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基层“活力团支部”建设与功能发挥研究

2019-11-07 07:59赵黎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高校基层

赵黎光

摘要:在高校中,众多的基层团员青年担负使命,重任在肩,但是由于多元文化、国际格局等因素的影响,众多团员青年在思想和行动上,已经和团员的身份相偏离,没有坚定的信仰,在社会实践中不能发挥先锋榜样的作用。因此,需要通过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和功能发挥来教育和引导团员,使其成为一线阵地,通过思想、实践等的教育,达到锻炼团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074-02

一、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少精神指引,对团员身份的认同度较低,对团组织的意识淡薄。现阶段,我们的团员数量达到8100万,年龄在14-28周岁。这些团员中,初高中和大学阶段的青年人较多,因此受考试和教育形式的影响,一部分人对团组织的认同度低,加入团组织的认知存在思想问题,加之部分基层团组织开展相关的团员活动和理论教育有限,特别是在部分团员进入高校以后,对团员的身份和义务更是认识不清,参与度不高,所以对基层团组织开展教育和活动产生较大困难。

2.缺少组织建设经验,团支部组织体系不明确。部分高校的团支部建设和班委会建设发生重叠,有些将班委会和团支部混为一谈,导致支部团员在开展活动中组织领导不明确,将班级生活文化活动误解为团支部活动,所以出现大量团员对“三会两课一制”不明确,将主题团日活动视为班集体活动或是社团活动,特别是存在活动主题不明确、娱乐性太多的情况,也对团支部的建设和宣传产生不良影响。

3.缺少制度规范标准,团支部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高校一般设有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因此需要团员在支部大会中选拔推荐优秀团员,详尽建立支部的例会制度、团课制度、主题团日活动制度、团干部考核制度等,完成上级团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但是在高校团支部中,这些制度的执行和完成并不是很到位,个别制度和班委会的班级活动相混淆,加之部分团员的思想不到位和个人事宜相冲突,大局思想、集体主义思想弱,导致基层团支部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基层团支部的制度建设形I司虚设。

4.缺少开拓创新意识,团支部活动建设吸引度不高。相关的团支部活动建设没有掌握青年的思想特点,缺乏开拓创新意识,活动形式吸引度不高,团员参与热情不足,加之高校青年团员人校后没有及时转变思想和学习方式,导致众多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活动沦为刻板式教学,理论知识变为枯燥的课堂讲授。上传下达式的通知,如果不能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发挥团员青年的动手实践能力,都将成为基层团支部开展活动建设的突出问题。

二、新时代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中的障碍问题分析

1.团员青年受多元文化冲击,价值观不明确。由于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生着改变,从最早的纸质媒介、书本等信息获取到现在的网络环境遍及全球,曾有人将“00后”的青年称为网络的原住民。在网络世界中,各种没有辨别度的信息和思想文化充斥其中,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渲染和渗透,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异等,冲击着当代青年,自然也包括团员青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优秀文化和党领导下的团员意识形态都被冲击,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精神价值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质疑;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越来越被更多的大学生接受。这些外来文化不仅冲击意识形态,也对基层团支部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2.团支部引导团员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和力度不足。意识形态认同,是人们对意识形态自觉自愿的认可与赞同,它不仅是认识主体对意识形态的一种知识性了解,还表现为主体对其在情感意识上的接纳,确立起一种归属感。团员作为团组织集体的细胞,应该对团组织有归属感,但是团支部在引导团员的思想意识时,利用的方法缺少时代感,缺少对新时代团员青年的了解,仍然以泛泛的理论说教为主,同时在日常的思想引导和服务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对团员思想意识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三、新时代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的途径探讨

1.思想提升,行动中践行团员身份,提高认同度和主体意识。作为提升团支部力量的重要方式,首先要提升团员的思想意识。党领导下的团组织,需要广大共青团员坚定理想信仰,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有团员意识和光荣感,追求先进性,将团员的先进性和榜样作用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认知团员精神和团员身份,在理论知识实践中提高对团组织的认同和对党的坚定信仰,发挥团员的主体意识,将团的工作、团的精神、团的责任作为自身践行的内容,发挥高校中基层团员青年的作用,既掌握理论又能够应用实践,达到知行合一。

2.加强团的知识的理论提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就是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城市、乡村都有团员的身影,而今的团员青年在自身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上达不到融会贯通,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相结合,缺少理论层面的升华。高校团支部作为联系团员青年的最基本单位,应该将这些理论融汇在相关的团组织活动中,这样才能将团员紧紧围绕在党组织周围。高校团员青年正处于知识理论层次提升阶段,较之初高中阶段的团员更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和践行理论。所以,团支部的活力提升应该将理论提升作为思想引领的重要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加强支部干部的培养,以榜样为引导,发挥组织能力。高校基层团支部中的学生团干部,在支部建设和功能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团支部书记要在团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团员大会、支委会的决议,负责组织团支部的经常性活动和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要积极协调团支部工作和对团员的考核,做好支部生活会等方面的工作。所以,要将支部团干部培养好,信仰坚定,组织有力,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在支部活力提升角度发挥主动性,配合上级团组织开展各种团的活动,关注团员青年的思想变化,积极开展、引导与上级团组织的沟通工作。

4.工作制度中强化团支部的作用及与班委会的协调。工作中,基层团支部工作要和日常的班委会工作協调开展,明确工作类型,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团支部的战斗力,尽量发掘广大团员的能力,让每位团员都能够做好工作,树立明确目标,合理安排工作。班委会应对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做好规划,协调团支部的工作,在班级活动中有的放矢开展班级活动和团支部活动,开拓工作新方法。

5.团支部活动贴近时代,同步团员青年,凝练精品。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提升工程,在团中央一直作为重要工作在开展,但是团支部活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是将团的活动开展好。作为新时代团员,应该发挥主体作用,基层团支部要围绕团中央的工作开展精品活动设计,将新时代团支部活动做精做细,更重要的是和团员青年的思想同步,引领团员思想,以团支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确保“三会两制一课”等基础团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努力打造联系、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

四、结论

高校作为团员青年成长、价值观树立的重要人生阶段,应该建设好团员青年开展活动的阵地。作为前沿阵地的基层团支部,更要将团支部的各项工作开展得符合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和功能发挥,在依托团员青年的基础上也应达到这个效果。

猜你喜欢
高校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减负年”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