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蕾 寇家豪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设立雄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文章首先分析了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借鉴学习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功经验,提出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设想:明确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定位;找准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具备国际标准的绿色金融体系;二是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发展绿色保险、发展绿色债券等促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三是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机制、构建绿色金融防范化解机制等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四是要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发行地方政府债、鼓励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等拓宽融资渠道。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雄安新区; 改革创新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 F8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21-0145-07
一、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中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
(一)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的设立,比肩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被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使命的承载者,加快其建设发展的步伐,一是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使得京津冀政治、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二是有利于探索产业结构转型优化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三是有利于培养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从制度、模式、科技、金融等各个方面创新,为新区注入新的动力。因此,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发展定位,雄安新区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新时代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雄安新区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绿色”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主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到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设立雄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在京金融机构在雄安新区设立绿色金融管理总部,研究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生态环境类金融衍生品。因此绿色金融将在雄安新区大有可为。绿色金融作为现代金融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兼顾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和保持生物多样化的角度转变金融业的发展方式,通过对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业务类型的调整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美国传统词典》将绿色金融定义为“环境金融”或“可持续融资”,旨在研究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应对诸多环境问题,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Salazar[1]认为,绿色金融是金融产业的伟大创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发展。Cowan[2]认为,绿色金融主要是研究绿色经济的融资渠道问题,同样追求可持续发展与环保问题的统一。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测,在今后五年的时间里,雄安新区的绿色投资需求可能达到近万亿,需求带动下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内生动力。分析雄安新区的发展目标可以得到未来其绿色投资需求的主要去向,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受污染环境的治理(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以及对环境有保护性地开发;二是基于雄安新区“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新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绿色建筑会有很大的投资需求;三是大力开展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由此可知,在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的推动下,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将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其原因一是污染性投资过度与绿色投资短缺,二是末端治理力度不够。而造成我国污染型产业结构的深层次原因是缺乏鼓励绿色投资的有效激励机制,市场过于鼓励污染性投资。因此我国亟需建立一个适当的“绿色金融体系”来激励和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绿色行业。然而,跟国外发达国家日臻成熟的绿色金融体系相比而言,我国当前的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存在着诸如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绿色金融机构数量少、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少、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障碍。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绿色金融相关标准界定依然比较模糊;绿色项目成本高,缺乏地方财政支持;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也亟待优化[3]。
今后五年近万亿的绿色投资需求是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巨大机遇,与此同时新区也还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初级、融资缺口巨大、金融总体发展水平低等诸多挑战。例如,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大气环境和水资源敏感区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现象多发,传统行业“两高一剩”问题非常突出。可见雄安新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见图1)。
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攻克这些发展过程中的难关、突破自身发展的局限、将绿色投资的外部性转化成内生性是当前新区应该思考的重點。从宏观层面来讲,雄安新区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高标准、高要求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从微观层面来讲,雄安新区应该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生态发展优先于经济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现有落后产业的绿色改造以及绿色产业的建设发展,努力做到协调发展。
二、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经验借鉴
2017年6月,浙江、广东、新疆、贵州、江西五省(区)被国务院批准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五个试点省(区)深度布局绿色金融的改革创新,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绿色保险、绿色产业基金、环境权益交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认真研究各试验区的成功做法及经验,总结经验,梳理模式,分析基本做法的共性和差异性,有助于开阔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的视野,并起到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基本做法
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深度了解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基本做法,认为五省(区)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五省(区)试验区改革创新总体方案都是在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架构、体系基础上密切结合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开展具有差异性的试验,以期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五省(区)试验区都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以制度创新为重要切入点,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完善各种绿色金融机制等为重要基石,全方位地推进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探索(见表1)。
由于五省(区)总体方案是依据《指导意见》出台的,其对于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思路具备统一性的,重点还是通过推动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市场多层次化,以顶层制度设计为主,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等具体可行实践措施为辅,来建设完善的试验区绿色金融体系。其中,以浙江省的总体方案最为完备、以贵州省的总体方案最为基础,因此,借由浙江省与贵州省总体方案来探究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具体有效措施(见图2)。其余三省(区)总体方案在内涵上基本一致,但具体方案措施有不同程度增减(见图3)。
(二)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内容异同比较
通过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具体措施以及《指导意见》的梳理,可以概括出中央和地方对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一是夯实绿色金融基础,包括做大绿色信贷、发展绿色保险、打造绿色发展基金;二是做深绿色资产证券化,通过发行绿债、推动绿色企业上市等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三是搭建交易平台,探索绿色权益交易;四是防范和化解绿色金融风险。进一步对比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具体实践措施的异同,能对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带来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见表2)。
三、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创新的具体设想
(一)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创新的定位
“绿色”和“高标准”是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词,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中,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处于突出位置。雄安新区要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交通体系等来建设成绿色智慧新城,可以通过设立雄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在京金融机构在雄安新区设立绿色金融管理总部,研究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生态类金融衍生品,进一步确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地,应该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动能转变等方面做好充分的示范作用。在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发挥“牛鼻子”带头作用,走出与京津工业经济差异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即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智能和生态产业,例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环保技术等。高科技、新创新、智能型、低能耗、低排放、水资源节约等将成为雄安产业集群的特色。在探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学习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大胆构建符合新区特色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勇于探索绿色金融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雄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的具体建议
雄安新区要探索发展出一个科学的绿色金融体系,至少需要达到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融资可得性、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融资可获得性以及强化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偏好三个目标。因此借鉴五省(区)的试验区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基本做法,雄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应着重从夯实绿色金融基础、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绿色金融机制与拓宽绿色金融融资渠道四个方面推进,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突破国际上现有的发展模式(如基于“赤道原则”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
1.夯实绿色金融基础
(1)建立绿色金融的“高标准”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正不断深化、随着绿色金融市场与产品逐渐呈现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绿色金融的各种统一可行标准的需求极大地提升。绿色金融所涉的标准体系,不仅包括属性认定、产品和业务的设计和管理标准,还包括一系列配套的基础标准,如信息披露标准、绿色评级标准等。目前,我国已推出了一些独立的绿色金融标准,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实现雄安新区打造“高标准”绿色金融的目标,建议尽快在参考国际标准(见表3)的基础上,统一制定一套完整的绿色金融标准并在实践中验证完善,这对于绿色金融的长期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雄安新区走的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智能和生态产业的产业发展道路,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首先要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制度。目前由于绿色信贷仍然是实现绿色金融的主要手段,环保部门在执行绿色信贷过程中容易出现监管不力的问题,从而导致银行在执行绿色信贷过程中会有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等情况出现[5],因此绿色信贷方面的信息共享制度相对较为完善。例如,2010年保定市推出河北省首个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平台——“保定市环境保护与金融信贷电子信息期刊”;2014年,江苏泰州市制定出台《泰州市綠色信贷信息共享管理办法》,等等。但是随着我们对绿色金融认识的加深以及其实际发展情况的变化,不能仅仅将目光聚集在绿色信贷上,雄安新区应该根据自身出发,从环境保护、绿色债券、权益资源等绿色金融涵盖的方面入手,构建不同领域的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来搭建能使企业、金融机构、环保部门以及公众来交流共享的信息平台,尽量避免由于监管不力所可能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和误差,确保形成一个良好的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其次,建立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和绿色备选项目库。由政府主导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其主要功能在于开发出复合型的绿色金融产品,突破以往单个金融机构的产品局限,使得融资手段更加丰富。而且这种方式能够将金融产品与创业投资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种类繁复的产品组合,令广大企业获得比以往更多的融资机会[6]。而绿色项目备选库的建设,则可以预先储备一批可行的绿色建设项目,在考虑现实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地、有选择地展开项目的遴选和建设,从而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最后,雄安新区可以打造“绿色支付工程”,以绿色金融为引导,推广应用电子商业汇票、手机支付等支付工具。绿色支付体系的建设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农行湖州分行坚持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制定了《“绿色支付+”工程2017年度实施方案》。在绿色支付体系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趋势下,雄安新区应该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安全、高效、快捷的绿色支付结算体系,为绿色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在新区扎根落地提供保障。
2.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1)创新绿色信贷产品
近年来,我国对于绿色信贷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关于发展“绿色信贷”的意见。各级政府积极响应此意见,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制定符合地区客观实际的绿色发展规划,意图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发展。除此之外,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大力支持绿色信贷的发展,各大银行积极探索各类交易平台、国际合作机会以及产品及服务创新,例如,2006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了能效融资产品;2010年,光大银行推出低碳主题信用卡;2012年,中國农业银行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保理业务,成功办理国有商业银行首个“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资业务”。由此可见,各大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发展抱有极大的兴致,不断推出各类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这对国内的绿色金融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在借鉴国内绿色信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雄安新区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一是研究不同领域的融资需求,制定专门的产品标准,针对领域里客户的需求提供完善的产品方案。例如,兴业银行针对客户对于节能环保领域的融资需求,开发了绿色金融“8+1”融资服务和排放权金融两大产品序列。二是可以尝试从企业融资到个人零售领域的跨越。例如兴业银行在国内率先发行低碳主题信用卡,大力推介个人绿色消费贷款。三是同国际接轨,利用国际上成熟的模式来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例如浦发银行开发了国际金融公司能效贷款、法国开发署绿色中间信贷、亚洲开发银行建筑节能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四是要通过对各个领域的探索、逐步形成当地银行业的一整套绿色信贷产品及服务体系。
(2)发展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的定义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后维护受害人权益的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机制。第二个层次,是一个资源配置高效的现代服务业。第三个层次,绿色保险是保险业的一种发展理念。绿色保险不仅仅是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更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心、稳定的投资环境,并且有效改善企业与投资者对绿色投资的偏好。
在绿色保险发展的探索上,雄安新区应该注重借鉴国内外成熟的一些经验措施,例如深圳市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三大创新举措助力绿色保险发展(见图4)。主要着眼点应该在于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以及鼓励保险公司进行绿色保险业务拓展。
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目前却面临水质污染和生态缺水双重压力。建议雄安新区以白洋淀水环境治理为基点,开展对绿色保险的探索。绿色保险作为政府管理环境污染风险的最佳手段之一,应明晰制度的设计与推动者、监管者、协调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定位。可考虑专设白洋淀水质治理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企业、保险公司、政府各部门等方面的工作。
(3)发展绿色债券
当前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产品的新宠。据推算,基于中国巨大的债券市场规模(截至2015年底,中国债券市场在绝对规模上居于全球第三),预计到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存量有望达到5.7万亿元[5]。在国际上,绿色债券发展也是极为迅猛的,2013年11月,法国电力公司(EDF)发行了19亿欧元的绿色债券;2014年3月,联合利华和丰田汽车分别发行了2.5亿欧元和17.5亿美元的绿色债券;2014年5月,法国苏伊士运河集团发行了25亿欧元的绿色债券。另外,标准普尔预测,2014年全球企业绿色债券规模会增加至200亿美元(郭沛源、蔡英萃,2015)。《2017年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800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多,与其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雄安新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绿色债券发展:一是完善基本定义,创新审核标准。要统一对绿色债券的界定和项目分类,引入政府许可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来对项目进行监督审核[7]。二是严格发行制度,出台激励措施。要建立完善一套科学严格的绿色债券发行制度以防范各种金融风险,鼓励地方政府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绿色债券的发行和项目实施。三是加强信息披露,鼓励绿色认证。监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指引,督促绿色债券发债人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项目等情况及时充分地披露,鼓励对项目所产生的绿色效益进行评估认定,以增强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中长期信贷投放能力,能够发挥作为新的绿色融资渠道的优势。
3.完善绿色金融机制
(1)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符合雄安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多样化生态补偿制度和淀区生态搬迁补偿机制,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企业环境风险评级制度。
(2)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机制
以金融创新推动绿色产品市场发展,有助于传统农业、制造业等进行转型升级,从而在保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高质量靠齐。为了切实履行中国政府对《巴黎协定》的承诺,贯彻落实新的绿色发展理念,我国应该加快创新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提高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力度、支持对资源更节约高效的利用[8]。绿色金融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但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中央的规划定位,建议雄安新区的绿色投资主要集中于受污染环境的治理、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绿色产业的发展。新区政府应协同生态环境部门将处于重污染行业的现有中小微企业关闭、搬迁、兼并重组或者转型升级,以金融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例如绿色农业、绿色装饰装修材料等,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3)构建绿色金融防范化解机制
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是绿色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雄安新区在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对绿色金融领域风险识别能力,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广东省在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明確信贷准入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强化绿色信贷和债券的风险分析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绿色项目投融资风险补偿制度、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雄安新区应该借鉴广东的总体方案,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健全客户重大环境风险内部报告制度、公开披露制度、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互动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信贷准入的环境标准和要求,提高绿色信贷可操作性。
4.支持绿色产业拓宽融资渠道
雄安新区需要探索通过支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支持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支持企业在多层次市场上市融资或并购重组等措施,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能力[9]。可借鉴的拓宽融资渠道途径包括: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中长期绿色产业项目投资运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或项目支持票据;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发行地方政府债;推动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鼓励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
据资料显示,江西将开展“天使投资”,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形式投资以绿色项目为核心的企业,促进绿色发展;围绕支持保护生态资源和绿色产业发展,建设赣江新区企业总部基地、基金小镇,为市场各参与方搭建绿色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
雄安新区可以借鉴江西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拓宽融资渠道的具体做法,以政府作为主导,择址建设一个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中心,要达到:第一,引导社会资本创立各类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以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第二,支持绿色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第三,鼓励优势绿色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并购重组;第四,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探索等目的。最终还是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的各参与方一起积极参与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SALAZAR J.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R].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1998.
[2] COWAN E.Top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finance[R].Asia Branch of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1999.
[3] 马骏.绿色金融的探索与实践[J].清华金融评论,2017(47):2.
[4] 杨开忠.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J].经济学动态,2017(7):8-10.
[5] 王遥,徐楠.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及中外标准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16(2):29-38.
[6] 安伟.绿色金融的内涵、机理和实践初探[J].经济经纬,2008(5):156-158.
[7]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J].金融论坛,2015(10):30-40.
[8] 郑文灏,黄安楠.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探索,2017(5):7-13.
[9] 杨蕾.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