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卿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句老生常谈的话,虽只侧重阅读过程,但是我想把它放入阅读经历来理解:读完许老师的文章,触动到我的,是读书——这个“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历程,读书多了,格局也宽广了。
我认为的“船到桥头自然直”,就是不刻意、不功利,与书交往,缘起于生活而“一发不可收拾”。
祸兮福兮,“文化大革命”期间,百书禁忌,许老师却因为成分问题被安排到图书馆这个远离“革命”中心旋涡之地,意外打磨了文学功底。读书成瘾,恰恰也是从此契机始。缘起于社会局势,在“多读书禁忌”的“夹缝下”才得以更加珍惜阅读的时光,正是阅读兴之所至不刻意的体现。
人民日报的文章《读书“三境”》谈到“有我之境”,把阅读当作人生困顿的避风港湾,也就是现实物质的需要。如果说阅读的契机是时局造就,那么真正让作者沉潜下来,“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更多是书中丰蕴文字精神的力量。以退为进,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文字就是一座座丰碑,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借鉴,以他人之镜正己衣冠,兴味所致,渐渐,作者早已跳脱“红旗招展”的局限,也不再需要转移注意力式的保护,读书渐成习惯。而这一过程转变,像是乘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沿途有《三国演义》,也有《史记》。
读书的长征路,走到今天,早已不再是泥泞不堪了。但显然,今人为功利而阅读的成分大大提升。为考试,为工作,为了知识进阶从而带来的社会进阶。要知道,缺少一份兴趣,便失掉一份向往,没有独特的思考,只能剩下盲目套板循规蹈矩。
书籍本就是生活化的,读书本就是日常性的,贯穿人的一生的,唯此,才能作为气质涵养源,成为人生需要和精神向往。从这种意义上看,《读书的长征》是对功利化閱读的鞭笞,对青少年的成长启示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