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飞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2-1578(2019)30-0126-01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技能,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也是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能帮助他们掌握和了解英国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知识背景,也可以丰富英语词汇,语法知识,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答式教学法,这是我们大部分英语老师最乐于采取的教学策略,通常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提问形式代替了单纯的讲授。然而,由于问答式教学模式自身以及人为所致,教师针对文章提出一连串问题,学生忙于回答的设问式教学,实际上还是单向活动(师→生;生→师)。这样往往整堂课都是老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完成阅读教学,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惰性与依赖性滋长,不利于阅读综合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通过对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发现,问答式教学法很明显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根据一篇具体阅读文章的特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读文章的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重要细节,既理解字面的意思,又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阅读策略与活动是紧密结合的,只有把握好阅读策略,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常见的活动有:
A.阅读策略活动:文本阅读为学生提供需要分析句子结构理解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图式利用在所给文章的相应部分教师通过问题提示学生进行文本与图式之间的联结,读后让学生谈论自己是如何利用图式信息理解的。选择注意力通过问题提示和阅读控制表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把注意力集中某具体信息。策略调控提供风格各异的文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或者同一篇文章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任务完成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完成不同任务时所采用的阅读方式。文本利用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推理推论问题,学生完成任务后介绍自己是利用什么上下文信息进行推理的。整体阅读为学生提供可以采用整体阅读方式的文章,提示学生要采用整体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阅读后讨论自己阅读的感受。信息分析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别的信息让学生分类。结构分析通过表格、结构图等方式的填充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
B.阅读技能活动:阅读技能不同于阅读策略,策略是有意识行为,而技能是无意识行为,只有当学生可以无意识的使用某种策略获取信息、理解文本、完成任务才算掌握了某种技能。
技能活动包括猜测词义,对规定词语所指的选择;根据所给句子或段落预测下文。理解篇章结构段落顺序重组;段落作用讨论。理解细节信息练习,如信息图表化;根据文章重组句子;根据故事排列图片。推论正误判断,表格填充、讨论等。
3.1 关注阅读过程的完整性。所谓关注阅读过程指阅读活动的设计要关注活动所处的阅读环节,不能头重脚轻,也不能顾此失彼。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采用整体教学模式,分为三个主要过程: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其中,While-reading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部分。阅读教学的最佳结构是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Pre-reading是阅读教学的开头,应该短小、精彩,旨在激活学生与话题相关的已有的背景知识,为下一步阅读环节做铺垫。设计导入环节时要紧密连续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While-reading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部分和核心阶段,应该有充实、丰富的内容。教师和学生应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获取主要事实和观点上。Post-reading属于读后的巩固拓展。读后活动的设计应基于文本内容,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探讨与思考。阅读后的拓展讲究厚积薄发,只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扎实地完成阅读中的各项任务,读后的拓展才会显得雄健有力,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符合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loom)提出的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即对文章要从表层理解、推断性理解到评价性理解的完整理解。
3.2 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善于设计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一点点学习并积累知识,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把握学生特点和心理活动,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环境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丰富多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作为教学主导而不是教学主体存在的,因此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设计的活动既有口头的,也有笔头的;既有个体活动,也有小组活动;既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既有对文本基础信息的理解,如选择题,判断正误,完成表格,排列顺序,回答问题,文章复述,也有对文章的篇章结构的理解、归纳概括、推理运用、策略评价,还有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如作者的态度,写作意图等,更要引导学生针对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在读后语言的输出设计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以下活动:如相关话题的补充阅读,读后的文章改写、续写,小组讨论式还可以上升到辩论,角色扮演,采访,动手制作海报等。
总之,学生阅读思维和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还依赖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精心设计,将阅读活动与阅读策略的有机组合,充分利用各种阅读策略,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心理障碍,真正建立阅读信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