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交流话移情

2019-11-07 03:49邵晓丹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移情天性运算

【摘要】移情作为心理学名词,是师生交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关键词】师生关系;移情

【作者简介】邵晓丹(1978.5-),女,汉族,江苏太仓人,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小教一级教师。

我们教育工作者唯一神圣的使命就是培养和教育儿童。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我们的希冀与理想,生命得以循环和延续。

儿童从入学起,大部分活动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与教师有着大量的交往和互动。根据赖斯特的一项调查,课堂里发生的116件事情中大约70%是一个人以上的交往活动;教师平均每天与他人往来约100次左右,主要对象是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达以来,师生关系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师生之间的接触与往来也变得更为密集和频繁。

因此,如何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加拿大著名的华裔教授江绍伦在他的《教与育的心理学》中说:“移情是人与人间的心理过程”“移情可能是进行交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形式。对学生有移情作用的教师实际上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他理解学生的情感,而且是他准备分担学生可能承担的任何重担。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接收者常常感到宽慰,变得坚强。当教师对学生表示移情作用时,他实际上在给学生以信心,他是在树立学生的自尊心。”移情作用所经之处,有效地排除了教育工作中的拦路虎,使荆棘之路成为顺畅的坦途。

移情不同于一般常规意义上的师生接触,如课堂问答、周记批阅、个别谈话与家庭访问等,它的涉及面更广,属于深层次的心灵交流和情绪感悟。

日内瓦学派的领军人物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学说,它们分别是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并给每一个运算阶段规定了大致的年龄范围与阶段特征。比如具体运算阶段,年龄大约在7—— 11岁之间,特征是能进行第二级概念,能理解和使用第二级概念。意即通过学生原有的概念,以下定义的方式所获得的概念。如必须从“种田”“浇水”“售货”等学生所熟知的概念,由具体到抽象,概括出“工作”的概念,这些任务是前一个低级的前运算阶段无法完成的。其年龄的设置,只是一个大致的平均值,有上下浮动的空间。教师应该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规律,这是发生移情作用的理论依据。

儿童文化的特征就是游戏精神、一种自由平等的精神文化。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允许他们海阔天空,自由翱翔。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儿童的学习往往就是从游戏开始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乐”指的就是兴趣。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五年级英语绘本教学中的故事《三只小猪》,以精美的画面、生动的故事,文字与图画的相辅相成,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 里面涉及了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以及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初步渗透等语法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边游戏边学习,通过语篇的学习和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听懂和读懂小故事,感受绘本所表达的特定的情感和主题。

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人人平等,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年龄、学历、性别、信仰、肤色、国籍等诸多不同之处,但在法律与人权面前,一律平等。另一方面,人们在范围广泛的特点方面,又是不平等的。体格、智能、情商、气质、能力以及性别等等均千差万别, 这就是差异。

承认差异是为了消除差异,正视不平等正是为了实现平等。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切忌“一刀切”。

在教育生活中,还应尊重儿童独立的人格,尊重儿童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反映出各不相同的智力特征。针对儿童世界五彩斑斓的独特性,教师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两百多年前,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他有着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卢梭的这种观念被称为“发现儿童”或“儿童的发现”。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哲学家。杜威等人提出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應当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坚信儿童的发展潜能。近几年来,国内的学者也提出“文化反哺”的概念,儿童同样是文化的创造者,值得成人理解、学习与尊重。

儿童的生活受天性的支配,听任自然、缺少条条框框,从而能够天真烂漫,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长。相反,成人对儿童的严加管教与刻意苛求。压抑了儿童的天性,使他们沦为成人文化的囚徒。

因此,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必须走下神坛,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保持童心未泯的心态。

教师童心未泯,以儿童观察问题的角度、习惯和方法,更便于跟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移情的实效性。

移情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理念。移得投入,移得真诚,移得到位,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才会切实落实处,不至于变成一句空话与套话。

参考文献:

[1]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1):265-266.

猜你喜欢
移情天性运算
斯洛特的移情机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心理·学
或许,只因为天性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