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9-11-07 05:45刘斌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自主学习小学生

摘要:小学是学生思维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和地位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要实施自主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本文主要从学生应该做与教师应该做两大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8-0026-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學习的能力,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实现人的终身学习,实现人的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自主学习习惯可简称为自学习惯。教师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创造良好的自学的环境,才能尽早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尽快形成自学能力,这样最终实现人的长期持续性的发展,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呢?下面,我根据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就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做简单介绍。

1.学生应该做的

1.1 学前自学——预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预习虽然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但主要是通过掌握关键内容、思考难点、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对思维的一种有效锻炼。“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

(1)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扫清字词的障碍是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所以预习首先就要借助课后生字表、字典等工具书,做到会读、会认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会组词、对于重要的生词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对于生字新词在预习中要练习书写以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在预习字词时还要找出课文中多音字、形近字、书写上的易错字等。这样对字词的预习就比较全面和透彻了。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解决完字词以后就要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出声的读通读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朗读的能力才能提高。

(3)尝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要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概括主要内容可以运用课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串连法、抓重点句法等。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文章,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互相结合运用,效果会更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会更容易更准确。

(4)读文后可以试着解决课后的练习题。阅读课文后有什么感受,可以在书中做简单的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文后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要在书中做出标记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上课作为重点解决,做到会听课。

(5)提炼重要知识点。在中、高年级学生预习时还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对于优美的语句、段落予以积累作为写作时的方法和素材。

1.2 学中自学——主动学习。

(1)课堂上学生可以在同伴互助合作交流中优化自己的想法,把课前的疑问更多的解决。合作学习是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让学生们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鞭策以帮助外出打工家庭、知识水平有限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指导,对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予以监督指导。

1.3 学后自学——复习。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再现,学生要通过回忆、看书等形式把课堂教学知识点得以复习巩固。

(1)复习时学生要通过做练习以巩固掌握的知识达到熟练的目的。要注意的是练习题的选择要贴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练、变式练、发展练的题都要有。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练习题。

(2)在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本单元、全册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以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这样学生才算是把知识真正学会了。

2.教师应该做的

2.1 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在自学前教师要根据年段特点教给学生如查字典的方法、读书的方法、做标记的方法、分析判断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等学习方法,以便学生在自学中不走弯路效率更高。

2.2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自学的场所和氛围。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活动方式很多,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2.3 教师要经常检查,及时评价。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自学的质量予以检查和评价。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要有方法的指导和情感上的鼓励,对学生没做好的方面应该如何改进给予明确的方法指导,不能打消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给学生以鼓励,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自学,才有利于自学习惯的养成。与此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自学坚持经常,养成习惯,最终形成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根据学生年级、年龄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托尔斯泰说:好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所以,为人师者一定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指施,逐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 《给教师的建议》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斌,男;汉族;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自主学习小学生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