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怡
(重庆市急救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重庆 4000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据我国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该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老年慢性呼吸系统常见病,近些年该病呈逐年递增趋势,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心衰症状[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33例未行急性期急救处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与33例行急性期急救处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单位时间预后情况,从而论证急性加重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急救处理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是否急性期急救处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在61岁~82岁,平均年龄为(68.12±1.12)岁。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比例为6:5,年龄在62岁~80岁,平均年龄为(68.11±1.14)岁。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方面资料数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有可对比性,P>0.05。
医师参考我国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统分会中制定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防治指南,医师参考患者入院后临床检查结果均判定患者入院时疾病处于急性加重期,医护人员向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院伦理会阐述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在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医院伦理会同意的情况下开展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入院参与本次研究前服用其他治疗性药物或接受其他治疗患者。(2)排除入院后临床诊疗资料不全的患者。(3)排除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
1.3.1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无创通气面罩持续低流量吸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补液、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明确患者肺部感染菌群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2 实验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在对照组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实施急救处理,护理人员检查患者呼吸道畅通情况,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异物后给予患者经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等无创通气治疗,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医师观察患者氧饱和度以及血气分析结果,对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人员循医嘱皮下注射胰岛素。除此之外,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痰液,行痰菌培养,医师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既往工作经验,选用抗生素,待痰菌结果出来后联合抗生素用药,以控制患者呼吸道炎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72h预后情况,显效: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意识恢复正常,患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有效: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意识恢复较为明显,患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无效:患者意识尚未恢复,患者伴有心力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疾病控制率等于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的和与总受检例数的比值。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入院72h后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均多于同期对照组,见表1。
表 两组患者72小时后的效果比较[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个体长期抽烟、肺功能降低、大气污染等因素有关,该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在呼吸系统症状的基础上伴有食欲降低、胸廓语颤降低等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入院后及时行药物治疗是十分重要性的,但是常规用药起效缓慢[2]。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以改善患者呼吸道不适症状为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后给予科学吸氧通气治疗在缓解患者呼吸道症状的同时可克服气道阻力,降低患者呼吸肌疲劳状态,增加患者胸腔内压力,继而降低患者左心室跨壁压,减少患者回心血量以及心脏前负荷,从而避免患者继发心力衰竭[3]。除此之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后常规护理中抗感染治疗实施较慢,主要药物治疗以解痉平喘为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后急救处理中医师明确肺炎后早期给予患者联合、足量抗生素治疗对缓解患者呼吸道组织充血、水肿等病理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4]。本次研究显示给予急救处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入院治疗72h后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实验组患者入院治疗72h后疾病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急救应充分落实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