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李胜业(通讯作者)
(昆山市中医医院肿瘤内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肺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给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脑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及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后多只能通过同步放化疗的方式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但实践证实,全脑放疗治疗常因受照射剂量的限制使得治疗效果不佳,而大多化疗药物无法有效通过血脑屏障,加之毒副反应的影响使得治疗效果常不尽人意[2]。近年来,随着肿瘤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可有效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抵达病灶位置而杀灭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不足,为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机遇。本研究选取我院6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进行如下报道。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6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肺癌,自愿接受放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且排除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既往脑转移放化疗史、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放化疗禁忌症、活动性感染、相关药物过敏史、治疗依从性差及中途退出者。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35~77岁,平均(52.63±3.48)岁;病灶转移时间19~58d,平均(44.62±3.75)d;病理类型:鳞癌25例,未分化小细胞癌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确定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后采用X线6mV等中心水平对穿照射,剂量40Gy/f,每周5f,连续进行4周。同时给予全身化疗,第1d,给予135~175mg/m2紫杉醇;第1d,500mg/m2爱宁大;第1~3d给予25mg/m2顺铂;4周为1个周期。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靶向治疗,指导患者全脑放疗后口服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每次125mg,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总缓解率及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完全缓解(CR):可见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且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可见肿瘤病灶体积缩小50%以上,且维持4周以上;稳定(SD):可见肿瘤病灶体积缩小50%以内或增大25%以内;病情进展(PD):可见肿瘤病灶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总缓解率(RR)为CR与PR之和。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缓解情况[n(%)]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毒副反应[n(%)]
脑转移是肺癌晚期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偏瘫、共济失调等症。大多患者确诊后均已失去手术治疗时机,仅通过放化疗等方法来延长生存期。全身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但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的组织细胞,毒副反应严重。有研究表明,当放疗至20~30Gy时血脑屏障开放的通透性最大,在此期间肿瘤细胞病死率高[3]。而放疗常受正常脑组织及重要结构照射耐受量的限制,使得局部涉及量无法满足杀灭肿瘤细胞的剂量,局部控制率较低。靶向治疗是针对某一明确病灶设计药物,使其能准确进入该病灶使其死亡的治疗方法。盐酸埃克替尼是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EGFR自身磷酸化而阻滞传导,通过阻断肿瘤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上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实现靶向治疗的目的。
综上,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有效提高近期缓解率,且不增加毒副反应,疗效安全显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