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江苏省响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江苏 响水 224600)
宫颈上皮内瘤变这种妇科常见的宫颈病变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但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和降低恶性肿瘤发生,从而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小部分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较高,约60%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以自然消退。因此加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对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1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拟行手术治疗并进行跟踪随访。
选取我中心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以上患者均通过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进行确诊,并且将进一步接受宫颈电刀环切术、子宫全切术、宫颈锥切术治疗。最小和最大患者年龄分别为34周岁和64周岁,中位年龄(38.54±4.11)岁。
1.2.1 阴道镜检查判定标准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样症状或者宫颈“糜烂”样症状经过一系列积极治疗后没有显著好转、细胞学异常等指标[2]。
1.2.2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仪器为SLC-2000B型光学电子数码阴道镜,检查的时间选择避开生殖道急性炎症期和经期,嘱患者检查前48h禁止性生活及阴道冲洗、外用药物治疗,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检查医生从全方位检查外阴、阴道以及宫颈、宫颈阴道部位并且使用阴道镜的评分系统进行分析,对阴道镜检查异常的进行活检,没有见到明显异常的患者宫颈采取多点(3、6、9、12)进行活检[3]。
1.2.3 病理组织学检查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的诊断标准参考WHO 肿瘤分级,可分为四个类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至Ⅲ、非宫颈上皮内瘤变、浸润癌)。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两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145例患者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判定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130例,则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9.66%;不符合病理结果患者例数为15例,占比10.34%,其中诊断不足的患者例数和诊断过度患者例数分别为10例占比(6.9%)和5例(3.45%)。据术后病理诊断显示宫颈癌患者为1例,漏诊1例,则漏诊率为0.07%,见表。
近年来宫颈癌这种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侵袭的群体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具有较高的巴淋转移率以及较差的预后,因此加强宫颈癌的预防以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宫颈癌的病程以及发展过程相对较长,通过有效筛查手段,积极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有效干预阻断,能够大幅度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判定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145例,则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9.66%;不符合病理结果患者例数为15例,占比10.34%,其中诊断不足的患者例数和诊断过度患者例数分别为10例占比(6.9%)和5例(3.45%)。其中诊断结果不符合病理结果的原因有可能是在手术过程中局部病灶已经被切除、部分组织丢失所导致和病灶在宫颈管深部。由此能够看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虽较高,但是对特殊情况下的病人活检有一定特殊性,临床上要根据特殊情况,采取个性化处理。
表 病理诊断结果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结果对比
综上所述,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十分显著,能够大大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在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以及诊断早期宫颈癌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该检查手段也具有一定的漏诊风险,但是该手段因具有可靠性高、创伤性小等优点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