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余江:理事会“啃下”宅改“硬骨头”

2019-11-06 03:01
农村百事通 2019年19期
关键词:滩头理事长理事

编者按:2019年6月4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据了解,国家大力鼓励各地深入研究乡村治理规律,探索乡村治理的路径和方法。此次发布的20个案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是乡村治理不同方面的典型样本,为各地解决乡村治理面临的难点和痛点,提供了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参考做法。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抓‘宅改促治理”以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的“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做法入选首批典型案例,这也是江西省与四川省各自唯一入选的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本期,让我们一起来解码这两个案例。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中的“硬骨头”。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坚持发挥村民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民协商产生理事会,搭建群众参与宅基地改革的平台,实现了农村改革与乡村治理的协同推进。

一个理事会   端平18“碗”水

余江区是传统农业区,2015年3月被列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当地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也有个别村是“老大难”,比如春涛镇滩头村。

以前,滩头村的居住环境很糟糕:村内房屋挨着房屋,村民建房只能用独轮车推材料进去,人畜共居、污水横流。村民想改变环境,却对拆祖宅心存芥蒂。“宅改工作遭遇两启动、两停滞。”春涛镇常务副镇长吴官文说,2017年第一次启动只拆除了一个牛栏,2018年第二次启动只拆除了一栋老宅又停了,两次折腾下来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改不了”。

然而,2019年3月村里启动第三次宅改工作,5月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宅改拆除工作,累计退出宅基地2.1万余平方米,接近村庄总宅基地面积的一半。目前,在滩头村,村里的围墙、猪牛栏、外搭厨房、废弃老宅已完成拆除,为修建村组道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与村里成立了一个由23人组成的村民理事会、理事会吸纳了村里18个房族的代表当理事有关。理事长吴炳华说,18个房族在祖辈时就因宅基地产生过纠纷。为端平这18“碗”水,理事会所有决议均需经理事协商一致,结果要公示;宅改总体方案尽可能细化,拆除后的石头都有明确归属,需要拆除的建筑物清单也一一列出。因此,村民不再担心不公平问题,村里435户村民有429户签订了《支持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承诺书》。

因村制宜组建理事会

探索有效自治机制

通过建强配优村民理事会推动宅基地改革,并非滩头村的创举。宅改以来,余江区1040个自然村都因村制宜建立了村民理事会,已选出5018名理事,成立党小组680余个。

余江区农业农村粮食局副局长许华介绍说,目前余江区有三种理事会模式:一是协调型理事会。每个家族都有一名成员在理事会中任职,单姓村按照“一房一理事”原则产生,多姓村按照“一姓一理事”原则来产生。二是民选型理事会。由于村庄矛盾纠纷较多,村小组干部工作不得力、公信力不够,理事会成员因需选择,弹性调整,由村小组内的村民投票选举产生,理事长由得票数最多的人担任。三是指导型理事会。有的村庄一时无法产生理事长或理事,理事长由村两委干部兼任,理事由村党支部提名,经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多从村干部、老党员等人员中选举产生。另设名誉理事长一人,主要由驻村领导担任。

余江区还制定了理事会12项权力清单和15项职责清单,明确理事会承担建房管理、村庄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等事务。要求各村依托本村实际,制定宅改中的收费起征点、退出方式、推进办法等,做到“一村一策”。自宅基地改革以来,乡、村组先后制定了20项宅基地管理制度。

宅改的意義已超出宅改本身

“宅改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区里顺势提出推进‘一改促六化美丽乡村建设,包括村庄面貌亮丽化、农村治理规范化等六方面。”余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易长清说,很多试点村完成改革后,理事会开始在村庄治理的其他方面贡献力量,宅改的意义已超出宅改本身。

据悉,余江区先后有50多位乡贤返乡投身宅改,担任理事长或理事,共捐资、垫资5500多万元支援家乡建设。有的村用退出的闲置宅基地建起了“幸福楼”,有效解决了自愿退出宅基地的五保户、特困户等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邓埠镇殷家村、马荃镇倪家村、杨溪乡陈家村等地利用退出的闲置宅基地,加快培育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江西  袁慧晶)

猜你喜欢
滩头理事长理事
凭海临风
唐启辉
垂钓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和理事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