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珍
国内外有关自主通气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应用于外科中小手术中的报道已有不少[1,2],但临床实践应用较少,国内常规麻醉方法的疗效存在弊端,其导致的麻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困扰。如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有呛咳、躁动和咽痛等并发症,静脉麻醉操作简便,但麻醉效果不全,增加镇痛剂量容易导致呼吸抑制。本文对自主通气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在外科中小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全麻择期行外科中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其中疝气手术32 例、乳腺手术20 例、骨科手术14 例、阑尾手术24 例,患者无长期服用镇静药和抗精神病药物史。将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Q 组)和喉罩全麻组(H 组),各45 例。Q 组女20 例,男25 例;年龄22~52 岁,平均年龄(34±9)岁;平均体重(55±8)kg。H 组女19 例,男26 例;年龄40~55 岁,平均年龄(33±9)岁;平均体重(55±7)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 min 肌内注射咪达唑仑(1.5~2.0 mg)、东莨菪碱(0.3 mg),入室常规监测心电图、HR、血压、呼吸、PETCO2、SpO2。H 组:丙泊酚(2.5 mg/kg)、芬太尼(2.5~4.0 μg/kg)诱导后置入普通Supreme 喉罩(进口产品注册标准YZB/SEY4266-2008,新加坡莱吉喉罩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根据体重选择型号,充气(压力监测装置评价用气量),判断喉罩位置后连接麻醉机;Q 组:芬太尼(2.5~4.0 μg/kg)、顺阿曲库铵(2.0 mg/kg)、丙泊酚(2.5 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两组全麻维持吸入七氟醚,持续泵注丙泊酚[6.0~8.0 mg/(kg·h)],术中适度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40~60,术前10 min 停止吸入七氟醚和丙泊酚,术毕停止芬太尼,常规复苏,患者清醒后清理口腔分泌物,拔除气管导管和喉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T0、T1、T2、T3、T4 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SpO2和PETCO2),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呛咳、咽喉不适和躁动)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T0、T1、T2、T3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SpO2和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T4时HR、MAP高于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H组呛咳、躁动和咽喉不适发生率低于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Q组比较,aP>0.05,bP<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常规麻醉方法在外科中小手术中存在弊端,带有相对应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加重了家庭负担。麻醉方法需要创新,外科手术中合适的麻醉方法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3,4]。国内外报道中自主通气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麻在外科中小手术中有良好的效果,但临床实际应用较少[5]。
本文对本院45 例全麻处理的外科小手术患者采取自主通气喉罩吸入麻醉药物的效果进行分析,两组T0、T1、T2、T3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SpO2和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途径以上时间点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轻微,Q 组T4 时的HR、MAP 明显高于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 组整个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均相对稳定,麻醉效果明显。H 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曾水和等[6]对自主通气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在中小手术的效果分析,得出自主通气喉罩途径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自主通气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对外科中小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