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和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长时间维持相同动作或姿势、外伤影响等存在一定关系,需要予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尽早诊断,进而对其实行早期对应临床治疗[1]。本文对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医院诊断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行指标评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运用MRI检测方法及CT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和价值予以评定。
将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医院诊断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归入这次数据值调查资料,患者年龄均值是(62.58±3.98)岁,患者病程均值是(4.12±0.53)年。
CT检测方法:采取多层螺旋CT机实行诊断,管电流设成600mA,管电压设成120kV,矩阵选用256×512,层距设成1mm,层厚设成3mm,采用平躺体位,检查腰椎L3/L4到L5/S1位置,明确脊椎突出部位、密度情况、形态状况等。
MRI检测方法:采取核磁共振成像仪实行诊断,实施矢状位检测、轴状位检测、冠状位检测,采用平躺体位,选用SE序列T2WI以及T1WI、序列T2WI SPAIR等,了解腰椎间盘位置信号表现,掌握脊椎受到挤压的状况、椎间发生膨出的状况、腰椎间盘具体形状等。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MRI检测方法、CT检测方法的检出合计值以(n、%)予以描述,采用χ2检验法,数据指标采用SPSS23.0予以测定,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MRI检测方法的检出合计值[94.00%(47/50)]比对于CT检测方法[86.00%(43/50)]稍高,并未出现较大数据指标间差异值(P>0.05),见表。
表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检测结果、CT检测结果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为常见的损伤病变之一,引发腰处长时间劳损,其神经根以及纤维环位置受到损害,导致脊椎中外力丧失平衡,引发椎间盘碎核发生裂开及膨出,挤压附近腰脊神经,出现腰部疼痛及腿部疼痛,干扰患者正常生活[3]。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方法有多种,比如X线检测方法、CT检测方法、MRI检测方法等。不过,X线检测方法虽然可以呈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椎间隙不正常情况,不过诊断特异度及灵敏性较差。MRI检测方法能够对游离髓核形状及部位予以检出,能够检出结节,可以多方位成像,对脊柱形状及结构予以清楚呈现等[4-6]。CT检测方法扫描范围比较广,测定速率比较快,能够呈现腰椎间隙内处召开,了解脊髓中具有结核或肿瘤与否等[7-10]。这次调查数据值资料中,采用MRI检测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检出合计值较CT检测方法稍高,不过差别不是非常大,但MRI检测方法的影像学图像特点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MRI检测方法及CT检测方法都得到较好临床诊断效果,但MRI检测方法对影像学图像的显示情况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