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中关于“爱”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

2019-11-07 11:01邵柔薇黄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孟母三迁理想化钟子期

邵柔薇 黄芳

内容摘要:“爱”在人的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用客观语义理论来解读它时又过于刻板。本文将爱划分类型,并且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出发,着重讨论在中国社会中关于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友爱以及爱情的认知。

关键词:爱 理想化认知模型 分析

一.简介

理想化认知模型是Lakoff提出的认知理论术语。Lakoff认为,理想化认知模型是在某个特殊环境下,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做出的不具体的和趋于理想化的理解[1]。现在,人们已经广泛接受了理想化认知模型在人类范畴化问题的说明上的作用。本文将从该角度出发,试图分析在中国社会中关于“爱”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二.中国社会中“爱”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和传统的结构主义义素分析法和客观主义语义理论相比较,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使得语义理解更为灵活和全面综合。本文讨论各种关于爱的理想化认知模型,主要从转喻映射这种模型出发,也就是用一个典型的成员来反映整个部分。

1.爱的类型

爱的类型有很多,亲戚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恋人之间的爱等等。这里主要讨论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以及朋友之间的爱,恋人之间的爱。

2.各类“爱”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现在很多人都写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还有很多名人名言。在这之中对于父爱和母爱的描述还不同。母爱是细腻温和的,能清晰的感受到,而父爱则更无言沉默一些。

对于母爱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模型,有的人觉得是孟郊描述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的是觉得是“孟母三迁”,也有的人觉得是“虎妈”,还有的觉得母爱就是溺爱,有的觉得母爱应该就是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

在中国社会中,包括文化语境和思想体系,一个好的母亲,她的行为必须是要高度符合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理想高度,这个观念从古至今都未改变,并且是前导性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好母亲的形象不仅仅要契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并且还是孝文化的典型。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孟母三迁”,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出名的一位好母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通过《三字经》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来,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一直到找到了适合孟子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在当代社会中,母亲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们能所有学成,会不留余力的给自己的孩子找寻一个好的学校,有的甚至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国外进行深造学习,努力为其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这和“孟母三迁”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从这可以得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母爱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可以是“孟母三迁”这种典型。

同时对于父爱,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认知模型,有人觉得是朱自清《背影》中父亲那种沉默但是深沉的爱,有的人觉得是很多影视作品中展示出的那种威严的爱,对于子女的琐事关怀少,更关心子女的社会生活。

对于父爱的形容更多是“父爱如山”,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对父爱的描述和歌颂都较少,冰心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如果你能感受到,那就不是父爱了”。

我们对于父爱最直观的典型的印象就是《背影》中的父亲,虽然沉默,但是却会为孩子默默付出,与母爱的温柔直观有着很大的区别。

郑渊洁的儿子分享过他对于父爱的感受。“我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了《变形金刚》的动画片。尤其是擎天柱,在小孩儿间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会儿我特别想要一个擎天柱的玩具,但当时北京并没有卖的。后来郑渊洁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后来他多方打听到广州有卖擎天柱的。没过多久,老郑利用去广州出差的机会,特意去找了我喜欢的变形金刚。  在上回北京的飞机之前,他对他来送机的朋友说了句谁都没有想到的话:如果飞机掉下来了,你就照着这个玩具再给亚旗买一个。不善言表但是在很多细微的地方关心照顾着你,这就是所谓的父爱吧。”这和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形象并没有什么大的出入。

所以在中国社会中,父爱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应该是《背影》中的父亲这种,沉默但是却又细腻的爱。

(2)友情之爱

友爱不是人类本性的直接体现,而是母爱和父爱的另一种转化形式,但正是有了这种转化形式,人才把自己提到了真正人性的高度。友情是在彼此交往过程中所建立起的精神世界的联系。一个人有爱人与被愛的需要,当他感到有被爱的需要时,他能在对方身上感到对自己的爱,当对方需要爱的时候,他能给予对方以爱的关怀。彼此在相处中就构成一种基本和谐的关系,并且各自都感到对方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2]

关于友爱的认知模型,每个人基本上都会联想到自己身边的好友,并且从自身出发,希望朋友是能契合自己的。在中国社会中,友爱往往是和团结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友爱的名人名言也有很多,例如:交渊博友,如读名书;交风雅友,如读诗歌;交谨慎友,如读圣书;交滑稽友,如读传奇小说。——(清)邹韬;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清)李叔同;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春秋)孔丘等等。在中国社会中,对于友谊的描述的著名例子有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中,关于友爱的理想化认知模型是以“高山流水”这种为典型的认为朋友应该是知己,能懂得自己思想的人。

(3)恋人之爱

恋人之爱也就是爱情。Lee 提出了“爱情的颜色理论”[3],在他的理论中,爱情观可以分六个维度:激情型(Eros),即双方是被身体所吸引;游戏型(Ludus),就是我们所说的花花公子,同时交往了多个恋人,并且游走于他们之中; 朋友(Storge):认为爱情是从友情衍生出来的,相处的方式和其他朋友相处一样,并且能一直以这种方式相处;占有型(或称依恋型, Mania):认为爱情就是占有,以嫉妒,依恋等为标志;奉献型(Agape): 就是觉得可以全身心为对方付出,并且愿意牺牲自己,只为了对方能更好;理智型(Pragma):更关注恋爱对象的背景条件,例如现在所说的有房有车等,更偏向于现实物质方面。每个人在这六个维度上都有一个定位,只是在不同的维度上看重的程度有所不同。 在曹慧、史占彪、张建新关于中国学生爱情观的实验中,他们得出结论,在大学生中,除了游戏型,其他类型都有一定的比例。这可以看出,我们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认为爱情应该专一。

关于爱情,在中国社会中,影响范围最广的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这样的爱情就是专一,至死不渝。还有类似的牛郎织女等,表述的都是同一种类型的爱情。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中,关于爱情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应该是以“梁祝化蝶”为典型的爱情。

三.结论

爱在人的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爱也有很多类型,每个人对爱的感受和定义也各不相同。客观语义理论解释这些时,都过于死板,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理论,用其来看中国社会中的爱,包含父母与孩子,友爱,爱情等,用典型来说明这种复杂的关系,不会刻板,又形象生动。但是用典型说明,会有以偏概全的缺点,但是也能反映大部分人的想法。

参考文献

[1]王寅.認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06.

[2]王富仁.(1995).母爱·父爱·友爱──中国现代文学三母题谈.云梦学刊(2), 49-57.

[3].Lee.JA.The colors of love: An exploration of the ways of loving. DonMills, Ontario: New Press,1973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孟母三迁理想化钟子期
伯牙鼓琴
何谓“知音”
孟母三迁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关于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