状况与前期的住房选址、规划和后期的物业管理息息相关,居民认为社区景观优美、卫生状况良好,对住房感到满意,进而感到幸福感;社区环境中的社区互动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并且通过住房满意度中的物业管理和住房条件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住房满意度起到了中介作用;社区环境中的邻里关系直接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并且在住房满意度中的住房条件因素的中介作用下,间接地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邻里关系通过住房条件间接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在住房满意度中的住房条件的中介作用下,社区环境中的配套设施因素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显著影响,比如说,出行方便、购物方便,说明住房的地理位置处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周围的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对住房感到满意,觉得自己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根据上述分析,社区环境部分因素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并且通过住房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然而部分因素只通过住房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出发,社区环境营建更加关注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将居民的环境心理需求融入社区环境设计中去,给社区环境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促进社区环境与广义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促进和谐宜居社区的健康发展。在直接影响住房条件的5个社区环境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配套设施(0.292)、环境安全(0.231)、景观绿化(0.216)、邻里关系(0.196)、社区互动(0.180)。在直接影响物业管理的3个社区环境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环境安全(0.486)、景观绿化(0.320)和社区互动(0.122)。在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四个因素中,住房条件的影响程度(0.463)高于物业管理的(0.297),邻里关系的影响程度(0.224)高于社区互动的(0.116)。
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满足居民对社区环境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住房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这三者的路径分析如下:社区环境中景观绿化、环境安全通过住房满意度中的住房条件和物业管理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住房满意度起到中介作用;社区环境中的社区互动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并且通过住房满意度中的物业管理和住房条件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住房满意度起到了中介作用;社区环境中的邻里关系直接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并通过住房满意度中的住房条件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住房条件起到了中介作用;社区环境中的配套设施通过住房满意度的住房条件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住房条件起到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