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飞 金黎菊
200443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1,上海
200435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2,上海
糖尿病前期是糖耐量受到损害但还没有满足糖尿病相关标准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此类患者进展成糖尿病的概率非常高,需要予以积极干预[1]。本文将2018年1-10月1 0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纳入分析资料,评价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运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效果和价值。
2018年1-10月将糖尿病前期患者1 00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500例。对照组女262例,男238例,平均年龄(55.31±3.45)岁。试验组女264例,男236例,平均年龄(55.26±3.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实行社区常规管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予以简单健康教育等。⑵试验组实行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具体方法:①饮食管理:使患者认识到合理饮食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性,保证对糖类、脂肪、盐摄入情况予以严格限制,不可进食油腻及辛辣饮食,不吸烟、不饮酒。②心理管理:与患者交谈,明确其心理情况,予以对应心理疏通,告知患者缓解自身负面情绪及宣泄心理压力的方式。③运动管理:指导患者规律运动,选用适宜运动方法,保证循序而渐进,在可以承受的情况下适宜将运动量加大。④用药管理:详细讲解严格依从医嘱用药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家属予督促用药,告知正确用药方式、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干预方法。两组均干预3个月。
表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率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 500 65.23±3.60 75.10±4.56试验组 500 65.30±3.51 86.15±5.20 t 0.311 35.725 P>0.05 <0.01
表3 两组干预3个月后管理效果满意率比较(n)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用药依从率、管理效果满意率以及干预前后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评分。
评定标准:⑴用药依从性评估标准[2]:①不依从:没有坚持用药;②部分依从:坚持用药但没有完全依据医生嘱咐用药;③完全依从:坚持用药并严格依据医嘱用药。⑵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评估标准:采取自制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调查表进行评定,共100分,患者评分值高代表健康知识认知程度更好。⑶管理效果满意状况评估标准[3]:依据数字模拟评定方法予以评定,以0~10分代表满意状况,分数越高表示满意状况更优,0~5分代表不满意,6~8分代表较为满意,9~10分代表十分满意。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率比较:试验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76,P<0.01),见表1。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评分均提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两组干预3个月后管理效果满意率比较: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管理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56,P<0.01),见表3。
糖尿病前期为糖尿病患者前期阶段,存在比较高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性,所以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实行积极管理非常关键[4-6]。但是,多数患者接受社区常规管理的依从性不佳,难以获得理想效果。
社区慢性病管理为系统管理手段,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实行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干预,提升疾病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提升其依从性,加强自身管理行为规范化,获得良好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用药依从率较对照组更高,且干预3个月后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评分更高,管理效果满意率也更显著。体现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实行于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管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