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胎儿娩出24 h 内,产妇阴道出血量>500 ml 被称为产后出血,是诱发产妇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诱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包括凝血功能障碍、生殖道损伤、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而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更高,会严重影响产妇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为了有效促进产妇产后康复,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7 年6 月~2018 年7 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62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6 月~2018 年7 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62 例。纳入标准:产妇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均为单胎妊娠;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生命体征不平稳、非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存在意识障碍及肾、肺、心功能不全的产妇[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1 例。实验组中经产妇3 例,初产妇28 例;年龄最大38 岁,最小22 岁,平均年龄(29.6±2.8)岁。参照组中经产妇2 例,初产妇29 例;年龄最大37 岁,最小21 岁,平均年龄(28.6±2.9)岁。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传统干预,对产妇予以药物指导、健康宣教等常规干预。实验组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子宫按摩干预 护理人员需在胎盘与胎儿娩出后立即对产妇开展子宫按摩,通过按摩刺激产妇子宫收缩,并予以宫缩素药物,将纱布填塞到宫腔内,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护理人员将拇指放置在产妇子宫底部前壁,缓慢、规律的按摩宫底,提高子宫收缩力,加快产妇宫腔内积血快速排出;指导产妇开展母乳喂养,以此通过新生儿吮吸乳头促进产妇宫缩素分泌,进而加快子宫收缩;护理人员需及时擦拭产妇生产过程中残留的血迹,清洁产妇会阴部,防止产妇外阴细菌感染。
1.2.2 静脉通道建立 护理人员需针对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的产妇建立静脉通道,科学制定输液顺序,立即予以相关抢救药物,以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先晶后胶的顺序,纠正产妇失血性休克,及时供给并补充血容量。
1.2.3 心理干预 产妇会因产后出血、疼痛等情况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出血量,不利于产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告知产妇婴儿情况,耐心与产妇沟通,及时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强化产妇安全感,为产妇讲解常规案例、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案,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4 呼吸干预 护理人员需予以产妇4~8 L/min 面罩吸氧处理,观察吸氧过程中产妇呼吸情况及面色变化,将产妇分泌物及时清理,若产妇出现低氧血症则需立即予以呼吸机辅助治疗及气管插管,改善缺氧症状,提高产妇血氧饱和度,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1.2.5 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度少食多餐的原则,禁止暴饮暴食,防止产妇出现脑供血不足、抽搐的病症;告知产妇需多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营养的食物,提高免疫力,促进产妇产后康复;针对出现水肿的产妇需控制盐分的摄入量。
1.2.6 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产妇产后各项生命体征,每2 小时监测1 次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情况。
1.2.7 休息 护理人员需在产后出血有效控制后指导产妇静息,待产妇病情稳定后将其送至病房。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产妇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出血控制时间、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产妇焦虑情况,分数越高表明产妇焦虑情况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产妇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出血控制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比较 ()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产妇产后短时间内发生的出血情况多因宫缩乏力导致,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健康,产妇分娩过程中会因使用镇静剂影响子宫收缩而造成出血或产程延长消耗体力造成疲劳出血情况,且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备危险性高、发展迅速、病情变化快的特点[4]。若产妇未接受有效的对症处理,则会诱发产妇出现休克,诱发产妇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造成产妇死亡[5]。有研究发现,有效的干预及对症处理可有效改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情况[6]。产后针对性护理干预是指予以产妇饮食干预、呼吸干预、静脉通道建立、子宫按摩等护理措施,可缩短出血控制时间,改善负性情绪,提高产妇配合度,促进产妇康复,缩短住院时间[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住院时间为(4.10±1.01)d、康复时间为(6.10±1.01)d、出血控制时间为(1.90±0.30)min、焦虑评分为(42.30±3.50)分;参照组产妇住院时间为(6.20±1.50)d、康复时间为(10.90±1.30)d、出血控制时间为(3.30±1.20)min、焦虑评分为(56.16±5.01)分;实验组产妇住院时间、康复时间、出血控制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应用具备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可以有效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产妇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