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见
摘要:豫剧丑角是豫剧艺术的重要组成。豫剧丑角表演艺术根植于中原文化沃土,在长期的发展变革中,形成了具有中原特色、豫剧风格的丑角表演艺术。表演形式大胆夸张、泼辣犀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勾勒人物,并具有大量令人叫绝的特技、绝活,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豫剧 丑角 表演艺术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146-02
豫剧丑行作为豫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之一,以其漫画式的独特艺术魅力,成为豫剧表演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地位。豫剧丑角由花脸行分化而来,又被称为“三花脸”,所扮演的人物类型不一,跨度较大,大致可分为官丑、公子丑、小丑、老丑、娃娃丑、武丑等,既可表现心地善良、滑稽幽默之人,又可表现奸诈狡猾、卑鄙刁恶之人。表演风格大胆夸张,甚至荒诞、变形,具有泼辣犀利、爽直欢快的艺术特点。豫剧丑角在长期发展变革中,除了继承传统程式表演和古老剧种的表演技巧外,还广泛吸收了河南民间舞蹈、杂技技巧、民间武术等,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丑角表演艺术。
一、表演形式大胆夸张、泼辣犀利
豫剧植根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原大地,其艺术特征整体呈现粗樸奔放、爽直泼辣的特点。豫剧丑角在秉承豫剧审美特征基础之上,为巧妙刻画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使角色的内在性格外化为具体的舞台语言,其表演形式追求大胆夸张、泼辣犀利,甚至采用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
如在传统戏《唐知县审诰命》中,小芝麻官唐成将一系列夸张变形的动作贯穿其中,极具表现力的表演技巧使戏剧冲突得到极大强化,更使人物性格活灵活现,成功塑造了一个风趣幽默,外表丑陋而内心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在第七场按院大堂上,唐成面对诰命夫人屡次三番蛮横无理、霸道刁钻的言行,被气得恼怒不堪又无力反抗。为充分表现人物此刻痛苦、尴尬、无奈又不堪忍受的心理特点,唐成先是被气得僵立微颤,进而夸张抖动衣袖,大动作搓手,配以夸张的面部表情,以及欲走还休、疾走又后退的步伐,直至被气得两袖像轮子一样充分滚动起来,整个人躁动不安、愤懑难平到无法抑制,然而紧接着又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两袖放松瘫软下来。一系列夸张的戏剧表演,使观众充分感受到唐成此刻备受屈辱而又无可奈何,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心声。在唐成坐轿下乡查看一场中,唐成坐轿与衙役们抬轿形成夸张的戏剧互动,唐成巧用扇子、翅帽进行表演,如将扇子举高连环翻转,将扇子平转,以及折扇在胸前转动,配合两个帽翅一上一下,上下翻飞等,表现出唐成有意制造热闹场面,不惧权势,一心为民的特征。
在传统戏《花打朝》中,程奶奶的动作更加出格,她在金銮殿上大闹,脱掉自己的绣花鞋追打皇上,吓得唐王钻到龙案底下,自己则大大咧咧地翘腿坐在龙案上;劫法场中,她一动手,众人乱倒,她一喊叫,众人惊逃。这些夸张乃至荒诞的手法,不符合历史真实,却符合人物的性格真实,突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此外如《唐知县审诰命》中的诰命夫人、《抬花轿》中的周凤莲、《王金豆借粮》中的刘氏嫂等,这些角色或豪爽泼辣,或热情干练,或风流戏谑,或洒脱奔放,都具有耀人眼目的神采。大胆夸张的表演形式作为豫剧丑角的主要特征之一,能够在舞台表现中起到很好的渲染效果,将人物性格充分凸显,并有效加强戏剧冲突,使剧情更加丰满出彩。
二、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勾勒人物
为了刻画出贴切、真实的人物形象,豫剧丑角十分注重以细节来描写勾勒人物,通过将细节巧妙外化为舞台语言,传递给观众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如就指法而言,便有套指、弹指、捻指、拨指、勾指、轮指等,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在传统戏《花子拾金》中,花子仁义单腿蹲在地上,十指相接,两个拇指不断地绕动,配上辛酸笑脸,富有强烈的悲喜剧风格。
在传统戏《推磨》中,李洪信的表演充分运用了面部肌肉的细节刻画。当李洪信责打老婆时,为表现生气的形象,竟能让胡子竖立起来;当他为逗妹妹开心时,能让整个面部半边哭半边笑。这些细节形象的体现了兄妹之间的深情厚谊,既充满幽默趣味,又将李洪信这一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真实可爱,给人带来丰富的观剧感受。在传统戏《刘二愣卖烧饼》中,则是发挥了眉毛与耳朵的作用。刘二愣的表演用到了转眉、转耳的技巧,转眉可分“单眉上下挑”“双眉连环转”;转耳可分“单耳上下动”“双耳对着绕”。眉毛和耳朵的细节变化,展现了刘二愣幽默滑稽的特点,同时也生动形象地传递出他的内心状态,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在传统戏《瞎子点灯》中,瞎子刘先儿的表演让眼珠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巧妙刻画瞎子的真实状态,演员将黑眼球翻在上眼皮内,而只露出白眼部分,给人以这是失明人士的直观印象。此外,在吹口哨时,瞎子刘先儿跟着棍子拍手掌,同时不停地眨着眼,转着脑袋,模样逼真而又滑稽。在现代戏《朝阳沟》中,则是通过一连串的典型动作来表现银环母亲:银环母亲到朝阳沟见到银环,拍双腿就一蹦三尺高,接下来是取烟、让烟、掏火柴、夺火柴、挥拳头等细节动作,节奏简洁凝练,短短的一小段表演,鲜明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眼前,令人赞叹。
为了体现人物的机智风趣,豫剧丑角还可以将草帽圈变换三十多种形状。如在传统戏《小双印过河》中,有牛角式、羊角式、海螺式、娃娃式、老人式、渔翁式、道人式、贵人式、猴帽式、孝帽式、鞑子帽式、平顶冠式、束巾式、宝塔式、元宝式、小庙式、蝙蝠式等样式。草帽圈的细节刻画,极大地增强了喜剧效果,丰富了舞台语言,彰显出豫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大量绝活、特技令人拍案称奇
豫剧丑角中的武丑,主要扮演侠客、匪盗、武士、马僮等角色,翻滚跌打俱佳,有的还兼有诸多特技。作为丑角艺术中的特殊存在,豫剧武丑十分善于从舞蹈、杂技以及中原地区的生活实践中获取表演素材,并将其夸张外化为精彩的表演绝活及独门技艺。不仅能巧妙地塑造人物性格,生动地表现戏剧情节,且常常能以其高难度、夸张的戏剧动作引起观众的满堂喝彩。
在豫剧武丑看家戏《盗九龙杯》中,杨香武深夜潜入周云龙寨中盗取九龙杯,其动作灵巧惊险,十分考验演员的功底。杨香武出场时双手着地快速跑场,双腿高举在空中交替弹腿,犹如一只蝎子在墙上疾行;在盗取九龙杯时,杨香武将两把椅子重叠架高放置在一张桌子上,并在高高的椅子上变换表演各种姿势,时而如灵蛇盘舞在椅子上穿来绕去,时而突然嗖的一聲瞬间滑落惊险万分,时而独脚勾椅悬空盗杯,常常令观者忍不住高声惊呼,有着很强的现场效果。不同的豫剧武丑在表演这场戏时,各自使出不同的看家本领,有“蛤蟆拱转”“巧女纫针”“楼上楼顶”“盘椅子”“盘绳”“卧云顶”“倒锁背”“蹿火圈”“空中走棍”等各路绝技,充分表现出杨香武在深夜盗取九龙杯时的机敏、灵巧。
技艺惊险夸张的还有传统戏《时迁盗墓》《时迁偷鸡》《顶灯》等。在《时迁盗墓》中,时迁用了“吊毛”“吊辫子”“双套脖”“窜席筒”“空中跑绳”“空中盘叉”“炸麻花”“五子登科”“护身倒花”等技巧,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充分表现了与恶鬼缠斗的惊险刺激。在《时迁偷鸡》中,时迁全身贴在舞台明柱上表现“贴墙挂画”;祝家庄马棚放火诱敌时,时迁跃上天棚,由低向高,再由高向低表演“十八滚”,这些特技都有很强的观赏效果。《顶灯》则是豫剧娃娃丑的开蒙戏,需身子骨灵巧,动作麻利,其中头顶油灯做各种翻滚跌爬的技巧,可以说将夸张变形之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往往能产生强烈的现场效果。
总的来说,豫剧丑行是豫剧艺术的重要组成,尤其在喜剧剧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豫剧丑角在长期的发展沿革中形成风格鲜明的艺术特征,其表演夸张变形、率直欢快,善于运用细节以及特技表现人物,在表演上讲究嘴皮子功和身子骨功,如脖子功、肘关节功、膝关节功、腰功、手腕子功、脚腕子功、指法功以及扇子功、帽翅功、褶子功等基本功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豫剧艺术总汇》编辑委员会.豫剧艺术总汇[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
[2]韩德英,杨扬,杨健民.中国豫剧[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3]谭静波.豫剧文化概述[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4]静一.豫剧丑脚艺术的天地[J].东方艺术,1994,(02).
[5]王晶晶.论金不换在豫剧《七品芝麻官》中的表演艺术[J].戏剧之家,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