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宁,12岁,现就读于北京一零一中学。曾获得首都“新时代好少年”“学雷锋社区文明小使者”“2018慈善义工年度优秀个人”“第七届最美慈善义工榜样人物”等荣誉。
这位瘦弱的小女孩,已有了8年的公益经历,影响了成千上万人。班主任黄克瑾老师这样评价她:“海宁非常优秀,已经把做好事融入日常点滴之中,是一个可爱的‘公益小达人。”
2015年3月28日,那年我七岁,跟着爸爸到北京市委党校礼堂参加第三届京津冀“十大最美慈善义工”的颁奖典礼。当时,爸爸也荣获“最美慈善义工”的提名。懵懂的我指着台上的人问爸爸:“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啊?”爸爸认真地跟我说:“海宁,这些人都是对国家、社会和他人作出过贡献的人。”我问道:“我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吗?”爸爸笃定地说:“可以啊,只要你努力,你也能跟我们一样,一定能站到这个光荣的领奖台上……”时光荏苒,转眼间四年已经过去了。今年的1月19日,我站到了第七届京津冀“十大最美慈善义工”的领奖台上。当我举起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接受大家赞誉时,我想起了四年前和爸爸的约定,我自豪地说:“爸爸,四年后,我成了您!”
万奶奶没有子女,靠吃低保生活,从四岁起,我就跟着爸爸妈妈来照顾她,那时候我还小,做不了别的,只能给奶奶画画、跳舞和唱歌。后来我注意到,奶奶的房间一到夏天就跟蒸笼一样,热得待不住人。于是,我就萌生了给奶奶装个空调的想法。2016年暑假,我画了上百幅水彩画挂到“咸鱼”平台上义卖。知道这是义卖活动后,很多叔叔阿姨都抢着买,很快我就筹到了1500元,再加上我平时存下的零用钱,已经足够安装一个空调。于是,2016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给奶奶装上了空调,当习习凉风吹来的时候,我发现奶奶躲在角落里抹起了眼泪……
爸爸常跟我说,做人就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其实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句话很深奥,读懂它用了8年时间。慢慢地,我越来越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和分量。在爸爸的引领下,4岁,我加入了郭修文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6岁,我注册了自己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和慈善义工团队;7岁,我用自己的压岁钱捐助了15名沂蒙山区的失学儿童;8岁,我靠卖画给万奶奶装上了空调。12岁,也就是今年的重阳节这一天,我和我的团队队员们再次来到王平镇社会福利院,给这里的老人们慰问演出,和他们一起吃团圆饭。
近年来,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行程逾千公里,百余次行走于京郊的敬老院和一些贫困孤寡老人家中,坚持用自己节约和义卖筹集到的钱,给老人和贫困儿童献爱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爷爷教导我们,人生要从扣好第一粒扣子开始;老师和父母也教导我们,要发愤读书、修德立业,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把自己奉献给国家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有一点,就是强调“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
让“新时代好少年”感染和带动身边的同龄人,培养孩子崇德向善的良好品德和习惯,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不仅是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的需要,更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少年有德,詮释的不止是生命的张力,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强音。最后,我们借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无论等待的梦想多么漫长,漫漫黑夜多么熬人,白昼与光明终将向你敞开怀抱。成年的你们作为中流砥柱,已将成志历程与整个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个人成志梦想与民族复兴的进程完美契合,把我们、把时代、把祖国,带向一个更美好的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