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模式及对策研究*

2019-11-06 03:05韦光辉
体育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质体育课

李 锋 赵 琴 韦光辉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模式及对策研究*

李 锋 赵 琴 韦光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全民体质的要求为背景,通过对比2010年和2014年全国20~24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的数据,和2016及2017年部分地方成年人体质健康数据,发现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体质状况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为运动参与减少、不良生活方式、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弊端等因素。从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建立体育课科学评价体系、加强体育课考核机制及学生运动监控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体质的对策和建议。

健康中国;大学生;体质;体育教学;模式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发展目标则明确要求,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2】。这两个国家健康战略文件的出台,对学校体育尤其是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学生群体是引领一个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基石,是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代表和引领着一个国家整体人群的素质现状。大学阶段是塑造和奠定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康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个人品质和素养往往也决定了个人今后的发展成就。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是能否实现“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一环。根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3】。可见,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仍远在国家健康要求的预期之下。也侧面反映出目前高校普遍实施的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方式,仍不能达到国家对体育教育作用的基本要求。因此,探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实践改革势在必行,现实意义深远。

1 “健康中国”战略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体育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及“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和要求。明确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这个要求给今后还有13年高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具体目标,也可以说,高校体育工作的效果将成为全民健身目标和健康中国战略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健康中国”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全面实施调研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认真思考采取针对策略为实现纲要目标进行科学规划,这是摆在全体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2 大学生体质现状

表1 2014与2010年全国20~24岁男性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年性年龄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毫米) 份别(岁)(厘米)(千克)(厘米)(厘米)(厘米)上臂部肩胛部腹部 2014男20~24171.967.288.479.59313.115.820.5 2010男20~25171.165.687.377.991.51114.117.6

2014与2010年全国20~24岁男性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年性年龄组坐位体前屈纵跳俯卧撑1分钟仰卧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 份别(岁)(厘米)(厘米)(次)起坐(次)(秒)(秒) 2014男20~248.53727.1/32.10.44 2010男20~258.737.826.6/37.10.44

2014与2010年全国20~24岁男性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为了较准确的反映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发展趋势,我们对比了2010年和2014年全国20~24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见表1)。鉴于我国大学生数量占20~24年龄段的主要部分,这个年龄段的数据可以基本反映我国大学生体质的现状。

表1显示,2014年我国20~24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体重、胸围、腰围、臀围及身体皮褶厚度均高于2010年同阶段人群指标均数,而代表身体素质的台阶指数、握力、背力、坐位体前屈、纵跳和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均低于2010年同阶段男性人群均数。提示,2014年我国大学生男性群体的体质呈现继续下降趋势。

表2 2014与2010年全国20~24岁女性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年性年龄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毫米) 份别(岁)(厘米)(千克)(厘米)(厘米)(厘米)上臂部肩胛部腹部 2014女20~24159.953.883.371.890.317.116.321.3 2010女20~25159538270.98916.515.919.8

2014与2010年全国20~24岁女性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年性年龄组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台阶握力背力 份别(岁)(次/分)(毫米汞柱)(毫米汞柱)(毫升)指数(千克)(千克) 2014女20~2479.5109.870.5248256.826.366.3 2010女20~2577.6107.270.1243257.726.667.5

2014与2010年全国20~24岁女性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表2显示,2014年我国20~24岁年龄段女性成年人体重、胸围、腰围、臀围及身体皮褶厚度均高于2010年同阶段人群指标均数,而反映身体素质的台阶指数、握力、背力、坐位体前屈、纵跳和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均低于2010年同阶段女性人群均数,反映人体生理机能的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2010年同年龄阶段女性,肺活量则低于2010年同年龄阶段女性。提示,2014年我国大学生女性群体的体质呈现继续下降趋势。

鉴于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尚未公布国民体质监测的情况,我们检索了几个已公布的地方国民体质监测的情况,如广东体育局公布的“2016年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6年广东省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增长0.5个百分点,3~6岁幼儿下降2.2个百分点,20~39岁成年人下降了0.1百分点,40~59岁成年人增长2个百分点,60~69岁老年人增长1.3个百分点【4】。成都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2017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2016年相比较,2017年20~39岁成年男性的身高、体重、肺活量、BMI指数、台阶指数、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2-7.6%之间;握力、俯卧撑、坐位体前屈、纵跳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2.1-3.5%之间。与2016年相比较,2017年20~39岁成年女性的身高、体重、肺活量、BMI指数、台阶指数、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6-6.8%之间;纵跳、握力、仰卧起坐指标有所降低,幅度为1.9~4.6%之间【5】。可见,2016和2017年的地方数据显示成年人的身体素质水平仍呈下降趋势。

3 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可能成因分析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现状不容乐观,采取必要的措施扭转该趋势已经非常紧迫,找到原因,才能实施针对有效性的措施。鉴于此,我们通过近年文献法研究,归纳了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可能因素。其中研究较多并被多数研究认可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3.1 运动参与的减少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关于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成因的许多研究认为,学生运动量不足是主要因素[6-8]。造成学生运动量不足的原因有主客观的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方面。中国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的前两年开设体育课,每周两节课,这对没有形成运动习惯的大学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大学生运动意识缺乏早在上大学之前的中小学阶段就养成了,因为中国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把更多的业余时间用于各种特长发展的培训班上(这些培训班很少包括体育),因此,中国学生在运动意识和运动技能上从小就缺乏。到了高中更加严重,很多中学为了应对高考的竞争,在高三一年基本取消了体育课,这给大学体育课的开展和大学生运动意识的树立带来很大弊端,导致中国大学生主动运动参与意识不足,运动技能缺乏,造成体质的下降。当然,运动参与少还可能与现代社会发展变迁、物质资源的丰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极大相关。如,出行方式减少人的运动,互联网、电子产品消费占用了人们更多的休闲时间等[9]。

3.2 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重要诱因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给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如,现在的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上网和浏览手机信息,生活作息紊乱、不良饮食习惯、经常熬夜等。孙乡等[10]一项对江苏省大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研究显示,江苏省大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参差不齐, 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各种不良生活方式, 男生较多表现为吸烟、高脂、高盐饮食、应激控制能力不足、缺乏安全习惯, 女生则较多表现为高糖饮食、运动不足等。这些因素与体质得分偏低呈正相关。另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对个体、群体以及社会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生活方式中的休闲活动、睡眠状况、饮食状况以及运动锻炼情况等对健康影响最为密切[11,12]。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和健康行为定型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形成的思想行为定式对其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个人生活方式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和健康的重要方面。

3.3 学校体育课开设模式未能达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一些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效果不佳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6,13]。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的综合体育教学模式,以专项为模块的分班教学模式,和以俱乐部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前两种属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其授课时间和内容比较固定,学生锻炼时间和运动量也比较稳定,但研究显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运动要求。李英玲的研究认为[6],每周一次的90min体育课,多数学生(约60.3%)的有效练习密度时间在40min左右,若没有其他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是很难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的。而且,高校对学生体育课程的考核往往不够全面,学生仍然以应试的态度去对待体育课,这样的一个体育考核成绩也无法真实的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质状况。

3.4 其他因素

可能导致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学生的主观因素、家庭教育、教学资源、硬件设施等[9,13,14]。如,有的学生天性不爱运动,家庭的溺爱等,使得少部分学生成为“温室的花朵”。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方面可能还是一些欠发达地区亟待改善的方面,但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先进的制度和有效的组织克服的,主观因素仍然是起主要作用的。

4 提升大学生体质指标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快改革步伐开展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要求运动转为主动参与运动

高校体育的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出于教育目的进行实施。能够有效的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教学模式。因此,以俱乐部为组织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将是一个具有优势的选项之一。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以下的优势:第一,学生可选项目自由和多样,就现有开设体育俱乐部的高校来看,体育俱乐部项目都会超过20个,学生每学期都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个甚至更多的体育项目;第二,学生上课时间相对自由,俱乐部每周活动时间可设置为3次以上,学生出勤一次即可达到考勤要求,多次出勤不受限制,满足了学生自由选择上课时间的需求;第三,活动伙伴更易寻找,进入同一项目俱乐部的学生往往兴趣更加一致,志同道合者在一起运动更能激发运动热情和共同提高;第四,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经过一个学期系统专业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该项目的专项技能和赛事知识,这既有利于学生今后把该项目作为终身体育运动,也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文化品位,会有更大的兴趣参与比赛或观看一些体育比赛等,这些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可见,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学生变被动要求运动为主动参与运动的一个好的模式。但是,俱乐部模式对体育师资、器材和设施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在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的地区需要逐渐实现,有个过程。

4.2 强化体育考核机制,建立学生运动量监控机制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在有很多的科技手段可应用于量化体育的考核指标。除课堂的考核评价之外,可建立一套用于量化运动量的体育信息化系统,如,模拟小米手环的功能做成适合高校自身的智能手环,并通过app链接入学生智能手机中,终端接入学校学生管理系统,给入校学生建档立卡,规定学生每周达标的运动量,运动量可通过学生的热量消耗、跑步数量等指标进行评定,这个系统还可以纳入体育场馆管理、体质测试等更多功能,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监控,同时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纳入学生体育课的最终成绩评定中。现在的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收入状况基本可以配合实现这一组织形式,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可通过学校助学补贴等方式给予贫困学生免费发放一部智能手机。在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和受外界环境影响比较大的情况下,实行这一强制运动达标监控制度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可实施手段。

4.3 建立科学多样化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

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学生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因此,在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和主观喜好等因素的情况下,大学体育的考核需建立一个综合多元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评价+身体素质评价+项目技能评价等。学生的考核评价应从课堂教学中独立出来,学校成立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统一考核,实行考教分离制度。除考勤在平时上课中进行之外,身体素质和项目技能分别作为一项内容进行考核,不同项目分别制定一套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每个考核项目提供多个选项供学生进行选择。如,在身体素质评价方面,力量素质的评价即可选择抛实心球,也可以选择引体向上或连续蛙跳等,耐力素质的考核既可以选择测试800米跑,也可以选择台阶测试等。项目技能评价方面,如羽毛球技能考核可设定如发球、击打高远球、前场吊球、网前小球、单双打比赛等任选其中几项进行考核。一个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应体现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及运动参与指标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的多样化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这样可以避免因学生先天身体素质的差异而导致的评价不公,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体质特长。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新华社,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10-25.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2016-6-15.

[3]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227/7328132.html,2015-11-25.

[4]广东省体育局.2016年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http://www.tyj.gd.gov.cn/4294332/5323796.html,2017-12-7.

[5] 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17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http://www.cdtzjc.com/Home/Detail/232,2017年12月25日.

[6]李英玲.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外因素与高校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2):105-107.

[7]秦中梅.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2):177-180.

[8]朱海涛,杨帆,程亮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3):97-100.

[9]郭震,吴广胜.高校学生体质现状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3,6:105-106.

[10]孙乡,戴剑松.江苏省大学生体质状况与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5):53-56.

[11]秦德平.大学生健康及其生活方式促进的优势因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4):104-106.

[12] 李文源,谢清华,蔡旺.影响青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因素[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2):93-96.

[13]李锋,覃林.高校大学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4,27(9):169-172.

[14]徐划萍,邱慧.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6):60-63.

On the Mod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Public PE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LI Feng, etal.

(Guangxi Nationality Normal College, Chongzuo 532200, Guangxi, China)

2016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A369);2017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7JGA328)。

李锋(1978—),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

赵琴(198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体质体育课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