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长江大学图书馆,湖北 434023)
文献计量学作为一种计量工具,是基于文献的多种特征值,利用数学与统计学的运算方法,对某一学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1][2]。在地质学领域,有不少学者对该领域的文献在不同数据库、不同区域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王鑫等对CSCD数据库中2007~2013年发表在国内的地质学领域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学分析[3]。史静等以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芬兰5国的地质调查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科研发展态势进行了解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4]。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源,以CNKI认可的核心期刊为统计源,以中图分类号为检索方式,从发文年代、发文期刊、发文机构、发文作者、被引频次、关键词等信息出发,对2013~2017年中图法P5类的地质学领域11137篇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学分析。经过数据清理,去掉会议通知、图书序言、获奖通知等,共10900篇文献数据。
本文采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3个。
发文量:作者、机构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
被引频次:作者、机构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论文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
通过对2013~2017年地质学相关文献进行统计显示,国内地质学领域各年的发文量都超过了2000篇,2013~2015年度发文情况总体上基本持平,2016年和2017年发文数量略有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地质学领域文献发文量年度趋势
2013~2017国内地质学领域发文的学科分布按照中图法分类,主要集中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历史地质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方面。发文前10位的学科分布见表1。
表1 2013~2017年国内地质学领域发文前10位的学科分布统计
2013~2017国内地质学领域发文量前20位的期刊分布见表2,其中《岩石学报》上刊载的论文最多,总数达到了1040篇,占所有发文量的9.54%。
将2007~2013年第一作者机构论文量、被引频次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其中论文数和被引频次最多的机构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论文数和被引频次最多的高校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表2 国内地质学领域发文量前20位的期刊分布统计
表3 国内地质学领域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较多的机构
续表
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反映了作者的科研产出量和科研活动度。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为22篇,由普莱斯公式求得M为3.51,以此统计出发表论文4篇以上的核心作者有372位,发文量前10位作者中(表4),发表论文数最多的是中国海洋大学的李三忠(22篇),浙江大学的夏群科排名第二(18篇)。
文献计量学中,科技论文的被引用频次是其质量以及在该领域被同行认可和交流程度的反映,是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被引频次最多的是吉林大学的许文良(329次),其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许志琴(247次),见表5。
表4 发文量排在前十的作者
表5 被引频次排在前十的作者
关键词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既能反映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又是重要的检索途径,对关键词的分析已经成为文献计量学的一个主要途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就越多,该关键词代表的研究内容就可能是某个时期的研究热点或者是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5][6]。本文将2013~2017年发表论文中词频超过100的关键词进行展示,其中,地球化学的词频最多,词频超过100的有29个关键词。
表6 词频超过100的关键词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展示了这些年国内地质学领域发展的脉络。截止到2018年10月23日,中图法P5类的地质学领域共发文11137篇文献,2013~2015年度发文数量总体上基本持平,发文的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历史地质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报》上刊载的论文最多,总数达到了1040篇,占所有发文量的9.54%。其中,论文数和被引频次最多的机构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论文数和被引频次最多的高校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论文数最多的是中国海洋大学的李三忠(22篇),被引频次最多的是吉林大学的许文良(329次),关键词出现最多的为“地球化学”(词频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