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萍 廖文果
摘 要: 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课程应用型改革迫在眉睫。“旅游地理学”是地理科学、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随着近年来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更加凸显了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发现关于高等院校“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旅游地理”课程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课程改革 旅游地理
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应用型转型关键是课程转型。“旅游地理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边缘分支,学科覆盖面极其广泛,同时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1]。在全球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更成为政府经济优先发展模式,“旅游地理学”课程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地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在于奠定学生对作为一种空间现象的旅游产业及其影响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理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旅游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实际教学中发现,大多数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对旅游地理知识进行满堂灌输,实践性环节过少,忽视对学生旅游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脱节。
因课程信息量大而课时有限等因素,旅游地理课程以传统课程讲授为主,在课堂上进行的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一是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養。二是教学方法较为陈旧,缺乏与旅游相关企业的联系与互动[2]。
(二)教材内容编排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传统上,“旅游地理”是一门比较偏向于理论的课程,比较经典的一部教材是保继刚、楚义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地理学》。由于编著年代比较久远,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内容上对当今旅游地理快速发展涵盖不够,不能把握旅游发展现状、规律、特点与趋势,需要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尤其在当今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加强对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应用性实践能力培养是当前旅游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3]。
(三)重理论,轻实践。
旅游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走出课堂,深入旅游景区,活学活用,灵活运用,才能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中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中学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和能力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地理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显然与目前中学地理教育相脱离[4]。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旅游地理课程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重理论,较实践,往往是一本教材课堂满堂灌输,过于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在授课上讲些案例,轻实践,甚至是零实践,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任务要求不明确,甚至没有要求,实践学时不足远远不够。二是旅游地理课程体系比较重复,与“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人文地理”等课程内容重叠,造成重复性教学,浪费教学时间。
(四)考核方式单一。
据了解,大部分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旅游地理”课程以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或者期末考查结合平时成绩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其中期末考试或考查所占比例很大,考核内容大多集中在对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对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较少,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单一、高分低能的现象,课程论文大多是网上抄抄补补,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旅游地理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路径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当今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在课内和课外都“以人为本、以能为先、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将培养目标分解成不同的能力知识模块,课程以实现模块能力标准为目标,锻炼学生的日后工作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性学习过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内实践、课外实训、考核方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构建应用型旅游地理学教学模式[5]。
(二)改革教学内容,加强网络资源建设。
1.编制应用型《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贯彻教学计划、实现教学任务、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在实际教学中,大多直接照搬研究型高校相同或类似的课程教学大纲,有的甚至将教材内容体系直接修改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同质化严重,没有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大纲。建设应用性课程,首先应制定具有应用性指导意义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应用性体现在编制环节就是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与岗位能力对接,真环境,真学真做,落实到课程教学中。
2.调整课程内容,重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模块化、专题化。
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针对学科背景,精简教学内容,重构课程结构,注重特色。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传统区域划分需要研究不同区域的旅游地理现象,内容强调全面覆盖,整体分块的教学内容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脱节,部分课程内容与“旅游文化”“旅游学概论”等课程重叠。思考可以从旅游线路构建出发,以旅游线路构建涉及的实际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根本,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构建课程内容[6]。同时加入学科前沿知识,如新兴旅游中可补充目前学科研究中“乡村旅游”“低碳旅游”“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等热点旅游方式。将绿色理念贯穿全教学过程,建立网络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多平台自主学习。
(三)改革教学方式。
师生共同建立案例库,采用案例授课法。旅游地理的讲授离不开案例讲解,应选取国内外经典案例,建立旅游地理学案例库,涉及相应的内容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案例教授法充分将课上课下结合起来,课下建立案例库,案例库的建立途径有两条:一是教师搜集、制作;二是教师将案例编写的任务细化布置下去,将5名学生分为一组,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同一个案例进行制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案例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编写,比较、分析、综合每组案例,形成成熟的案例,用于课堂讲解。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分工协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通过案例编制,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对有的问题产生疑问,再带着这些了解和疑问进入课堂,学习效果将大大增强。案例讲授法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加强与学生互动。教师可选择学科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提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足准备后再在课堂上对该问题展开充分讨论。为了避免空谈、漫谈,使用讨论教学法时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做功课,教师可将要求细化,提示学生从哪些方面查阅资料,只有学生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课堂讨论才有意义,才能保障学生对该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实现教学目标。
加强学生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做课件,讲授部分内容。新版《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编)中增加了新兴旅游章节,可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查找资料并制作课件,并在全班图文并茂地汇报小组合作全过程并讲解,然后同学们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评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团队合作、课堂讲授及临场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课程应用型转型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机会,积极在“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手段。
教师事前布置实训的任务,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实地调研和考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或行业人员给予指导和答疑解惑,结束后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充分地结合旅游实际发现和解决问题[5]。
加强和相关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拓宽合作领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更大的平台[6][7]。以身边的、学生熟知的案例为主,将乡土地理知识融入“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中,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加强课程多元评价机制。
改革考核方式,进行多维考核,优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考核,加强过程管理。可采取实地多种考核方式,优化考核体系,可以通过调研报告、课程设计、课堂讨论、开卷和闭卷笔试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增加平时成绩和实践能力在整个考核中的比重。课程设计可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用考试督促学生重视课程设计,以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8]。
(六)组建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团队。
一名专业教师、一名景区管理人员和一名导游组成一个教学团队,专业教师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景区管理人员和导游丰富的从业经验可将行业前沿知识带给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将更大的实习实训平台提供给学生。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课堂中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正处于向“應用型”转型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开动脑筋,为自己的课程,尤其传统理论型课程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传统枯燥的理论转变为学生工作、学习中随时用得到的知识与方法,是高等教育课程转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江丽.乡土地理资源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2):268.
[2]张延斌.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8):95-97.
[3]王楠.《旅游地理学》课程改革初探—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4):104-106.
[4]廖光萍,谢洪.《地球概论》课程教学探讨——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02):112-114.
[5]刘华芝.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9).
[6]王凡.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J].科技视界,2017(03):149,194.
[7]李红春.高职旅游地理有效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J].阴山学刊,2017(3).
[8]张延斌.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8):95-97.
阿坝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旅游地理课程改革研究(20171518)”、阿坝师范学院校科研项目“绿色发展背景下阿坝州生态旅游发展路径与环境机制研究(ASA18-04)”、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阿坝州气候变化背景下乡村养生旅游发展研究(18ZB000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