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蕾
浮世绘是日本版画最为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它反映着日本千姿百态的芸芸众生,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姑苏版”和西方光影艺术的元素,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和多变的风格特征,同时影响了近现代西方艺术的发展,在世界艺术史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美术史告诉人们,东方带给了西方木版印刷术,催生出欧洲铜版画,而中国明清版画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浮世绘,浮世绘又影响了近现代西方艺术,构成了融合共生的文化生态。
从全球范围看,版画的兴盛代表着市民阶级崛起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日本、欧洲版画的兴盛期都出现在18世纪前后,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世界历史上市民阶级崛起的共同律动,这种具有强大传播性质的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入交流并互相影响。17世纪初,由长崎输入日本的明代绘本和插图是激发日本木版插图发展的主要原因。日本画师将线条圆润、刀法精湛的中国版画和日本传统的装饰趣味结合起来,创造了有着典型东方风格的浮世绘。平展的色彩、细腻流畅的线条、简洁明朗的形象,与崇尚理性写实的西方美术形成了鲜明对照,由此催生的世界范围的现代艺术运动,从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东方印迹。
日本文化开放、多元化的发展之路使日本美术史成为一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日本早期版画以中国唐代文化为源头,以佛教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木刻印本在奈良时期达到鼎盛。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江户时期,吸收西方养分的中国明清版画再次传入日本国内,为本土版画带来了新契机,影响世界的“浮世绘”应运而生。
在发展过程中,浮世绘受苏州桃花坞传统木板年画“姑苏版”的影响而产生。江户早期,以西洋透视、光影、排线技法上版印刷的“姑苏版”作为外销品,从长崎港口传入日本。这些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刻版细密,被日本画家视为珍品。
1854年,美国东印度洋舰队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1868年,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改年号为明治,“明治维新”开启。新旧交替的社会文化影响着市民的审美取向,随着欧洲商人的纷至沓来,潮水般涌入的异国风情转移了社会文化的关注点,“横滨浮世绘”应运而生,主要内容表现为横滨的西方人物、服饰、风物等异国趣味。
20世纪初期,“创作版画”兴起,借鉴现代绘画手法,继承传统技术,对现代版画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与此同时,兴起的“新版画运动”再现了浮世绘风貌,其制作的版画体现了新时代精神。日本版画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一、妩媚秀丽的美人画
浮世绘美人画的主要描绘对象是花魁和艺伎,美人形象十分理想化。中期的美人画则将模特转向了平民女子,绘师们通过对技法与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创造出秀丽和夸张的生活化女子形象。晚期的美人画透露出妩媚、颓废的气息,不仅描绘女子梳头、沐浴、读书等日常生活场景,还包括抚琴、下棋、写书法、作画等休闲娱乐内容。
浮世绘美人画始祖菱川师宣的作品风格优雅,美人脸型圆润,似唐代仕女画。19世纪60年代后,美人画进入鼎盛时期。铃木春信笔下的美人多为民间仕女,她们体态轻盈,四肢瘦小,他追求一种娇小清秀的病态美。而鸟居清长则创造了身材高挑瘦长、比例夸张的美人形象。喜多川歌麿创造了“大首绘”,将美人画推向了巅峰。体态描绘与技法运用合乎社会时尚理想,对人物心理状态与微妙表情的生动刻画是他对浮世绘版画的最伟大贡献。
浮世绘美人画从17世纪中期的典雅温润发展到18世纪中期的秀丽夸张,再于19世纪中叶回归现实,人们对自身的审美需求与对美人画的要求日渐清晰,美人画也逐渐走向成熟。
二、绘声绘色的歌舞伎画
歌舞伎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描绘舞台剧情和演员肖像的役者绘成为歌舞伎画的主要形式,也是浮世绘的主要题材。
早期的歌舞伎画以全景式表现,后来逐渐聚焦于演员的舞台姿态。歌舞伎画世家鸟居派首创役者绘,它以单幅版画的形式表现歌舞伎演员,关注具体人物的形象魅力,表现出演员最为生动的瞬间。鸟居家族与歌舞伎界的密切关系,使其成为歌舞伎画中的佼佼者。随着锦绘的发明,美人画进入兴盛期,鸟居派的役者绘逐渐陷入低谷。
东洲斋写乐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演员的形象和动态。他的绘画风格极具个性,展现了人物的内在性格。漫画般夸张丑化的大首绘,使他遭受争议,也使他成为浮世绘的怪才。由歌川丰春开创的歌川派,成为江户时期浮世绘界的最大流派;歌川丰国的摸索进取,形成了“丰国样式”;歌川国芳因描绘中国古籍中的武装英雄,而在“武者绘”中声名鹊起。此外,还有“相扑绘”这一题材,与役者绘有共通的表现手法,鸟居派、胜川派和歌川派的画师们都留下了精彩的作品。
三、邂逅西方的风景
19世纪后期,浮世绘风景画开始兴起,大多以各地名胜为题材。浮世绘风景画可以说是东西方美术的集大成,是最受西方艺术影响、又最影响西方艺术的浮世绘题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姑苏版年画扮演了传递西方造型方式的“二传手”角色。但是,浮世绘风景画并没有因此被发展成西方式的写实风景,日本人所特有的对自然的亲近之情依然温和地渗透出来。
最初的浮世绘风景画多作为背景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景画开始逐渐从背景中独立出来。浮世绘风景画的真正发展始于“浮绘”,即以线描的方式模仿西方绘画追求空间深度表现的总称。江户末年,葛饰北斋打造的千姿百态的富士山系列与歌川广重谱写的涓涓细流般的东海古道风情,共同铸就了浮世绘最后的辉煌。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工艺在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迅速式微。浮世绘开始吸收西方对光线的表现,出现了以小林清亲为代表的光线画,由此将传统浮世绘与日本现代版画连接起来。
四、走向现代的日本版画
明治维新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东方的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成为新版画的新题材。伊东深水被称为“最后一位浮世绘系的美人画家”。透过他笔下的美人,人们既可见浮世绘向现代日本画的转型,又感受到日本的民俗风情。川濑巴水的风景画不仅局限于江户时代的遗迹,还将风景延伸到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新城市景观,歌川广重的乡愁风景在他笔下被赋予清新的现代意蕴。
20世纪初期,当五花八門的欧洲现代艺术流派涌进日本之际,传统版画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印刷机的低廉高效使木版画市场更加萎缩,源自江户时代的传统版画也在寻找新的生路。
20世纪初,在提倡艺术家自画自刻自印的“创作版画”浪潮中,又兴起“新版画”运动。出版商渡边庄三郎启用一批镝木清方的门生和外国旅日画家,模仿浮世绘出版体制,并主张发挥个性,意欲复兴现代浮世绘。
五、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要颠倒过来,“世界的才是民族的”。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当下语境的国际化词汇,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东西方文化虽因各自独特的历史和自然环境而走向不同,但两者犹如太极的阴阳两面,彼此交融共生。中国文化开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道路,日本文化则为西方现代艺术提供了灵感;西方的科学技术又影响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不同时期的版画风格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视觉上的共融。
(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