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2019-11-06 06:18:18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8期
关键词:达莫达拉银杏

214000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无锡

脑梗死是临床中的常见急症,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通常认为脑梗死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循环产生障碍,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疾病发病突然,患者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对于此类患者治疗常采取抗血小板聚集、稳固斑块、控制血压和血糖、控制感染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1]。为了进一步提升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分析联合应用银杏达莫与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2016年8月-2019年1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0~80岁,平均(61.2±0.4)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1~80岁,平均(61.3±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影像学确诊。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②出血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④合并消化道出血。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控制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稳固斑块、降纤、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治疗。在该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20 mL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并于30 min内完成,2次/d。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其中依达拉奉给药方式同对照组,银杏达莫注射液10~25 mL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相关临床症状全部消失;②有效:患者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等大部分恢复,且相关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③无效:患者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等并未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无变化。⑵应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NIHS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轻;以ADL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I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理能力实施评价,BI指数越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⑶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均给予血常规、生化常规等检查。治疗后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指标。

统计学方法: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指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安全性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组间对比,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脑部循环障碍疾病,其发病急骤,且患者死亡率与残疾率均相对较高,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是临床中的急危重症,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脑梗死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用药治疗方案等也愈加重视。有报道指出[2],脑梗死疾病产生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阻塞或形成血栓等诱发的脑组织血流量异常减少,最终引起一系列临床后遗症以及并发症等,同时脑梗死也是临床中的多发病与常见病。临床治疗常采取抗血小板聚集、稳固斑块、控制血压和血糖、抗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相关治疗措施,然而总体疗效不满意。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银杏达莫注射液属于银杏萃取物,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除此之外,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还需要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以改善生理功能,提高凝血活性和纤溶酶活性,这也是提升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银杏达莫注射液属于现代纯中药制剂,是由银杏叶中的提取物与双嘧达莫所组成,能够对血栓形成产生良好的抑制性作用,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银杏达莫注射液中所含有的总黄酮成分具有良好的扩张冠状动脉以及脑血管等功能,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由于脑部缺血而引发的相关临床症状以及记忆功能。该药物中所含有的双嘧达莫能够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性作用,同时可对各类组织中含有的磷酸二酯酶形成抑制性作用,可发挥拮抗血小板活性等作用,同时可抑制血栓素形成。在一项大鼠的长期性毒性研究中结果显示,通过腹腔注射银杏达莫持续30 d,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银杏达莫注射液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合理控制静脉滴注速度,患者不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有研究中指出,患者偶见轻微呕吐、头晕以及心绞痛等症状,停药后无需对症治疗即可自行消退。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指数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指数对比(±s)

组别 n NIHSS评分(分) BI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8.16±0.24 2.24±0.30 42.03±2.15 86.26±6.17对照组 32 8.20±0.31 4.52±0.26 41.76±2.37 72.59±5.26 t 0.365 4.296 0.573 6.917 P 0.095 0.000 0.087 0.00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时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U/L) (U/L) (μmol/L) (μmol/L) (mg/L) (mg/L) (mg/L)观察组 治疗前 32.43±5.21 30.06±4.62 81.43±5.26 4.21±0.27 1.12±0.03 1.41±0.12 42.62±3.17治疗后 31.64±6.07 31.43±7.04 83.06±3.62 4.15±0.31 1.21±0.05 1.37±0.14 40.39±4.67对照组 治疗前 32.09±6.17 31.43±2.79 80.95±7.16 4.26±0.31 1.10±0.06 1.43±0.10 41.86±4.07治疗后 30.27±5.81 30.57±4.33 82.07±4.96 4.15±0.17 1.09±0.04 1.39.0.13± 40.57±4.62

依达拉奉属于一种有效的脑保护剂,主要功能在于清除自由基,并缓解脂质氧化反应,有助于延缓患者神经细胞受损,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内通过应用依拉达奉,有助于抑制脑梗死周边局部血流量的减少,通过静脉给药有助于抑制患者脑水肿以及脑梗死进展,同时能够显著缓解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伴随的相关神经系统症状,能够对迟发性的神经元死亡形成抑制性作用,且依拉达奉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其治疗安全性较高。

通过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银杏达莫有助于发挥两者协同作用,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较高,并且在改善患者预后以及提升疗效和降低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NIHSS评分和BI指数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银杏达莫与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通过联用银杏达莫和依达拉奉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达莫达拉银杏
活化石——银杏
银杏
论银杏的栽植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6
不好好冬眠的蛇
幼儿100(2017年35期)2017-12-19 07:35:02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哈尔滨医药(2015年1期)2015-12-01 03:56:56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银杏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6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