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章,孟广波,毛云秀
(沈阳工程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辽宁 沈阳 110136)
沈阳工程学院是具有鲜明行业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辽宁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学校。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就是在全国工程训练中心大发展和我校转型发展背景下,于2016年整合了金工实习厂、电工实习厂、电子工艺实习厂而产生的公共基础实践教学单位,是我校转型发展的关键部门之一。中心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突出电力特色为导向,以强化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中心成立之初,为了稳定教学,三个部门相互独立运行,保持原有教学姿态,保留原有课程体系。随着中心运转逐步走向正轨,特别是2017年中心已获批辽宁省实践教学示范建设单位,中心内涵建设的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构建好实践课程体系愈发迫切,虽然各部门的课程进行了部分创新与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改革步子不够大,成效也不显著,中心的未来内涵建设需进一步提炼。
工程训练中心经过三年的沉淀与发展,探索与实践,并结合自身的特色,提出了构建四个层次,即工程认知训练、工程基础训练、工程强化训练、工程综合创新训练;做好五个结合,即训理结合、训研结合、训产结合、训创结合、训赛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总体目标,力争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转变。
1.教学内容从固定型到菜单型转变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课程建设是重中之重。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以来,实训课程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各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各二级学院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这种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利弊各半。一方面,这种服务模式能够较好地为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服务,根据二级学院的要求,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的发展,中心的实验设备不断在升级与更新,工训项目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各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并不完全了解这些变化,仍然按着惯性思维去制定工训学时与计划,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工程意识与工程技能的培养效果。所以工训中心根据全校各个专业的特点,结合教育部工程训练基本要求,整合中心的教学资源,按照中心构建四个层次、做好五个结合的建设思路,制定了具有特色的教学培养方案菜单,各个二级学院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要求,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教学服务菜单
从表中可以发现,工程训练课程根据教学资源情况,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背景,提供了多种训练套餐。各二级学院可以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要求,自主选择菜单中的套餐方式。这种菜单服务是在充分考虑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四个层次的训练目标而制定的。各二级学院自主选择性更多,选择也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灵活。这种方式既考虑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又考虑了专业的强化与特色的需要;既全力满足各二级学院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要求,又递进式地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训练技能,让工程教育、应用为本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2.教学方法从讲授+训练型向讲授+自主创新型转变
传统的工程训练方法是讲授加训练的教学方式,即“讲解、示范、训练、讲评”,这样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对实践技能的训练,但不利于大工程意思的培养,不利于创新思维的锻炼。在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三年来,中心不断思考与探索、创新与实践、总结与再思考,不断优化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套基础训练加自主创新型教学模式。
以机械制造训练为例,在传统的金工实训结束,学生在接受技能培训后,要独立完成“小锤子”作品,这就是典型的讲授+训练的教学模式。而改革之后变成了基础训练+自主创新模式,学生在完成技能训练后,要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可以采用任何的方式(车钳铣刨磨、焊接、3d打印、激光雕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何一个完整的产品即可。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作品能够完成,保证作品高质量,学生再深入地学习某一种或者几种实训技能。此外,机械制造训练也可以大胆地将竞赛项目如无碳小车引入实训课程中,作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内容之一,从而达到“训赛结合”的目的,使竞赛引领工训的课程学习,同时工训技能又可以促进竞赛水平的提高,为参加国赛获得好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种自主创新型的转变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思想与工程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材料预算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
3.资金来源从投入型转向收支平衡性再到收益型转变
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得到了学校的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获批辽宁省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学校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别是学校在资金不是特别充裕的前提下,仍然向中心投入了700万左右的建设资金加强建设。然而随着中心的发展,仅仅靠学校的投入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中心内涵式建设中,如何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要使中心从资金投入型向收支平衡性过渡,最终发展成收益性单位。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产教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但如何搞好产学研结合呢?首先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体不动摇,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的教学单位,不是以往的学校附属工厂,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教学都是第一位的,以教学为主体的思想一定不能动摇,全体教职工上下必须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工程训练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训练的目的和重点,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要以生产为载体,努力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工程技能水平,让生产促进教学,让教学辅助生产,真正实现产教融合,训产结合。中心的教学仪器设备价值千万,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设备的使用率是较低的,这么高价值的设备闲置,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在教学之余,能够让仪器用起来,设备转起来,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如果能创造出一些价值来,那将有效地提升中心的造血能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再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过程是优势互补、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利用学校技术的特长,吸引外资共同建设实验室,一方面可以为学校省下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培养员工,资源共享。此外也可以更深入地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研发、产教融合、收益共享。
4.服务半径从内敛型到开放型
工程训练以往主要为学校工科学生开展工程技能训练服务,服务能力较弱,半径较小。随着中心设备的更新换代,训产结合、训研结合的深入开展,其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服务半径也在不断增大,服务半径也逐步地向开放型转变。
工程训练可以服务科研工作。许多老师在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加工各种特殊的零部件,这种零部件买不到,到外面的企业加工付费成本还非常高,那么此时的工程训练中心就变成了服务校内其他院系的重要场所,费用可以由教师的科研经费进行划转,省时、省力、省心。工程训练还可以服务全校学生。学生在参加毕业设计及各类大赛时,中心可以免费为全校的学生进行辅导,甚至亲自帮忙加工。从更广的视角看,工程训练可以服务兄弟院校。当前沈北大学城有多所高校,有的高校特别是文科或者艺术院校的个别课程需要工程训练,但由于班级少,学生少,并不值得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工程训练中心,这时候,中心可以对其他高校进行服务。例如近年来中心与沈阳师范大学食品学院就进行了较好的合作,每年都有2个班级的学生到中心参加金工训练。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工程训练也可以从校园转向社会。当前工程训练中心开展了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先后走进了近10余所中小学校园和社区,为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普及电力科普知识,普及先进制造技术知识,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工程训练中心在服务半径上逐步增强,工程训练中心的服务功能得到扩展,教师与学生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得以强化,中心乃至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工程训练中心正在朝着以上四个方面努力转变,正在思考及不断地实践与探究中心的内涵建设。然而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工程训练中心将朝着现代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目标不断努力,在新工科条件下,为地方、为电力行业培养出更多卓越的工程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