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再演《雷雨》,着名演员杨立新饰演周朴元,谈到了这部已有80 多年历史的作品,他直言经典并不“容易理解”。
“对大多数人而言,《雷雨》确实是个‘老故事’,对于其中的情节人们似乎很熟悉,但是这个经典并不‘易懂’,曹禺先生在这部作品中表达的种种,需要并且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
10 月11 日晚,北京人艺再演《雷雨》,再次于其中饰演周朴园的著名演员杨立新谈及这部经过八十余年岁月沉淀的作品,直言经典并不“易懂”。
2014 年话剧《雷雨》在北京上演“公益场”时发生观众笑场事件,扮演周朴园的杨立新连发5 条微博直斥笑场。他曾感慨:“《雷雨》的‘公益场’真令人失望,这样的‘公益场’不演也罢!”
当年微博发布后,《雷雨》笑场事件在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文化圈人士和普通观众纷纷加入讨论,对于杨立新的愤怒意见不一。很多人支持杨立新,对青年观众艺术修养的缺失表示痛心。也有人认为剧组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观众笑场是人艺的僵化表演使然。
杨立新曾说:“《雷雨》是曹禺老先生82 年前的作品,我们应该以一种敬仰的心态去看待它。曹禺当时创作的作品里,有很多内容被后世不停使用,甚至用滥了。有些人就以为曹禺作品里的内容不新鲜,他们都听过、用过,但他们不知道,曹禺的作品才是这些东西的出处。这是一种笑话‘老祖宗’的行为。”
曹禺在描述自己的创作时曾谈道,“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作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从1954 年,夏淳导演,郑榕、朱琳、于是之等艺术家把这一剧目搬上舞台。到1989 年,《雷雨》复排演出,顾威、韩善续、濮存昕、郑天玮、龚丽君等加入其中。再到2004 年第三版《雷雨》顾威接棒导演,龚丽君、杨立新、王斑、夏立言、白荟等中青年演员挑大梁并演出至今,这部经典在舞台上跨越了一个多甲子的时间。
“一直以来,我们呈现的是原汁原味的《雷雨》,没有变,不敢变。”杨立新说,“这部戏我演了十几年,几乎每一次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曹禺先生在这部作品中呈现的太多了。”
杨立新认为,一方面,《雷雨》中对于人性的呈现足够复杂深刻,“比如我演周朴园,这个人物曾经有人认为他是反派是坏人,认为他对侍萍是始乱终弃。然而真的读懂《雷雨》你会发现当然不是,周朴园和侍萍,他们之间曾经必然是一场爱情,这场真的爱情肯定是存在过的。事实上这部作品中,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可悲的,都有着自己的感情和不得已。”
舞台上,杨立新塑造的周朴园一改观众心中对这个人物阴郁严肃的固有印象,被赋予更多人性上的合理性。“生活、岁月、社会,点点滴滴,每个人都不是一面能概括的”,杨立新认为,曹禺在《雷雨》中有很多表达需要“琢磨”。
“比如周冲,第三幕去找四凤,他和鲁大海有一段冲突戏,这段戏对于周冲这个看似‘简单’的人物冲击很大,一些曾经他笃信的东西,开始动摇了,他说出了‘也许父亲说的对’,我在想,周冲如果没有死,几十年后,会不会是另一个周朴园。这其实对于周朴园这个人物也是一种补充,倒过来想,此刻周冲身上应该也会有周朴园曾经的影子。”杨立新说。
“短短的一天,一个家庭30 年的恩怨纠葛集中展现,所有的矛盾铺排有致,这真的太厉害了,这么多年,每一次在台口听台上的戏词,每一次都在心里感叹,真的是丝丝入扣,准确精彩。”在杨立新看来,经典的魅力在于其经得起反复推敲。
杨立新说,《雷雨》所呈现的绝不仅仅是舞台上的人和事,“一部戏甚至讲了一个时代,通过《雷雨》人们能读出那个时代的中国,年轻人的状态、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不同阶层的家庭,它的丰富和准确令人叹为观止。”
谈及对于经典的改编,杨立新直言,“我认为还是把原本的先弄通弄懂,先把根儿理解通透。拿《雷雨》来说,人们感觉上好像很熟悉这个故事,但是对于其中的某些人物关系,一些人物的行动逻辑,其实并没弄明白,比如侍萍知道自己所在的是周朴园的家,她为什么没有选择马上离开,曹禺先生在台词里其实有很有力的解释。”
“想要真正和一部伟大的作品对话,需要沉下心去欣赏它、读懂它,对于《雷雨》,即便是在台上演了十几年,我相信自己仍然有很多需要去挖掘,需要去用心‘读懂’的。”杨立新说。据悉,此轮《雷雨》演出持续至10 月20 日。