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临床检验中,除了血液、影像学检验有利于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外,尿液检验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检验中尿液检验主要包括尿常规、尿沉渣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检验效率均较高,但临床上对其具体优势与选择标准缺乏统一观点。近年来,临床上有相关研究提出,尿常规联合尿沉渣检验效率较单一检验更显著,可进一步提高尿液检验的检验准确率[1]。本研究对60 例尿液标本采用尿沉渣联合尿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3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检验科的120 例患者的尿液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 例。观察组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龄10~68 岁,平均年龄(34.5±11.2)岁;疾病类型:慢性肾炎23 例,尿路感染17 例,糖尿病13 例,酸中毒7 例。对照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12~65 岁,平均年龄(34.1±10.7)岁;疾病类型:慢性肾炎21 例,尿路感染18 例,糖尿病11 例,酸中毒1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尿常规检验。首先将尿液充分摇匀,然后采用美国IDEXX VetLab UA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11项指标检验,整个检验过程需严格按尿液分析仪操作说明书进行。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尿沉渣检验。尿沉渣检验:首先将尿液充分摇匀滴在载玻片上,再于上方加盖玻璃片,然后使用低倍显微镜进行底片观察,再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管型、细胞形态观察;以1500 r/min的速度离心尿液标本5 min,将上层清液完全去除,对剩余的样本沉淀物做涂片镜检,最后使用低倍显微镜进行底片观察,再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管型、细胞形态观察,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蛋白阳性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7%、60.0%、7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40.0%、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蛋白阳性检出情况比较 [n(%)]
尿常规与尿沉渣是目前临床进行尿液检验的常用方法,其中尿常规是采用多联试纸条对尿液标本进行快速检验,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检验项目包括pH、尿蛋白、尿比重、白细胞、葡萄糖、尿胆原、隐血及酮体等,还有部分试纸条可检验出胆红素、维C 等指标;尿沉渣是一种尿液离心后沉淀镜检法,其可检出尿液中细胞、细菌、管型以及结晶等多种微生物[2-5]。
采用尿常规法对尿液标本进行检验,主要是应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11 项指标检验,不但操作简单,还可快速地获得结果,通常在30 s 内即可获得检验结果。但由于部分尿液标本中的代谢产物容易干扰尿液的颜色与性质,极有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导致结果产生假阴性与假阳性。而尿常规的这种检验缺陷可采用尿沉渣检验来弥补,将两种检验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防止单独检验方法的局限性,进而提高尿液检验的准确率。
通常来说,在对同一份尿液标本采用尿常规、尿沉渣进行检验时,所得的检验结果不同也为正常现象。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①若尿常规检验结果为阴性,而尿沉渣检验结果为阳性,可能是由于尿液标本中的蛋白尿水平较高;②若尿常规检验结果为阳性,而尿沉渣检验结果为阴性,可能是由于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太久,尿液标本受污染而导致[6-8]。在尿常规检验中,虽然采用尿液分析仪节省了检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检验范围也有所扩大,但尿液中尿蛋白水平过高、尿液放置时间过久与热不稳定出现氧化酶等情况都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除此之外,在化验科内,试纸条是否存在敏感性或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在尿沉渣检验中,通常采用离心玻片法、混匀滴尿法与特殊显微镜法进行检验,但其中离心玻片法的随机性偏大,可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混匀滴尿法也未对尿液进行充分地离心处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7%、60.0%、7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40.0%、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尿常规与尿沉渣联合检验尿液标本可有效提高检验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